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资讯
- 玉米黄素:提升免疫治疗潜力的膳食营养素 尽管饮食在免疫系统发育及调控环境刺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饮食成分对人体免疫系统影响的详细机制仍未充分明确。特别是在抗肿瘤免疫的调控方面,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近期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的研究揭示,绿叶蔬菜和玉米种子中富含的玉米黄素(Zeaxanthin,简称ZEA)是一种强大的免疫调节剂,能够增强CD8+效应T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抗肿瘤免疫能力。这一发现为膳食成分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玉米黄素的免疫调节功能与来源 玉米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素,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玉米种子、枸杞等植物组织,已知主要对眼睛健康有益。然而,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未知潜能。研究团队发现,玉米黄素能通过增强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来提高抗肿瘤免疫,同时也能促进T细胞受体(TCR)信号的转导,从而改善T细胞的功能表现。这使得玉米黄素成为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剂。 研究设计与关键实验 为了探索相关机制,研究团队利用自建的“血液营养素”库对循环营养物质进行筛选,从中发现了玉米黄素的免疫增强效果: 增强CD8+T细胞功能:在小鼠模型中,玉米黄素显著提升了CD8+效应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 联合免疫疗法效果显著:补充玉米黄素可增强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并增强TCR基因工程改造的CD8+T细胞毒杀能力。 多组学验证:通过多组学机制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玉米黄素通过TCR信号促进CD8+T细胞表面的TCR刺激,改善T细胞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此外,研究还发现其异构体叶黄素(LUT)并未表现出此类免疫调节作用,突显了玉米黄素在免疫调控中的独特性。 核心发现的亮点 植物性营养素的免疫潜能:首次揭示了膳食成分玉米黄素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的潜力。 增强抗肿瘤免疫力:口服玉米黄素能够显著增强体内免疫系统对肿瘤的防御功能。 促进TCR信号转导:玉米黄素通过改善T细胞受体的功能强化了T细胞的免疫效应。 协同免疫治疗:与PD-1抑制剂等免疫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显著。 研究背景与临床意义 研究团队此前的研究已揭示,牛羊肉及乳制品中的反式十八碳烯酸(TVA)能够直接促进CD8+T细胞功能,并改善癌症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在此基础上,最新研究表明,玉米黄素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膳食营养素,也同样具备显著的免疫调节潜力。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饮食-免疫调控轴”的科学认识,并为开发基于饮食的精准免疫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望:玉米黄素的潜在转化价值 作为一种常见的膳食成分,玉米黄素不仅是一种安全、易获取的天然营养物质,更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调控能力。未来,它可能与现有的癌症免疫疗法相结合,用于增强疗效,甚至将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补充疗法。这一发现为饮食与免疫系统的互作研究提供了开创性经验,也为基于膳食成分的癌症治疗探索了全新的方向。
2025-09-04
- 默沙东Enlicitide:高胆固醇血症治疗迎来突破性III期研究结果 2025年9月2日,默沙东宣布,口服环肽类PCSK9抑制剂Enlicitide(MK-0616)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III期CORALreef Lipids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这项研究是该药物已完成的最大规模III期研究,为未来的潜在上市铺平了道路。此前,Enlicitide已顺利完成两项III期研究。 Enlicitide:创新的口服PCSK9抑制剂 Enlicitide是默沙东研发的一款新型口服环肽类PCSK9抑制剂,专注于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是一种主要在肝脏表达的蛋白质,通过与肝细胞LDL受体结合,从而阻碍LDL-C的吸收。因此,靶向PCSK9的药物可以有效降低LDL-C水平,为高胆固醇血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研究设计:聚焦高危患者群体 CORALreef Lipids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纳入了使用稳定降脂疗法(包括他汀类药物)的高胆固醇血症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包括已有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史,或首次ASCVD事件风险较高的人群,部分患者不耐受他汀类降脂药物。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第24周时LDL-C水平相对于基线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同时评估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水平等指标。 主要研究结果:显著降低多种血脂指标 研究表明,在治疗第24周时,Enlicitide显著降低了LDL-C水平,并成功达成所有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 LDL-C:与安慰剂组相比,Enlicitide治疗组在第24周达到具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的LDL-C水平显著下降; non-HDL-C、ApoB和脂蛋白(a):同样表现出显著降低趋势。 这一结果显示,Enlicitide不仅对传统血脂指标LDL-C有显著改善作用,还对与ASCVD密切相关的其他脂质指标具有积极影响。 