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口服阿扎胞苷对复发或难治性滤泡辅助性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研究

口服阿扎胞苷对复发或难治性滤泡辅助性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研究

  2024年6月,发表于《Lancet Haematol》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口服阿扎胞苷是否优于标准疗法,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辅助性T细胞淋巴瘤(TFHL)患者。该研究旨在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背景  滤泡辅助性T细胞淋巴瘤(TFH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常见DNA甲基化基因的突变。初步研究显示,5-阿扎胞苷(5-azacitidine)对复发或难治性TFHL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为了进一步验证其疗效,本研究对比了口服阿扎胞苷与研究者选择的标准疗法(吉西他滨、苯达莫司汀或罗米地辛)在该病症中的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五个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招募了年龄超过18岁、符合特定疾病标准的复发或难治性TFHL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口服阿扎胞苷治疗(剂量为300mg,14天周期),另一组接受研究者选择的标准疗法。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由研究者评估。  研究结果  在2018年11月9日至2021年2月22日期间,共有86名患者参与研究(阿扎胞苷组42例,ICT组44例)。经过27.4个月的中位随访,阿扎胞苷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6个月,显著高于ICT组的2.8个月(风险比0.63,P=0.042)。虽然阿扎胞苷组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而ICT组为98%,但总体来看,阿扎胞苷治疗组的安全性相对较好,尤其在血液学事件、感染和胃肠道问题的发生率方面表现出优势。  不良事件与死亡情况  在不良事件方面,阿扎胞苷组中有2例治疗相关死亡(心内膜炎和念珠菌病),ICT组则有3例治疗相关死亡(心力衰竭、COVID-19和原因不明)。总体来看,阿扎胞苷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尤其是在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方面。  结论  尽管本研究未能完全达到预定的主要终点,阿扎胞苷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TFHL患者时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提示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尤其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阿扎胞苷可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目前,相关的联合治疗研究正在进行中,未来或能为TFHL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匹妥布替尼片首批处方在国内落地

匹妥布替尼片首批处方在国内落地

  去年10月,匹妥布替尼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近日,该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出了全国首张处方,为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匹妥布替尼片:治疗复发性套细胞淋巴瘤的创新药物  匹妥布替尼片是一种非共价BTK抑制剂,针对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发挥作用。该药被批准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两种系统性治疗(包括共价BTK抑制剂)的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其非共价特性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望为难治性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首批处方覆盖全国多地医院  自匹妥布替尼片进入商业供货以来,国内多个医院陆续为患者开出了首批处方。这些医院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各大医院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用药指导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匹妥布替尼片的临床意义  匹妥布替尼的上市为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对现有治疗无效的患者。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共价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获得了临床专家的认可,并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  未来展望  匹妥布替尼片的上市不仅为国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标志着我国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更多医院的使用,该药的临床推广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推动国内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创新。
鲁南制药乳酸米力农注射液获乌克兰市场批准

鲁南制药乳酸米力农注射液获乌克兰市场批准

  近日,鲁南制药集团旗下的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宣布,乌克兰卫生部已正式批准其乳酸米力农注射液的上市注册。这一批准意味着该产品可以在乌克兰市场进行销售,进一步拓展了鲁南制药的国际市场。  乳酸米力农注射液:心力衰竭治疗新选择  乳酸米力农注射液作为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具备正性肌力增强和血管扩张的双重作用,能够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该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适用于对传统治疗(如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效果不佳的患者。凭借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乳酸米力农注射液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乌克兰市场潜力巨大  乌克兰位于欧洲与亚洲的交界处,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市场,乌克兰的医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此次乳酸米力农注射液获得批准,意味着鲁南制药能够为乌克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选择,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  全球市场扩展加速  鲁南制药通过乳酸米力农注射液的国际化布局,已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该药物的上市申请,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巴西、英国、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等。这些举措标志着公司在全球市场拓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公司在国际药品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已获得多个国家的制剂批件,并在新兴市场的制剂注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加强国际化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  自2017年成立国际药品研发中心以来,鲁南制药不断推动“立足国内,辐射全球”的国际化战略,已经获得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公司正在通过研发新产品,提升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未来,鲁南制药将继续致力于推进全球化布局,为全球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HIV感染治愈新突破:靶向Nef蛋白或可加速潜伏病毒库的清除

