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资讯
- 全球首创!先健主动脉分支重建系统(烟囱型)上市:开启烟囱技术新纪元 近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舒畅教授领衔,先健科技(股票代号:1302.HK)联合研发的全球首款主动脉分支重建覆膜支架系统(烟囱型)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这一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为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标志着中国血管介入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突破。 技术革新,重新定义烟囱技术新标准 主动脉弓部病变(如夹层、动脉瘤)由于涉及到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解剖结构复杂,长期以来一直是腔内治疗的难点。烟囱支架技术因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以及手术成功率高,广泛应用于处理这些复杂病变。然而,这一技术也存在着Ⅰa型内漏率高和远期分支闭塞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舒畅教授团队与先健科技共同研发了Longuette裙边支架(长)和Ankura Pro主动脉主体覆膜支架系统,成功突破了烟囱技术的固有瓶颈,尤其是在防漏和避免分支闭塞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临床进步。该创新产品在2021年通过了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绿色通道”,并经过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充分证明了其在治疗StanfordB型夹层等病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大创新赋能烟囱技术“防漏+久畅”双核时代 先健主动脉分支重建覆膜支架系统(烟囱型)通过五个维度的创新,开启了烟囱技术的新纪元: 防漏设计 Longuette裙边支架采用超薄ePTFE覆膜和自适应裙边设计,显著降低了内漏发生率,即刻Ia型内漏率比传统烟囱技术降低了64.20%,术后3年内漏率仅为2.80%。 分支通畅性保障 内层采用镍钛合金骨架,增强抗挤压能力,对比传统烟囱支架,抗挤压强度提升了85.71%。远端柔性段顺应血管形态,避免了远期分支闭塞,术后1年分支通畅率达到98.58%。 急诊应用高效简便 该支架操作简单,且分支重建效率高,特别适用于急诊抢救。技术成功率高达99.33%。 高效安全 术后1年患者存活率高达98.00%,且未发生卒中或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体现出其高安全性。 全域适配 支架提供6至20mm的多种直径规格,能够灵活适配各种复杂解剖结构。 推动血管介入治疗的全球进步 先健主动脉分支重建覆膜支架系统(烟囱型)的上市,不仅为复杂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代表着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款产品不仅重塑了烟囱技术的标准,攻克了内漏和远期闭塞问题,还进一步拓宽了腔内治疗的适应症,使更多高危患者受益。 随着CSkirt裙边支架(短型)和CS三分支覆膜支架的研发进程持续推进,先健在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将逐步成型,未来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未来展望 先健将继续与临床专家深入合作,专注于血管健康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和创新,为全球医疗领域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随着医疗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先健将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高效、创新的治疗方案,守护全球人民的健康。
2025-03-18
- 广州润尔眼科盐酸依匹斯汀滴眼液获批上市,国内首仿迎来市场竞争新机遇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公布,广州润尔眼科研发的盐酸依匹斯汀滴眼液(3类仿制药)正式获得上市批准,成为国内首个仿制版本。 盐酸依匹斯汀滴眼液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原研药由日本参天制药公司研发,并已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上市,但在国内市场此前未曾引入。此次润尔眼科的首仿药物上市,为国内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独特药理作用,缓解过敏性眼部症状 盐酸依匹斯汀滴眼液是一种兼具组胺H1受体拮抗和肥大细胞稳定作用的药物,能够有效阻止组胺、白三烯C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过敏介质的释放,缓解眼部的瘙痒、红肿等症状。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得药物难以穿透血脑屏障,对大脑几乎没有副作用。使用后,药物浓度在血液中极低,而主要积聚在眼部组织,如眼睑、虹膜、结膜和角膜,确保了药物的高效局部作用。 过敏性结膜炎治疗市场迎来新竞争 根据数据统计,国内过敏性结膜炎治疗的市场规模接近10亿元。随着润尔眼科首仿产品的上市,国内市场将迎来新的竞争机遇。目前,兆科眼科的同类产品仍在审批阶段,而参天制药及杭州百善科技的相关产品也在临床试验中,短期内难以对市场形成重大冲击。 儿童适用,纳入优先审评 值得注意的是,盐酸依匹斯汀滴眼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适用于儿童。2024年3月7日,因其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潜力,该产品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这一举措进一步突显了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市场价值。 此举不仅为润尔眼科提供了市场占有的机会,也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特别是儿童群体,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随着该产品的上市,润尔眼科有望在该领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未来展望 随着盐酸依匹斯汀滴眼液的成功上市,润尔眼科将在过敏性结膜炎治疗领域迎来新的增长机会。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将继续拓展产品线,并加强与其他眼科相关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025-03-17
- 荣灿生物获美国专利授权,助力mRNA药物研发新突破 近日,荣灿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灿生物”)在mRNA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公司自主研发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技术成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这一突破性进展紧随公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获得14项专利授权之后,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核酸药物递送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突破技术壁垒,获得国际专利认可 LNP递送技术是mRNA药物研发中的关键环节,通常由少数国际企业主导,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技术壁垒。近年来,美国市场围绕该技术展开了大量专利争议,显示出其在全球药物研发中的战略价值。荣灿生物此次获得美国专利授权,标志着公司在中美两大市场的技术布局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为全球mRNA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选择,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加强知识产权布局,推动技术进步 荣灿生物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建设,已在多个mRNA药物关键技术领域如LNP辅料分子、靶向性LNP、可冻干LNP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专利体系。