安全性评估:良好的耐受性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显示Enlicitide组与安慰剂组之间的不良事件(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停药率均较低且类似。这证实了Enlicitide的良好耐受性,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依据。 高胆固醇血症:ASCVD的主要风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是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诱因。当前,美国约有8600万成年人受到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其中近70%的ASCVD患者即使接受降脂疗法,LDL-C仍未达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可能导致严重的ASCVD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总结与前景展望 Enlicitide作为默沙东的新一代口服PCSK9抑制剂,在III期CORALreef Lipids研究中展现了卓越的降脂能力和良好的安全性。其显著降低LDL-C以及多种血脂指标的能力,或将为大量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提供一种高效且便捷的新治疗手段。在高胆固醇血症和ASCVD治疗领域,Enlicitide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创新药物,推动临床实践迎来新的篇章。
2025-09-04
- OMass携手基因泰克,共同推进炎症性肠病新药研发 9月2日,OMass Therapeutics宣布与罗氏集团旗下的基因泰克(Genentech)达成独家合作与授权协议,围绕其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口服小分子炎症性肠病(IBD)项目展开合作。 根据协议,OMass将获得20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机会在未来实现超过4亿美元的临床、开发、商业及销售相关里程碑付款。此外,OMass还将基于净销售额获得分层版税收入。合作框架下,OMass将继续负责候选药物在早期临床前阶段的推进,基因泰克则负责后续临床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 平台优势与合作价值 OMass 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Ros Deegan表示,公司借助自研的OdyssION平台,已在一个机制差异化、具有首创潜力的IBD靶点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她指出,基因泰克在免疫学领域拥有深厚的研发传统与科学优势,是项目理想的合作伙伴,此次合作将有助于进一步加速研发进展。 全球需求与未满足的治疗空白 罗氏企业业务发展负责人Boris L. Zaïtra指出,全球约有近八百万IBD患者,尽管近年来治疗手段有所进展,但仍存在巨大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他强调,与像OMass这样专注于突破性创新的企业合作,能帮助推动潜在变革性疗法的加速开发。 罗氏在IBD领域的布局事实上,罗氏在炎症性肠病领域早已提前布局。2023年,罗氏以71亿美元预付款收购了Roivant旗下子公司Telavant,获得了TL1A单抗afimkibart在美国和日本的开发与商业化权利,从而在IBD管线中迈出了关键一步。本次与OMass的合作,也进一步补充了其在该领域的战略版图。 小结 此次合作不仅体现了OMass创新平台的潜力,也展示了罗氏持续深耕免疫与炎症疾病治疗的战略眼光。随着双方携手推进项目,有望为数百万IBD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2025-09-03
- 斯贝利单抗在中国申报上市 用于治疗IgA肾病 近日,CDE官网显示,大冢制药的斯贝利单抗(Sibeprenlimab)已经向中国药监部门提交了上市申请,目标是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肾病)患者,以维持其肾脏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斯贝利单抗已于2023年3月在美国递交上市申请,并且在5月获得了优先审评,预计PDUFA日期为2025年11月28日。 斯贝利单抗:靶向APRIL的单抗药物 斯贝利单抗是由Visterra公司开发的抗APRIL单抗。APR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中的一种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和免疫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APRIL在IgA肾病的“四重打击”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通过促进致病性半乳糖缺陷型IgA1(Gd-IgA1)抗体的产生以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推动IgA肾病的进展。斯贝利单抗通过靶向并抑制APRIL,进而减缓IgA肾病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临床试验证明疗效显著 斯贝利单抗在IgA肾病中的疗效已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II期ENVISION研究和III期VISIONARY研究分别评估了斯贝利单抗治疗IgA肾病的效果。 ENVISION研究(n=155)显示,在治疗第12个月,接受斯贝利单抗治疗的患者在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具体来看,接受不同剂量(2/4/8mg/kg)的患者,UPCR分别降低了47.2%、58.8%、62.0%,而eGFR变化相对较小,表明该药物对肾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VISIONARY研究(n=510)则进一步证明,在治疗9个月后,斯贝利单抗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较基线下降了51.2%(P<0.0001)。当前该研究仍在进行,预计将在2026年初完成对第24个月患者年化eGFR变化的评估。 良好的安全性表现 斯贝利单抗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良好,研究数据与之前的报告一致。具体来说,斯贝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分别为76.3%和84.5%,而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比例则分别为3.9%和5.4%。这些数据表明,斯贝利单抗的副作用较为可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性保障。 IgA肾病的挑战与现有治疗方案 IgA肾病是一种进展性慢性肾脏病,通常发病年龄在20到40岁之间。