医药资讯
- 金赛药业伏欣奇拜单抗获批上市,半年降低痛风复发风险87% 近日,金赛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金蓓欣(伏欣奇拜单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的正式批准,成为国内首个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IL-1β单抗药物。该药物适用于无法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秋水仙碱的成人痛风患者,尤其是那些不适合反复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金蓓欣的上市有望为广大痛风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填补中国市场的治疗空白。 痛风的现状与临床挑战 痛风被誉为“疼痛之王”,根据《2021年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中国痛风患者已超过1466万,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约50%的患者仍未能有效缓解症状。痛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病情的反复发作,尤其是在尿酸控制期间,约60%的患者在一年内会出现复发。 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痛风复发后,心梗、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且患有慢性肾病(CKD)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也显著上升。因此,痛风治疗的核心在于长期抗炎、减少发作频率,为降尿酸治疗创造有利时机。 伏欣奇拜单抗的临床优势 伏欣奇拜单抗通过精准靶向IL-1β,阻断引发痛风炎症的关键因子,成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新型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伏欣奇拜单抗在单次给药后6小时内即可显著缓解疼痛,其效果与激素类药物相当。更为重要的是,伏欣奇拜单抗能够在6个月内减少87%的复发风险,显著降低痛风复发的频率。 伏欣奇拜单抗的Ⅲ期临床研究在313例急性痛风患者中开展,结果表明,该药物对比传统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能够大幅降低痛风复发的风险。在给药12周内,伏欣奇拜单抗组的首次复发风险降低了90%,24周内,复发风险减少了87%,且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 长期控制与安全性优势 伏欣奇拜单抗作为一种精准靶向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痛风的炎症反应,避免了传统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问题和心血管事件等。与传统药物相比,伏欣奇拜单抗不仅在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更具备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伏欣奇拜单抗的市场前景 预计到2030年,中国痛风药物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8亿元,而伏欣奇拜单抗的上市将迅速填补国内在长效抗炎治疗方面的空白。作为首款IL-1β单抗药物,伏欣奇拜单抗具有显著的临床潜力,有望成为痛风治疗领域的“Best-in-Class”药物。 除了痛风,IL-1β靶向治疗还在心血管、骨关节、呼吸等领域展现出较大潜力,未来可能拓展到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伏欣奇拜单抗的上市,不仅为痛风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其他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未来展望 伏欣奇拜单抗的成功获批,标志着金赛药业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伏欣奇拜单抗有望为痛风及其他炎症性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金赛药业也将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发领域,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伏欣奇拜单抗的上市,代表着中国痛风治疗领域的新突破,将为广大痛风患者带来福音,助力他们摆脱反复发作的困扰,恢复健康生活。
2025-07-04
- 先声再明推出苏维西塔单抗,填补铂耐药卵巢癌治疗空白 2025年7月3日,先声药业集团旗下创新药子公司——先声再明宣布,其新一代VEGF靶向抗体药物——恩泽舒®(苏维西塔单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250037,批准日期:2025年6月30日),成为国内首个覆盖铂耐药卵巢癌全人群的靶向治疗药物。这款药物为联合化疗治疗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填补了这一领域的临床空白。值得一提的是,苏维西塔单抗是先声药业在2025年继达利雷生之后,推出的第二款创新药。 突破性生存获益,解决铂耐药卵巢癌治疗难题 恩泽舒®的获批基于全球首个证实血管靶向药物对铂耐药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OS)具有显著改善的Ⅲ期临床研究(SCORES)。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吴令英教授领导,涵盖了421例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其中约50%的患者曾接受抗VEGF和PARP抑制剂治疗。