HIV感染治愈新突破:靶向Nef蛋白或可加速潜伏病毒库的清除

  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科研团队主导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一个关键因素,可能影响HIV病毒在细胞中潜伏的速度。这项研究的成果发表在《Lancet Microbe》期刊上,为HIV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HIV的难治特性:潜伏病毒库  HIV的治疗难度很大,主要原因之一是该病毒能在宿主细胞中形成“潜伏病毒库”,即病毒隐藏在细胞内并处于休眠状态,这使得它无法被免疫系统检测到,也使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  西安大略大学医学与牙科教授Jimmy Dikeakos表示,“当HIV在宿主细胞内表达时,它能巧妙地避免免疫系统的检测,使得感染者无法发现病毒的存在。”  Nef蛋白的作用:病毒免疫逃逸的关键  在HIV感染过程中,Nef蛋白的表达至关重要。它能够减少细胞表面的一种名为MHC-I的分子,这种分子原本能够作为免疫系统的标记物,帮助识别被感染的细胞。通过减少MHC-I分子的表达,Nef蛋白使得HIV病毒能够有效避开免疫系统的监视。  新发现:Nef蛋白与潜伏病毒库的关系  最新研究发现,Nef蛋白在HIV感染中的活性与潜伏病毒库的衰减速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Dikeakos教授指出,“如果感染者体内的HIV病毒携带高活性的Nef蛋白,这意味着Nef蛋白能够更有效地从细胞表面移除MHC-I分子,导致潜伏病毒库的衰减速度明显减慢。”  这项发现为开发靶向Nef蛋白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方向,可能有助于加速HIV潜伏病毒库的清除,并改善现有治疗效果。  靶向Nef蛋白:新的治疗策略  研究的第一作者Mitchell Mumby表示,“通过识别Nef蛋白与潜伏病毒库衰减的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在病毒复制的过程中使用Nef抑制剂,还可以将其作为现有治疗方法的补充,从而改善HIV感染的治疗效果。”  目前,ART治疗虽然能有效抑制HIV病毒的活跃复制,但依然无法完全消除体内的潜伏病毒库,感染者必须终身服药。Dikeakos教授强调,“为了真正实现HIV的治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病毒在治疗中的作用,尤其是潜伏期病毒的动态。”    五年研究:潜伏病毒库的变化  研究团队对乌干达的14名HIV感染者进行了为期五年的ART治疗观察,追踪了潜伏病毒库的变化。通过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发现,高活性的Nef蛋白会显著延缓潜伏病毒库的缩减。  因此,团队目前正在研发能够直接靶向Nef蛋白的抑制剂,期望通过这种新策略更有效地减少HIV的潜伏病毒库大小,并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展望:联合治疗或改善预后  Mumby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潜在的Nef抑制剂与正在开发的ART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以期在长期内有效减少HIV潜伏病毒库的大小。这一方法虽然不能完全消除病毒,但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减轻HIV感染带来的长期毒性。”  总之,靶向Nef蛋白的治疗策略为HIV治愈研究提供了新的希望,未来或许能够通过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法,缩小潜伏病毒库,最终实现HIV感染的根治。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的比较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的比较

  关于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新发糖尿病(NODM)风险的影响,尚缺乏明确结论。2024年8月,发表在《Cardiovasc Diabetol》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在随机LODESTAR试验中,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CAD患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方法  在LODESTAR试验中,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采用2×2因子随机化设计。在这项事后分析中,研究重点是接受高强度他汀治疗的CAD患者,比较两种药物在三年内导致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  共有2932名基线时无糖尿病的患者参与研究,其中2377名患者进入治疗人群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强度他汀治疗的患者中,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之间,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具体数据为:瑞舒伐他汀组的发生率为11.4%(106/948),而阿托伐他汀组为8.8%(73/856),风险比为1.32(95% CI 0.98~1.77),P值为0.071。  当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一步分析时,结果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只有在LDL-C水平低于70 mg/dL时,瑞舒伐他汀组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具体来说,当LDL-C水平<70 mg/dL时,瑞舒伐他汀组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为13.9%,而阿托伐他汀组为8.0%,风险比为1.79(95% CI 1.18~2.73),P值为0.007。  研究结论  对于接受高强度他汀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之间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当患者的LDL-C水平降至低于70 mg/dL时,瑞舒伐他汀的使用可能会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这一发现提示,低LDL-C水平下使用瑞舒伐他汀可能会对糖尿病风险产生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数字肾脏”让肾脏疾病更清晰,精准治疗指日可待