它的特点是Gd-IgA1免疫复合物在肾脏中的积累,逐步导致肾功能丧失,最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KD)。目前,全球已有几款药物获批用于治疗IgA肾病,包括: Nefecon(胶囊,16mg,每日1次) 司帕生坦(片剂,200/400mg,每日1次) 伊普可泮(胶囊,200mg,每日2次) 阿曲生坦(片剂,0.75mg,每日1次) 然而,斯贝利单抗作为首款APRIL靶向单抗药物,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IgA肾病患者提供了新治疗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诺华公司目前也在开发一款名为Zigakibart的APRIL单抗,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预计用药频率为每两周一次。 未来展望 随着斯贝利单抗在中国的上市申请的推进,以及美国即将迎来上市审查的关键时间点,这款药物有望成为IgA肾病治疗的新突破口。通过靶向APRIL,斯贝利单抗为治疗这一慢性、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解决方案。对于IgA肾病患者,尤其是处于疾病进展中的患者,斯贝利单抗可能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2025-09-03
- 伊奈利珠单抗获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IgG4-RD 2025年9月1日,翰森制药旗下子公司常州恒邦药业宣布,其开发的伊奈利珠单抗(inebilizumab)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新增适应症为治疗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IgG4-RD)成人患者。这一批准使得伊奈利珠单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IgG4-RD的药物,标志着该药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应用拓展。 伊奈利珠单抗:抗CD19单抗的创新突破 伊奈利珠单抗是一种抗CD19单克隆抗体,最初由Viela Bio开发,后被Horizon公司收购(2021年),Horizon公司于2023年被安进(Amgen)收购。该药物于2020年6月首次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成人患者,并在2022年3月获得中国批准。翰森制药自2019年起与Viela Bio达成合作协议,获得该药物在中国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III期MITIGATE研究:伊奈利珠单抗显著降低IgG4-RD发作风险 伊奈利珠单抗在治疗IgG4-RD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2024年6月,伊奈利珠单抗治疗IgG4-RD的III期临床试验(MITIGATE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MITIGAT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共纳入160名患者,旨在评估伊奈利珠单抗(300mg,静脉注射)对比安慰剂在IgG4-R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为期52周的治疗期内,伊奈利珠单抗组的患者IgG4-RD发作风险相比安慰剂组降低了87%(HR=0.13,p<0.0001)。此外,研究还达成了所有关键次要终点,包括年化发作率、完全缓解率(无发作、免治疗)。在安全性方面,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表明伊奈利珠单抗在该适应症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IgG4-RD:一种严重的免疫介导性疾病 IgG4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免疫介导的纤维化性炎症性疾病,通常影响多个器官,并可能导致器官的不可逆损伤。根据估计,IgG4-RD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1至5例。研究发现,CD19阳性B细胞在IgG4-R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通过驱动炎症和纤维化过程,并与其他免疫细胞互动,促进疾病的进展。 目前,全球仅有伊奈利珠单抗和obexelimab正在进行IgG4-RD的III期临床研究,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伊奈利珠单抗在治疗IgG4-RD方面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总结:伊奈利珠单抗为IgG4-RD患者带来新希望 伊奈利珠单抗的批准,不仅为IgG4-RD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也为自免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凭借其在III期临床研究中取得的优异效果,伊奈利珠单抗无疑将成为IgG4-RD治疗领域的重要药物。随着后续数据的进一步积累,预计该药物将在全球范围内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2025-09-02
- 恒瑞医药HRS9531注射液获受理:面向超重、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长期体重管理 2025年9月1日,恒瑞医药宣布,HRS9531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正式受理。该药物主要用于超重或肥胖成人的长期体重管理,特别是那些体重指数(BMI)≥28 kg/m²(肥胖)或BMI≥24 kg/m²(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并发症(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等)的患者。 HRS9531:创新的双重受体激动剂 HRS9531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IP)双重受体激动剂。该药物旨在为超重、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根据目前的数据,HRS9531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至今已有超过2000名中国患者参与了试验。 临床试验:减重效果显著 今年7月,HRS9531注射液在中国开展的III期临床试验(HRS9531-301)取得了积极的顶线结果。在与安慰剂对比的试验中,HRS9531的各剂量组(2mg、4mg、6mg)在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上均表现优越。具体而言,该试验共招募了567名肥胖或超重患者,经过48周治疗,HRS9531注射液治疗组的平均体重减轻最大可达17.7%(安慰剂调整后为16.3%)。