研究数据显示,苏维西塔单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从对照组的2.73个月提升至5.49个月(HR=0.46,P<0.0001),并且总生存期(OS)也获得了显著提高,死亡风险降低23%(HR=0.77,P=0.0304)。此外,所有临床亚组(包括不同治疗线、铂间期及既往抗VEGF治疗情况等)均显示一致的治疗获益。 填补临床空白,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卵巢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类型。据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年新发卵巢癌病例约6.11万例,死亡病例超过3万。尽管传统的治疗方式以含铂化疗为主,但多数卵巢癌患者在治疗后会复发并变为铂耐药,这些患者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且预后较差。此前,中国尚无针对铂耐药卵巢癌的有效靶向药物,而苏维西塔单抗的获批填补了这一空白,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苏维西塔单抗是一款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具有精准阻断VEGF通路的能力,已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较同类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更强的抑制血管生成与肿瘤活性的效果。与贝伐珠单抗不同,苏维西塔单抗的剂量更小,仅为1.5 mg/kg(每两周一次),远低于贝伐珠单抗的常规剂量(10 mg/kg每两周或15 mg/kg每三周)。这一特性使得苏维西塔单抗在治疗过程中具备更好的耐受性和便捷性。 差异化策略,抢占增量市场 作为国内首款用于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的VEGF靶向药物,苏维西塔单抗在临床中的独特定位使其有望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由先声再明与Pyxis Oncology联合开发,苏维西塔单抗的生产将在先声再明位于南京的抗体工厂完成。凭借该工厂每年600万支的生产能力及公司覆盖全国近3000家医院的营销网络,苏维西塔单抗的快速供应和推广不成问题。尤其是这款药物可能在上市初期就纳入医保,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从而为广大的铂耐药卵巢癌患者群体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先声药业的创新之路 苏维西塔单抗的获批,标志着先声药业创新管线的持续进步。继盐酸达利雷生片获得批准后,苏维西塔单抗成为公司2025年第二款获批的创新药。凭借近年来在研发上的强大投入,先声药业已经累计上市创新药10款,其中近5年内获批8款,创新药收入占比也已突破74%。随着更多创新药陆续问世,先声药业的转型成果愈加显著,创新药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苏维西塔单抗的上市不仅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肿瘤治疗领域的靶向药物发展。随着创新药管线的不断推进,先声药业有望在未来的医药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2025-07-04
- 国内首仿!康弘药业利非司特滴眼液(5%)获批上市 6月30日,国家药品评审中心官网公布,康弘药业的利非司特滴眼液(商品名“朗悦明”)已正式获批,以3类新药形式独家上市,为中国干眼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选择。 干眼问题日益严峻,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不良用眼习惯的普遍存在,干眼的发病率在中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统计,目前超过3亿中国人正在遭受干眼症或相关症状的困扰。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中国干眼药物市场规模已达47.9亿元,2020至2024年期间复合增长率高达16.17%。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创新干眼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提供了巨大驱动力。 利非司特:全面抑制炎症,全新治疗机制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眼表疾病,其重要病理机制之一是炎性反应,这会诱发眼表损伤,并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利非司特作为一种小分子整合素抑制剂,通过结合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阻断LFA-1与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相互作用,从而干预T细胞介导的炎症通路。 这一全面的抗炎机制,使利非司特能够从根源上缓解干眼的病理进程,不仅有效改善干眼症状,还能显著改善体征,让治疗更精准、更高效。 优于传统治疗的高效机制: 与常用干眼治疗药物环孢素滴眼液相比,利非司特滴眼液仅需2周便可大幅缓解干眼症状;环孢素滴眼液通常需要12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起效。 在12周治疗后,利非司特滴眼液能够显著降低下角膜荧光素染色(ICSS)评分,说明其对干眼体征的改善也极具潜力。 原研药利非司特:行业首创的开路先锋 利非司特的原研药物Xiidra®是由全球研发团队率先开发的创新药物,也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干眼症状和体征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拮抗剂。