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制药巨头诺华公司(Novartis)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瑞普多®(瑞米布替尼片)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H1抗组胺药疗效不足的成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在慢性荨麻疹领域迎来了口服小分子靶向治疗的新纪元。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迎来新选择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一种以反复瘙痒性风团或皮肤肿胀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病程常持续数月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流行病学数据,中国约有超过1000万名成人患者长期受到CSU困扰。
长期以来,治疗主要依赖H1抗组胺药物,但约有一半以上患者对其反应不足,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瑞米布替尼片的获批,正是在这一治疗瓶颈下带来全新希望。
瑞米布替尼:首个国产获批的BTK口服小分子药物
瑞米布替尼是一种选择性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精准调控免疫信号通路,能够阻断B细胞及肥大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从而减轻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
与传统治疗相比,瑞米布替尼具有以下优势:
口服方便,服药依从性高;
起效迅速,可在短时间内明显缓解症状;
机制创新,通过调节免疫信号根源改善病情。
此次获批,使BTK靶点在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治疗领域实现了重要延展,也进一步验证了诺华在免疫调控药物研发领域的领先实力。

改变治疗格局:精准靶向疗法加速落地
瑞米布替尼片的上市,不仅意味着CSU患者在传统抗组胺药无效后拥有了全新的治疗路径,也代表着BTK抑制剂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正式落地。
该药物的临床研究显示,瑞米布替尼能显著降低CSU症状评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功能,同时安全性表现良好,耐受性高。
这一突破性成果将推动慢性荨麻疹治疗从“对症控制”迈向“免疫调节与病因靶向”的新阶段,为中国CSU临床管理带来里程碑式的进步。
展望未来:为更多过敏性疾病带来希望
诺华方面表示,瑞米布替尼的成功上市是其在免疫性疾病精准治疗战略中的关键一步。未来,公司计划继续拓展BTK抑制剂在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探索更多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可能。
结语
随着瑞米布替尼片在中国获批上市,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靶向化、精准化治疗时代。这不仅填补了国内在口服BTK抑制剂治疗CSU领域的空白,也为全球抗过敏与免疫疾病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落地,CSU等慢性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格局或将被彻底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