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勃林格殷格翰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那米司特片(Nerandomilast)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这标志着该药成为过去十年中首个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并成功上市的IPF治疗药物,为这一罕见且致命的肺部疾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
作用机制独特:选择性抑制PDE4B酶
那米司特是一款首创(first-in-class)的小分子磷酸二酯酶4B(PDE4B)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PDE4B同工酶来发挥药理作用。PDE4B在人体肺组织中高表达,与肺部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
该药物在机制上兼具抗炎与抗纤维化的双重效果,不仅能够减轻肺部炎症,还可延缓纤维化进展,为IPF患者带来更持久的临床获益。
FIBRONEER™-IPF研究:IPF领域最大规模III期试验
那米司特片的获批基于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FIBRONEER™-IPF试验的积极结果。这项研究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IPF III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估那米司特在IPF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治疗52周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相较基线的绝对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那米司特成功达到了主要终点,成为十年来首个实现临床主要终点的IPF新药。完整的临床数据预计将在今年稍晚正式对外公布。
IPF:罕见而致命的肺部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肺部疾病,2018年被列入中国首批罕见病目录。该病的特征是肺组织持续发生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不断下降,最终造成呼吸衰竭。
患者通常表现为气促、干咳、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研究数据显示,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约3年,五年生存率甚至低于多种常见癌症。
目前,IPF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手段长期匮乏,临床上主要依赖有限的抗纤维化药物来延缓病情。因此,那米司特片的获批被视为IPF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
中国IPF患者数量上升,临床需求迫切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与诊断手段的完善,近年来中国IPF的确诊病例呈上升趋势。患者数量的增加,也反映出公众对这类罕见病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然而,受限于传统药物疗效有限与副作用明显,许多患者的治疗选择依然匮乏。那米司特片的上市,为临床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与希望,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
总结:开启IPF治疗新时代
那米司特片的成功获批,不仅代表了勃林格殷格翰在纤维化疾病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意味着中国在罕见病药物引入与研发上的进一步加速。
这一创新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望成为IPF治疗的新标准,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生命希望。
未来,随着那米司特片更多临床数据的公布,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价值有望进一步得到验证与推广,为IPF及其他纤维化相关疾病的治疗开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