在专利期内,Xiidra®一直是唯一获批的干眼处方药。 尽管其化合物专利已于2024年底在中国到期,仿制和临床开发并非易事。利非司特的研发涉及复杂的抗炎机制验证与活性分子研究,目前康弘药业是国内唯一获批该药仿制上市的企业,体现了其深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 康弘药业:推动本土干眼治疗新突破 在本土药品研发领域,康弘药业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经验,再次展现其在眼科治疗领域的深耕能力。 通过在中国开展的大规模Ⅲ期临床试验,利非司特滴眼液(5%)展现出与原研药Xiidra®高度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证明,该药不仅疗效显著,其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为患者提供了长期治疗的保障。 作为国内首仿的5%利非司特滴眼液,朗悦明的上市对于中国干眼患者意义重大: 疗效显著: 抗炎疗效强,从症状到体征全链条覆盖; 起效迅速: 相较传统药物,其快速起效可帮助患者更快地缓解不适; 治疗方便: 减少联合治疗需求,提升用药依从性。 干眼治疗新时代的开启 随着干眼发病率的持续上升,临床对创新治疗方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康弘药业推出的利非司特滴眼液,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一种迅速高效的解决方案,还填补了国内干眼治疗领域的空白。 未来,随着利非司特的进一步推广,这款具有独特抗炎机制的滴眼液或将成为干眼治疗的主力药物,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通过丰富的临床应用数据积累,其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并推动中国干眼治疗市场迈向新高度。 利非司特滴眼液的上市标志着本土创新药物的新突破,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本土企业在全球眼科药物研发中的竞争实力正稳步提升。
2025-07-03
- 辉瑞抗耐药新药思福诺在华获批,革新抗感染治疗领域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公告显示,辉瑞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菌药物思福诺®(注射用氨曲南阿维巴坦钠)正式获得在中国的上市批准。这款全球首个覆盖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全酶型抗耐药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当前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峻的局面下,思福诺®的获批被认为是抗感染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为产MBL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临床数据:扎实证据支撑获批 思福诺®的获批建立在强有力的临床数据基础上,两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REVISIT和ASSEMBLE评估了其在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REVISIT研究:治疗复杂性腹腔感染及肺炎 在涉及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中,思福诺®治疗组微生物应答率达到76%。 ASSEMBLE研究:对产MBL感染的显著突破 思福诺®组在治疗产金属酶(MBL)革兰阴性菌感染时,治愈访视阶段的临床治愈率达41.7%,远高于对照组“最佳可用治疗”(BAT)方案的0%。 思福诺®组在降低死亡风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28天全因死亡率仅8.3%,而对照组高达33.3%,风险下降近四分之三。 这些数据表明,思福诺®在应对MBL型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和生命保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耐药菌治疗领域的全新水平。 辉瑞深耕抗感染领域的持续动作 思福诺®的上市显示了辉瑞在抗感染领域的持续布局。早在2019年,辉瑞的另一款抗感染产品——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思福妥®)——已经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及医院获得性肺炎。 2025年4月,思福妥®进一步扩展了其适应症范围,获批用于全年龄段儿童,包括新生儿患者的治疗。这一系列举措表明,辉瑞正在构建覆盖成人及儿童的完整抗感染药物产品线,满足不同群体的治疗需求。 辉瑞表示:“我们坚定致力于应对全球抗菌耐药挑战,并通过不断创新,为提高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生活质量提供支持。” 多重耐药菌的威胁与全球防治现状 多重耐药菌(如产MBL的革兰阴性菌)是全球范围内抗菌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由这些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往往缺乏有效治疗方案,死亡率极高。 思福诺®此前已获得欧盟、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许可,并被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用于产MBL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这一药物的引入,为中国患者进一步弥补了治疗空白。 