在高剂量组,44.4%的受试者体重下降超过20%。 安全性与耐受性:无严重不良反应 HRS9531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大部分不良事件(TEAEs)为轻度至中度,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反应方面。这与现有其他GLP-1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且与HRS9531先前报道的Ⅱ期临床数据一致。 持续减重效果:Ⅱ期试验进一步验证 在Ⅱ期临床试验(NCT06054698)中,HRS9531注射液8mg剂量治疗36周后,受试者的体重平均减少了22.8%(安慰剂调整后为21.1%),并且未出现平台期现象,显示出较强的减重效果。补充分析显示,HRS9531 8mg治疗组的体重平均减少23.6%,显示了极为可观的减重潜力。 全球合作与未来展望 恒瑞医药已将HRS9531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利授权给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Kailera将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HRS9531的临床开发,并计划将其商业化,预计总额可达60亿美元。此外,恒瑞医药还获得Kailera19.9%的股权。 随着临床数据的不断更新和全球市场的拓展,HRS9531注射液在治疗超重、肥胖及其并发症方面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选项。预计这一创新药物将对体重管理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并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 总结:新疗法带来的希望 HRS9531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得受理,为治疗超重和肥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随着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确认,这一创新药物有望成为体重管理领域的一项突破,进一步推动全球超重和肥胖治疗的进展。
2025-09-02
- 尼卡利单抗联合抗TNF-α疗法试验结果不佳:强生终止相关适应症开发 8月29日,强生公司宣布其单克隆抗体尼卡利单抗(nipocalimab)联合抗TNF-α药物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IIa期概念验证研究(DAISY)未达到主要终点。这一结果促使强生决定终止尼卡利单抗在RA适应症上的后续临床开发。 尼卡利单抗:靶向FcRn的创新抗体药物 尼卡利单抗是一款靶向新生儿Fc受体(FcRn)的高亲和力、全人源IgG1型单克隆抗体,其独特设计包括去糖基化、无效应子功能以及对pH不敏感的特性。这些机制使其能够有效阻断FcRn,从而显著降低循环IgG抗体的水平,包括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和异体抗体。 这款药物最初由AnaptysBi公司研发,后卖给了Momenta公司。2020年8月,强生以65亿美元收购Momenta,获得了尼卡利单抗。今年4月,这一药物首次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MG),展现出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巨大潜力。 DAISY试验:治疗难治性RA的概念验证研究 DAISY作为一项IIa期概念验证试验,旨在评估尼卡利单抗与抗TNF-α药物培塞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双盲设计,共招募了103名既往接受过先进疗法治疗但仍存在活动性RA的患者,主要终点为治疗第12周时患者基于C反应蛋白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分数(DAS28-CRP)的变化。 研究中,受试者分别接受尼卡利单抗联合培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培塞利珠单抗治疗,通过疗效和安全性的多项指标来验证联合疗法的潜力。 试验结果:未达到主要终点,疗效差异不显著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第12周时,尼卡利单抗联合培塞利珠单抗组与安慰剂组之间患者的DAS28-CRP变化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尽管尼卡利单抗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展现出疗效,但在RA患者中,联合疗法未能显示出足够的疗效证据。 安全性数据方面,尼卡利单抗表现良好,未观察到任何新的安全性问题,这与此前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确认了该药物整体的耐受性与安全性。 强生调整策略:终止RA适应症开发 基于DAISY试验的结果,强生决定不再继续推进尼卡利单抗在类风湿关节炎这一适应症上的后续临床开发。尽管这款药物在重症肌无力治疗方面表现突出,但其在RA领域的疗效不足促使公司战略调整,将资源聚焦于更具潜力的适应症。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严峻挑战 RA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炎症、肿胀及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变形甚至失能。尽管现有疗法,包括TNF-α抑制剂在内的先进治疗方式,为RA患者减少炎症和改善症状提供了帮助,但部分患者仍对既有治疗反应较差,急需新的治疗方案。 尼卡利单抗用于RA的概念验证研究未获成功,再次凸显了该领域疗法开发的复杂性与挑战。 未来展望:尼卡利单抗在其他适应症中的潜力 尽管未成功证明尼卡利单抗治疗RA的有效性,这款创新型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仍具备广泛潜力。其已获FDA批准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且可能在其他适应症中进一步展现新价值。 强生在尼卡利单抗上的战略调整也表明公司对于创新疗法的灵活布局,未来尼卡利单抗或将被作为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治疗选择继续探索,为更多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此次DAISY试验虽未达预期,但其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参考,有助于推动下一代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与改进。随着更深入的机理研究与新组合疗法的探索,尼卡利单抗的前景仍值得期待。
2025-09-01