公司研发的脂质辅料及LNP制剂技术,经中科院上海查新中心认证,显示出其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在“可电离脂质”技术上也已获得国家专利备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技术研发中的领先地位。 推动商业化应用,深化国际合作 此次获得美国专利的LNP递送技术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基于该技术的HPV治疗型mRNA疫苗已获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而与国药中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带状疱疹mRNA预防型疫苗,其IND申请也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美国专利授权不仅为荣灿生物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了知识产权保护,还为公司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自主化与国际化,迎接未来挑战 荣灿生物将继续依托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mRNA药物研发的自主化与国际化进程。公司致力于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国际合作,开发更安全、更高效的mRNA治疗方案,满足全球患者的临床需求,并推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关于荣灿生物 荣灿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核酸药物递送技术、mRNA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解决核酸药物在递送过程中的效率与靶向性问题,聚焦肿瘤、代谢疾病、传染性疾病等治疗领域。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荣灿生物已经入选“中国科创好公司”创新医疗20强,并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称号。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国药中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mRNA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转化。
2025-03-17
- 罗伯医疗获批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近日,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罗伯医疗”)的“消化道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设备”创新产品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一突破性产品的上市不仅标志着罗伯医疗在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成功,同时也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领先技术,全球首创 罗伯医疗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医疗机器人研发,尤其在柔性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作为全球首家进入产业化阶段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公司,罗伯医疗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在康复机器人、柔性机械臂、并联手术机器人设计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多个临床领域。 此次获批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是全球首款获得批准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产品由电控单元、驱动装置和操作手单元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在食管和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辅助医生进行病变组织的钳夹和提拉。该机器人结合了一次性使用的消化道内窥镜组织钳,具备更高的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设计创新,提升手术效率 罗伯医疗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外挂柔性机械臂设计,通过主从控制模式实现末端执行器的多自由度运动。在狭窄的自然腔道内,机器人能够精准控制柔性臂的运动,显著降低了手术中的风险和复杂度。传统的ESD手术由于操作难度较大,且学习曲线长,往往伴随较高的术中出血和穿孔风险,限制了其推广。而罗伯医疗的机器人系统正是通过突破这些技术难题,提升了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打破瓶颈,推动国内医疗技术发展 在国内,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罗伯医疗的创新产品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还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除了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外,罗伯医疗的捷行下肢康复运动训练器也已获得上市批准。该设备为脑卒中患者和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康复作用,帮助他们恢复步态和运动能力。 目前,罗伯医疗还在研发一款多通道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单臂机器人手术过程中的繁琐操作、内镜使用依赖性以及较大的体力消耗等问题。此外,产品还将提供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和更高效、精准的操作体验。 展望未来,本土创新医疗器械逐步崛起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创新逐渐迎来春天。罗伯医疗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代表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展示了中国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巨大潜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产品的涌现,本土医疗器械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全球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随着国产医疗器械“含金量”的提高,未来几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将持续释放更多的创新成果,推动全球医疗行业的发展。
2025-03-17
大家都在看
-
1
荣灿生物获美国专利授权,助力mRNA药物研发新突破
-
2
罗伯医疗获批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
3
重大发现:朊病毒或成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新靶点
-
4
中国首个IGF-1R抗体药物获批上市,甲状腺眼病治疗迎来新曙光
-
5
广州润尔眼科盐酸依匹斯汀滴眼液获批上市,国内首仿迎来市场竞争新机遇
-
6
新发现:HDAC2-AS2长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
-
7
2025年糖尿病药物市场暗潮涌动:国产药企如何打破外资垄断?
-
8
微型心脏起搏器的革新:为新生儿和儿童提供更安全的治疗
-
9
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帮助“星星的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
10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迎来新突破:创新疗法Stapokibart或成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