国内竞争:本土药企纷纷布局抗耐药市场 随着辉瑞思福诺®的获批,耐药菌药物市场竞争也逐渐升温,国内药企正在积极追赶这一新兴市场: 信诺维: 2024年12月,信诺维宣布其1类新药福诺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提交Pre-NDA申请,主攻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复星医药: 2024年4月,复星启动III期临床试验,评估其OP0595联用头孢吡肟或氨曲南,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阴性菌的感染。 随着国产药物的不断涌现,思福诺®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将更加强烈,同时也将推进耐药菌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结语:耐药菌治疗迎来新时代 思福诺®作为全球首个覆盖全酶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不仅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开辟了全新渠道,也标志着耐药菌治疗领域的一次技术革新。在耐药菌威胁日益加重的当下,这款药物的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抗感染治疗注入了新的希望。 展望未来,随着国际药企与本土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中国抗耐药菌药物市场有望迎来更多突破,为全球抗菌药物耐药的攻坚战注入更加蓬勃的发展动力。
2025-07-03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2400万患儿迎来新希望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告,由上海爱科百发研发的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新药——丝右哌甲酯/右哌甲酯复方胶囊的上市申请(NDA)已正式获受理。更为重要的是,该药作为ADHD创新疗法被纳入了优先审评,意味着其可能大幅缩短审评周期,有望更早上市,为千千万万的ADHD患儿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ADHD:不止是“调皮好动” ADHD不仅仅是简单的调皮、不专注。作为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其症状与大脑神经递质传递失衡密切相关。患儿常表现为难以集中注意力、情绪冲动、无法控制行为等问题。根据统计,2021年,中国6至17岁的ADHD患儿人数已超过2400万,患病率达到1.7%。然而,长期以来,临床对于ADHD的用药选择极为有限,患者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丝右哌甲酯复方胶囊:独特“快+长”双相机制 为解决传统药物存在的局限,爱科百发创新性地开发了丝右哌甲酯/右哌甲酯复方胶囊,将速释右哌甲酯(d-MPH)与前药丝右哌甲酯(SDX)结合,实现了“快+长”的双相释放机制,大大提升了药物的疗效与使用方便性: 速释组分: 药效在30分钟内快速起效,可以帮助患儿快速进入专注状态,应对晨间学习等高强度专注场景需求。 前药机制: 丝右哌甲酯(SDX)在肠道内缓慢转化为活性成分(d-MPH),保障血药浓度平稳维持约13小时,覆盖全天的学习和社交环境,避免药效波动引发的情绪崩溃或难以专注的问题。 这种创新的分阶段释放模式极大改善了现有治疗中“药效过山车”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药物非口服滥用的风险。 临床研究背书:疗效与安全性双保障 此次复方胶囊在中国获批申请得益于扎实的本土III期临床研究数据。研究由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刘靖教授牵头进行,涉及全国8家研究中心,针对6至12岁的ADHD患儿开展。 研究结果显示: 显著疗效: 在所有治疗访视点上,药物均显著优于安慰剂,对核心症状(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改善效果显示统计学意义。 良好安全性: 未报告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患儿耐受性良好。 这些数据展现了丝右哌甲酯复方胶囊对ADHD的良好治疗潜力,并为其成为创新疗法提供了坚实依据。 从医学治疗到社会功能修复 ADHD治疗不仅是生理问题,更涉及家庭生活质量与孩子的自尊维护。传统治疗时常需要患儿中午在校补服药物,可能引发同伴注视甚至指责,导致孩子抗拒服药。下午药效衰退后,患儿情绪失控,集中力下降,家庭氛围也受到影响。而复方胶囊通过单次早晨服药即可实现全天覆盖,孩子在校无需额外用药,甚至可在傍晚完成作业的同时保持专注,真正帮助提升家庭幸福感和患儿日常生活体验。 未来展望 丝右哌甲酯/右哌甲酯复方胶囊的获受理和优先审评,为中国2400万ADHD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全新治疗希望。随着审评进程的加速,这款创新药物有望尽早进入市场,为患儿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其在改善患者学习能力、行为管理及社会功能方面的潜力,将极大缓解ADHD对家庭与社会的负面影响。 爱科百发复方胶囊的出现,标志着ADHD治疗的新篇章正在启航,也为中国ADHD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范例。
2025-07-02