- Wayrilz(Rilzabrutinib)获FDA批准,首款BTK抑制剂治疗ITP疾病 8月29日,赛诺菲宣布,Rilzabrutinib(商品名:Wayrilz)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对既往治疗反应不足的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患者。这是全球首款获批治疗ITP的BTK抑制剂,为ITP领域带来了重要突破。同时,Rilzabrutinib也已在中国申报上市。 创新BTK抑制剂:Rilzabrutinib的作用机制 Rilzabrutinib是一种由Principia Biopharma开发、口服且可逆的共价BTK抑制剂。BTK(Bruton酪氨酸激酶)在B细胞、肥大细胞和其他与先天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活性与多种免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Rilzabrutinib通过减少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同时减少巨噬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能够有效治疗ITP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赛诺菲以36.8亿美元收购Principia Biopharma,不仅获得了Rilzabrutinib这款创新药物,还囊括了一系列潜力产品,为其在免疫疾病领域奠定了更坚实的研发基础。 LUNA 3研究:临床结果支持Wayrilz上市 FDA的批准基于III期LUNA 3研究的积极数据。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共招募202名既往接受治疗的持续性或慢性ITP成人和青少年患者。患者被随机分组,接受400mg Rilzabrutinib(每日两次)或安慰剂的治疗,治疗时间为12到24周。此外,研究还包括28周的开放标签Rilzabrutinib治疗期,以及最长4周的安全性随访或长期扩展研究。 这项研究以持久血小板应答为主要终点。持久血小板应答定义为在不需要挽救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在双盲治疗期最后12周中至少有8周血小板计数达到或高于50000/μL(通常健康人血小板水平为150000-450000/μL)。次要终点包括初期血小板应答率以及首次血小板应答所需时间。 结果显示,在Rilzabrutinib治疗组中,23%的患者实现了持久血小板应答,而安慰剂组该比例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P<0.0001)。此外,Rilzabrutinib组有64%的患者在最初12周内血小板水平显著提升,中位应答时间仅为15天,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展现出了显著的快速疗效。 安全性良好:Rilzabrutinib表现稳定 研究显示,Rilzabrutinib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与既往研究数据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风险,整体耐受性良好。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Rilzabrutinib作为ITP患者潜在治疗方案的安全可行性。 ITP疾病背景:急需创新疗法推动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疾病,其核心特征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以及血小板生成受损,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100000/μL。ITP患者面临罹患危及生命出血(如颅内出血)的风险,此外,慢性疲劳、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也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当前市场已有针对ITP的相关治疗方案,但疗效和安全性尚存在诸多局限性。Rilzabrutinib的首次上市填补了BTK抑制剂在ITP治疗中的空白,展示了重大临床价值。 未来展望:Wayrilz成ITP治疗新标杆 Wayrilz(Rilzabrutinib)的上市标志着ITP治疗领域迈向了一个全新时代。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靶向治疗选择,也为未响应既往治疗的持续性和慢性ITP患者带来了曙光。 作为赛诺菲布局免疫疾病领域的重要产品,Rilzabrutinib未来的市场潜力不可低估。该药物的快速审批也彰显了FDA对创新疗法的支持和认可。未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更多临床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Rilzabrutinib将成为ITP治疗的全新标杆,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推动免疫性疾病领域的不断发展和突破。
2025-09-01
- 泽美妥司他片获得附条件批准:为复发或难治PTCL患者带来新希望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创新药物泽美妥司他片(SHR2554)上市。这款药物的问世为至少接受过一线系统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成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新型高效EZH2抑制剂:SHR2554亮相 泽美妥司他片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一款口服EZH2抑制剂,其特点是新颖、高效且选择性强。无论是针对野生型还是突变型EZH2酶,SHR2554都能显著抑制其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2023年初,这款药物因其潜力被NMPA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用于复发或难治性PTCL的管理。 国外合作加强全球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恒瑞医药与Treeline公司达成协议,将泽美妥司他片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独家权利进行了有偿许可。这一布局不仅有助于恒瑞拓展国际市场,也表明了这款药物的潜在竞争力和全球认可度。 II期研究成果显著 截至2024年6月,泽美妥司他片在一项关键的II期临床试验(SHR2554-I-101)中达到了设计的主要研究终点。该试验目的是评估SHR2554单药对复发或难治性PTC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试验的主要指标是基于Lugano 2014标准,由独立影像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研究数据显示,共有67名患者在试验中接受了该药治疗。与历史数据相比,SHR2554单药在ORR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具有较高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现有治疗方案往往疗效有限,患者预后较差。此次泽美妥司他片的获批不仅为复发或难治性PTCL提供了新的治疗武器,也体现了国内医药研发能力的重要突破。 展望未来 泽美妥司他片的上市为复发或难治性PTCL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同时也标志着恒瑞医药在创新药领域的持续突破。随着后续全球开发工作的推进,这款药物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药企的实力,并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疗效与福音。