- 乙酰半胱氨酸片剂市场激战,华益药业强势入局加速行业分化 近日,CDE官网公示显示,华益药业申报的3类仿制药——乙酰半胱氨酸片上市申请成功获受理,这使其成为国内第8家切入该剂型领域的企业。随着华益药业的加入,乙酰半胱氨酸片剂市场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与进一步的市场细分。 乙酰半胱氨酸市场现状:强劲增长与多剂型共存 近年来,乙酰半胱氨酸整体市场增长迅猛。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终端销售额已经突破3.89亿元,同比增长13%以上。作为祛痰药市场的龙头产品,乙酰半胱氨酸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并连续四年处于领先地位。 乙酰半胱氨酸通过分解痰液黏蛋白中的二硫键,显著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帮助促进痰液排出,主要用于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痰液黏稠及咳痰困难问题。 在剂型方面,乙酰半胱氨酸市场表现为多剂型共存,各剂型的具体表现如下: 吸入溶液: 作为市场的核心力量,2024年吸入溶液销售额达23.06亿元,占市场总额的60%以上。其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的优势使其在急重症患者及儿童患者中获得广泛应用。 泡腾片: 销售额自2023年的2.8亿元回落至2024年的2.36亿元,呈现一定下降趋势。 颗粒剂: 在2023年因集采前备货需求激增达到3.98亿元,而2024年则骤降至1.21亿元,降幅明显。 片剂: 近年来增势显著,从2021年的1.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1亿元,四年内实现了翻倍增长。 其中,片剂凭借其差异化优势逐渐成为市场焦点:无需专业雾化设备,也不需要像泡腾片那样提前溶解服用,更比颗粒剂的特殊气味更易为患者接受,因此在慢性病管理及市场拓展中具有独特竞争潜力。 华益药业布局片剂,搅动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在片剂赛道,已有7家企业参与竞争。与吸入溶液领域28家企业竞相逐鹿不同,片剂市场尚处于有限竞争阶段,而华益药业的加入无疑会加速这一领域的分化。 作为一款差异化的口服剂型产品,乙酰半胱氨酸片剂的潜力不仅局限于慢性病管理,还因行业创新和新适应症开发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例如,随着原研注射剂型预计于2025年5月在国内获批,片剂市场的边界可能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在急重症管理领域的探索中,片剂有望发挥其便利性和易推广的优势。 对华益药业而言,能否在片剂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将取决于以下几点: 产业化速度: 研发与申报工作的高效推进至关重要。如果能够在2026年底获得正式上市许可,将有助于抢占市场时机。 商业化能力: 如何构建市场壁垒,并在面对其他剂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将考验华益药业的综合运营能力。 精准定位: 在片剂内部竞争有限的情况下,华益需要明确自身产品在与吸入溶液、泡腾片和颗粒剂等剂型的差异化定位,建立独特优势。 挑战与机遇并存:片剂市场的未来可期 随着乙酰半胱氨酸片剂市场的持续扩张,其前景值得期待,但挑战也不容忽视。在需求端,呼吸系统用药市场的整体增长趋势为片剂发展提供了动力,但同时该领域经历集采后价格压缩、利润空间收窄的现象也需要引起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慢性病患者中,口服片剂因其简单易服用的优势更加受欢迎,而在新适应症开发过程中,其灵活性也为市场增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对于华益药业而言,快速推进乙酰半胱氨酸片剂的布局,既是挑战,也是未雨绸缪抢占未来的增长机遇。 结语 华益药业乙酰半胱氨酸片剂上市申请的获受理,标志着其正式进入国内片剂市场的竞争格局。随着赛道竞争逐渐激化以及原研注射剂型的推出,整个乙酰半胱氨酸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分化与重新洗牌。如何在有限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探索片剂更多的增量空间,将是华益药业及其他参与者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5-07-02
- 一针起效半年!丽珠医药痛风创新疗法YJH-012获批临床试验 2025年6月24日,丽珠医药宣布,其1类创新药物YJH-012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痛风适应症的临床试验。这款基于小干扰RNA(siRNA)技术的全新疗法,有望引领痛风治疗迈入新纪元,颠覆传统的用药模式。 一针治痛风,疗效长达半年 与传统每日服药的治疗方案不同,YJH-012仅需每3至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即可生效。该产品的研发已累计投资超过2500万人民币,旨在为痛风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长效的解决方案。 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发的关节炎类型疾病,近年来患病率逐渐攀升,且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数据显示,全球有约15.6亿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约10%最终发展为痛风。在中国,2021年痛风患者人数已达约1600万。然而,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药物达标率不足50%,且常伴有肝毒性、肾毒性等副作用,部分患者甚至可能遭遇严重过敏反应。 YJH-012开创基因层面长效抑制机制 YJH-012的创新亮点在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传统降尿酸药物通过抑制相关酶的活性阻断尿酸生成,而YJH-012则利用siRNA技术从基因层面直接长效抑制尿酸生成的根源。这种全新的分子机制,能有效解决现有药物因靶点不同而疗效受限的问题。 YJH-012的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长期稳定的疗效上,其关键包含以下几点: 增强稳定性: 通过化学修饰提升siRNA的稳定性,使其在体内更持久发挥作用。 肝靶向递送: 构建细胞内缓释储库,使药物精准作用于肝脏部位,提高治疗效率。 长半衰期: 依赖RISC复合体的长半衰期,确保一次注射即可实现3至6个月的持续降尿酸效果。 此外,该药物的平稳药效动力学,有助于避免现有治疗中常见的“溶晶反应”。该反应是由于尿酸降解过快导致的,可能引发二次痛风发作,而YJH-012则通过平缓控制尿酸水平,将这一风险降至最低。 合作开发,助力全球商业化 根据丽珠医药的公开资料,YJH-012是与佑嘉(杭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成果。2024年12月,两家公司宣布达成独家授权转让协议,佑嘉生物获得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丽珠医药则获得产品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这一合作模式,为YJH-012的快速开发和商业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使其有机会成为全球范围内痛风治疗的全新选择。 痛风治疗步入新章 目前,痛风治疗依赖于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及皮质类固醇等药物,但这些药物仅能暂时缓解疼痛,无法针对尿酸水平进行长期控制。YJH-012的问世,为这一难题带来了全新解决思路,其长效机制和基因抑制原理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治疗方案。 未来,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YJH-012或将为上千万痛风患者带来治愈希望,并为代谢性疾病药物研发开拓更广阔的前景。丽珠医药在创新疗法领域的又一次突破,再次彰显其推动医药进步的实力与决心。
2025-07-01
- 国内多项首创!三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三款创新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分别是: 中欧智薇(上海)机器人的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设备 深圳迈微医疗的心脏脉冲电场消融设备(NxPFA®) 德国新特利斯的生物可吸收镁合金加压螺钉 这三款创新器械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还进一步彰显出国产医疗行业日益增强的研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微型手术机器人:精准、紧凑、智能的脊柱外科助手 中欧智薇(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啄木鸟微型脊柱手术机器人”成为国内首款采用微型机械臂技术的脊柱手术导航定位设备。这款设备专为成人脊柱外科手术设计,由机械臂系统、台车、辅助套件和相关附件组成。其突出优势包括: 超高精度: 具备0.2mm的系统定位精度,减少手术误差,同时优化手术流程,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紧凑设计: 设备占地仅0.32㎡,比传统机械臂设备更加小巧,方便手术室的配置和仓储管理。 智能算法: 配备智能算法,能协助临床医师完成规划和手术预判,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机器人是中欧智薇和华科润联合推出的脊柱手术数字化解决方案“智立方IDEAS³”的核心部分,旨在构建一个整合临床需求的高效生态系统,为脊柱外科提供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持。 国产崛起:全球首创的NxPFA®心脏脉冲电场消融设备 深圳迈微医疗的NxPFA®心脏纳秒脉冲电场消融设备不仅是全球首款高重复频率纳秒级脉冲消融系统,也是国内心脏消融技术的又一突破。这款设备主要用于药物难治性、复发性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其核心技术亮点包括: 新型技术: 采用第三代纳秒脉冲电场消融技术(nSPFA),有效减少神经肌肉刺激及肌肉收缩。 高效治疗: 通过实时测量生物阻抗,实现组织损伤的监控反馈,将房颤程序化消融精确到微米级别。 降低患者负担: 手术全程仅需要镇痛即可,无需全身麻醉,让更多房颤患者可获益。 近年来,国产脉冲电场消融(PFA)产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与进口技术的竞争愈发白热化。据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我国已上市的国产PFA产品数量超过20款,占比从2024年的58.33%上涨至69.57%,进一步巩固了本土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引领地位。 新选择:生物可吸收镁合金加压螺钉缓解二次手术负担 德国新特利斯的生物可吸收镁合金加压螺钉为骨科手术提供了创新方案。该螺钉采用镁基合金(MgYREZr)制成,具有与人体骨骼相近的生物力学性能,并能在体内逐步降解,被新生组织替代,免去了传统金属植入物需要二次取出的痛苦和成本。 这款产品的正式获批为中国骨科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它不仅开创了植入物的全新模式,也标志着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科领域应用的全面推广。据悉,近年来国内骨修复材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76.8亿元。 结语 截至目前,NMPA已累计批准360款创新医疗器械,其中国产设备的比例逐年增加,技术含金量不断提高。本次获批的3款创新设备中,中欧智薇和迈微医疗的产品均占据国内领先地位,标志着本土医疗器械在精准医学和高端技术领域的全面崛起。未来,随着创新技术的持续突破和落地,中国医疗行业必将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重要的席位,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5-07-01