2025-08-29
- 百利天恒双抗ADC药物伦康依隆妥单抗获优先审评拟纳,用于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 2025年8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百利天恒申报的注射用BL-B01D1(商品名:伦康依隆妥单抗)拟纳入优先审评,适应症为用于既往接受过PD-1/PD-L1单抗且至少两线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这一消息标志着全球首个进入III期研究的双抗ADC药物向上市又迈进了一步。 全球首个完成III期研究的双抗ADC药物 伦康依隆妥单抗是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一款全球首创(First-in-class)和新概念型(New concept)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其关键分子毒素为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喜树碱衍生物ED04,具有药物抗体比值(DAR)高达8的特性。2023年7月,这款药物在其针对鼻咽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期中分析中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成为全球首个完成III期研究的双抗ADC。 III期临床研究展示显著疗效与安全性 这项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编号:BL-B01D1-303)共纳入386名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所有受试者均为既往接受过PD-1/PD-L1单抗治疗并且至少两线化疗(其中含铂化疗为必需)失败的患者。试验旨在评估伦康依隆妥单抗对比医生选择化疗方案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表现。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 客观缓解率(ORR) 总生存期(OS) 先前在2023年ASCO大会上公布的I期研究数据也进一步验证了伦康依隆妥单抗的有效性。在I期试验中,24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治疗后,其ORR达到45.8%,而疾病控制率(DCR)为100%。 高效机制:双靶点+创新小分子毒素 伦康依隆妥单抗采用了创新的双抗ADC技术,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双重靶点作用:同时靶向EGFR和HER3,精准干预肿瘤信号通路,对耐药患者展现更好的治疗前景。 创新小分子毒素ED04:由喜树碱衍生物构成的高效细胞毒素,毒素装载率高(DAR=8),确保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高效杀伤。 突破性适应症多样化,加速全球布局 伦康依隆妥单抗已被CDE列入5项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包括: 鼻咽癌:既往接受PD-1/PD-L1单抗及至少两线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敏感突变型):既往经EGFR-TKI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EGFR野生型):既往抗PD-1/PD-L1单抗联合含铂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者。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既往PD-1/PD-L1单抗联合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患者。 小细胞肺癌(SCLC):既往PD-1/PD-L1单抗及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性患者。 此外,2023年12月,百利天恒与BMS达成合作协议,BMS以84亿美元总交易额获得伦康依隆妥单抗在中国及美国以外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并与百利天恒合作开发该药物在美国的商业化。 期待未来:精准治疗鼻咽癌迈向新高峰 鼻咽癌是一种具有高转移率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长期面临显著挑战,尤其是传统化疗和PD-1/PD-L1免疫疗法失效后的患者缺乏有效治疗选项。伦康依隆妥单抗凭借其独特机制及临床数据,为难治性鼻咽癌患者带来新希望,同时为ADC技术在抗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随着更多研究数据的公布及监管审批的推进,伦康依隆妥单抗有望成为全球范围内双抗ADC药物的代表性产品,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精准而高效的治疗选择,同时进一步巩固百利天恒在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8-29
大家都在看
-
1
荣灿生物获美国专利授权,助力mRNA药物研发新突破
-
2
罗伯医疗获批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
3
重大发现:朊病毒或成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新靶点
-
4
中国首个IGF-1R抗体药物获批上市,甲状腺眼病治疗迎来新曙光
-
5
广州润尔眼科盐酸依匹斯汀滴眼液获批上市,国内首仿迎来市场竞争新机遇
-
6
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帮助“星星的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
7
新发现:HDAC2-AS2长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
-
8
微型心脏起搏器的革新:为新生儿和儿童提供更安全的治疗
-
9
Bright Uro创新发布无导管尿动力学监测系统Glean,获FDA批准
-
10
2025年糖尿病药物市场暗潮涌动:国产药企如何打破外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