- 腾讯数字疗法产品获批:游戏化干预助力改善轻度认知障碍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认知障碍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数量庞大。根据最新数据,60岁以上群体中约有3877万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占总人口的15.5%。不加干预的情况下,38%的患者在5年内可能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轻度认知障碍成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机会窗口”。 在此背景下,腾讯近日宣布,其首款数字疗法产品“腾讯脑力锻炼”认知功能训练软件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款软件通过游戏化设计,旨在帮助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提升其认知功能。经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产品显示了改善认知能力的潜力。 数字疗法:用游戏化训练延缓认知退化 “腾讯脑力锻炼”由腾讯SSV时光实验室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联合研发,并由腾讯游戏社会价值探索中心、腾讯音乐提供支持。该软件包括多个认知训练模块,涵盖了知觉运动、执行功能、复杂注意力、语言、学习与记忆、社会认知等多个认知领域,旨在帮助患者通过游戏互动进行认知功能的训练。 该软件的研发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保科学性和有效性。腾讯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很多数字疗法产品存在依从性低、患者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因此在“腾讯脑力锻炼”的设计中,特别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以提高患者的长期使用意愿。 临床试验显成效:游戏化干预有助认知改善 在临床探索性试验中,“腾讯脑力锻炼”软件的效果得到了显著验证。参与试验的患者经过12周的训练后,使用标准的认知评估工具(如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者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一成果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疗法并非药物治疗的替代方案,而是作为一种无创、辅助的干预手段,通过训练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早期阶段的患者,能够有效延缓症状的恶化。 认知障碍的全球挑战与中国现状 认知障碍,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挑战。根据《2023年认知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认知障碍的数字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诊疗效率,并增加患者的治疗可及性。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一科的医生表示,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近年来一些新药获得批准并投入临床,但它们只能延缓病情的进展,无法逆转病程。对于大部分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传统药物干预尚未成为首选,因此数字疗法作为一种低风险的辅助治疗方式,具有极大的潜力。 结语:数字疗法或为认知障碍患者带来新希望 随着社会认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开始意识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在早期阶段的患者中,游戏化的认知训练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延缓认知衰退。虽然目前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数字疗法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潜力不容小觑,未来可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新突破口。
2025-06-30
- 罕见病药物匮乏亟需突破:如何应对“孤儿药”研发困境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发生了一起游客被蛇咬伤致死的悲剧,引发了人们对于抗蛇毒蛋白血清不足的关注。然而,全球范围内,真正稀缺的药物并不止于此——罕见病药物才是更为紧迫的难题。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种类超过7000种,患者人数超过3亿,但不到10%的罕见病有获批的治疗药物。在中国,罕见病患者已经超过2000万,每年新增病例超过20万。 罕见病不仅种类繁多,且大多病情严重、诊断困难。由于患者群体较小、药物研发成本高、市场回报有限,制药企业对这类药物的研发动力不足,因此被称为“孤儿药”。如何打破市场惰性,突破“孤儿药”研发的瓶颈,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罕见病药物研发面临重重困难 以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为例,这是一种由抗肌肉萎缩蛋白缺失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尽管国外已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但高达320万美元的单次治疗费用让患者难以承受。类似的高价药物屡见不鲜,而国内的罕见病药物研发进展缓慢,许多患者不得不依赖价格昂贵的进口药物。 创新药的研发是一项巨大的投入,需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和10至15年的时间。对于罕见病药物来说,这种研发投入的回报更加不确定。尤其是我国的罕见病研究起步较晚,制药企业对“孤儿药”的投入积极性普遍不高。 创新药与仿制药并行发展 尽管创新药研发面临许多困难,全球仍然有一些公司通过全球化开发路径取得了突破。例如,武汉纽福斯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治疗眼部罕见病的“纽惟佳”,经过14年的努力,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并预计将于今年获批上市。类似的例子表明,尽管研发成本和周期长,但创新药依然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对于一些无法通过创新药解决的难题,仿制药的崛起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以氯巴占为例,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关键药物,仿制药的出现大幅降低了治疗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 政策支持是推动“孤儿药”研发的关键 随着罕见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打破药物研发的瓶颈,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国家在促进罕见病药物研发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例如,药品审批制度逐步优化,儿童罕见病药物的可及性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仍存在不少差距。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FDA通过加速审批、优先审评等政策,加速了“孤儿药”上市的进程。欧盟则通过市场独占权等激励措施,推动了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我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通过出台税收优惠、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推动“孤儿药”研发。 加强基础研究与多方协作 为了有效推动罕见病药物的研发,专家们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和转化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在罕见病的致病基因、分子机制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此外,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助力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高精准匹配度。 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政府、药企、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建创新平台,解决罕见病药物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 总之,面对罕见病药物的稀缺性和高研发难度,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政策支持将是突破瓶颈、改善患者治疗状况的关键。通过提升研发动力、优化审批机制、推动多方协作,或许能够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2025-06-30
大家都在看
-
1
荣灿生物获美国专利授权,助力mRNA药物研发新突破
-
2
罗伯医疗获批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
3
重大发现:朊病毒或成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新靶点
-
4
中国首个IGF-1R抗体药物获批上市,甲状腺眼病治疗迎来新曙光
-
5
广州润尔眼科盐酸依匹斯汀滴眼液获批上市,国内首仿迎来市场竞争新机遇
-
6
新发现:HDAC2-AS2长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
-
7
微型心脏起搏器的革新:为新生儿和儿童提供更安全的治疗
-
8
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帮助“星星的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
9
2025年糖尿病药物市场暗潮涌动:国产药企如何打破外资垄断?
-
10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迎来新突破:创新疗法Stapokibart或成新选择
药品推荐
-
达必妥 Dupilumab
全球首个也是唯一获批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剂,可从机制上治疗2型炎症性疾病。
法国Sanofi-Aventis赛诺菲公司
-
艾沙康唑 Isavuconazonium
侵袭性霉菌病广谱抗菌药,全因死亡率降低
美国辉瑞公司(Pfizer Inc.)
-
多柔比星 Doxorubicin
本品可用于低 CD4(<200 CD4 淋巴细胞/mm3)及有广泛
美国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
他莫昔芬 Tamoxifen
用于卵巢癌、乳腺癌等,降低侧乳腺癌发生率
土耳其Deva
-
环丝氨酸 Cycloserine
结核菌抑制药,用于活动性肺结核和肺外结核
印度迈克里奥兹(Macleods)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