“数字肾脏”让肾脏疾病更清晰,精准治疗指日可待

  北京大学科研团队近期在国际上发布了一个重要项目——“肾脏成像组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结合多模态成像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肾脏”图谱。这一创新的数字化模型将使得肾脏疾病的机理更加“清晰可见”,并为肾脏疾病的精准诊断、新药研发以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肾脏疾病的挑战与突破  慢性肾脏病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且传统检测手段较为单一,往往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入病情较为严重的阶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发起了“肾脏成像组计划”,该计划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突破现有病理检测的局限,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开辟新途径。  项目的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杨莉教授表示,“数字肾脏”是一个动态、仿真且多维度可视化的平台。通过集成多种技术手段,肾脏的每一个细节—from分子和细胞层面到整个器官的运作—都能够直观呈现。通过多模态成像,科研团队能够准确描绘出肾脏的内部结构和其动态变化过程。    “数字肾脏”助力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  杨莉教授进一步指出,“数字肾脏”不仅能够帮助医生精准定位疾病的根源,还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数据,构建个性化的数字模型,从而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该技术有望极大提升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并推动个性化治疗的发展。  根据科研团队的计划,他们将在未来3年内完成动物模型的“数字肾脏”构建,预计10年内实现人类肾脏的数字化建模,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目前,团队已成功绘制了基于超声、核磁共振(MRI)、CT扫描以及病理学等多种成像方式的肾脏数据图,并且正在进行不同成像数据的整合工作。  项目的重要性与未来展望  该项目的成果已在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程和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认为,“肾脏成像组计划”作为国家成像中心首批重大项目之一,不仅为肾脏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还将为其他器官的数字建模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进,未来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望从传统的“治疗性”转向“预防性”和“精准性”,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福音。
高危CD30+淋巴瘤患者HSCT后使用靶向CD30 CAR T细胞巩固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高危CD30+淋巴瘤患者HSCT后使用靶向CD30 CAR T细胞巩固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对于高危CD30+淋巴瘤患者,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是否适合作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巩固治疗?一项2024年5月发表于《Lancet Haematology》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答案。  研究背景  靶向CD30的CAR T细胞疗法在淋巴细胞化疗前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活性。然而,针对复发风险较高的CD30+淋巴瘤患者,如何在HSCT后应用此疗法进行巩固治疗,还未得到充分验证。该研究旨在评估抗CD30 CAR T细胞在这些患者中的安全性,并探索其作为HSCT后巩固治疗的潜力。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1期剂量递增研究,在美国的两家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对象为年龄3岁及以上、经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CD30+疾病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这些患者需要计划接受自体HSCT治疗,且因原发性难治或复发的高风险,Karnofsky表现评分需超过60%。  在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泊苷、阿糖胞苷和马法兰)和HSCT后,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的抗CD30 CAR T细胞单次输注,剂量分别为2×10^7、1×10^8和2×10^8 CAR T细胞/m²。主要研究目标是评估最大耐受剂量,评估标准为治疗后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的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  研究从2016年6月7日至2020年11月30日,共有21名患者入组,其中18名患者(11例霍奇金淋巴瘤,6例T细胞淋巴瘤,1例灰色地带淋巴瘤)接受了抗CD30 CAR T细胞输注。输注时间通常是在HSCT后22天(范围16至44天)。结果显示,在所有测试剂量中,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确定2×10^8 CAR T细胞/m²为最大耐受剂量。  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是淋巴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减少,各占患者的11%。值得注意的是,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此外,有2名患者在治疗后约2年和2.5年发生了继发性恶性肿瘤(分别为4期非小细胞肺癌和睾丸癌),但这些病例被认为与治疗无关。  临床随访与效果  在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8.2个月(四分位距27.5 - 60.7个月),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3.2个月(95% CI,4.6个月至无法估计)。对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PFS尚未达到中位值,而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也未达到。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抗CD30 CAR T细胞作为BEAM方案和HSCT后的巩固治疗是安全的。对于复发风险高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不仅具有较低的毒性,而且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初步疗效。研究人员强调,未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初步结果,并评估该治疗策略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重编程T细胞代谢通路或能提升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重编程T细胞代谢通路或能提升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实体瘤通常为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生存环境,导致免疫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近日,国际期刊《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项名为《A functional single-cell metabolic survey identifies Elovl1 as a target to enhance CD8+ T cell fitness in solid tumours》的研究,揭示了通过代谢重编程增强T细胞在实体瘤中的抗肿瘤能力。这项研究为提升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希望。  免疫疗法的现状与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疗法的问世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格局。这些疗法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但在实体瘤中的疗效仍然有限。肿瘤微环境(TME)的敌对性——例如低氧、营养不足和酸性环境——常常削弱了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功能,导致它们的免疫反应迅速衰竭。因此,如何增强T细胞在肿瘤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抗肿瘤效能,成为了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T细胞代谢的重编程:锁定Elovl1靶点  该研究的核心思路是,通过改变T细胞的代谢通路来提升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适应性。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技术,如单细胞RNA测序、基因敲除以及单细胞基因干扰筛选等,锁定了Elovl1 酶类活性作为代谢重编程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阻断Elovl1功能能够促使T细胞利用脂肪氧化代谢作为能量来源,而非依赖葡萄糖代谢。这种代谢转变帮助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存活更长时间,同时保持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Elovl1靶向作用与免疫治疗结合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靶向Elovl1的T细胞在胰腺癌和黑色素瘤的动物模型中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抗肿瘤反应。研究人员发现,将Elovl1抑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抗体)联合使用,不仅能够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反应,还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这一发现表明,代谢重编程不仅能够提升T细胞本身的抗癌能力,还能增强现有免疫疗法的疗效。  提升癌症治疗的潜力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重编程T细胞的代谢通路,能够为癌症治疗开辟全新的方向,特别是在一些疗效有限的难治性癌症中。Mazzone教授指出,代谢重编程T细胞的策略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更为强大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那些现有治疗选择非常有限的患者。  研究前景与意义  这项研究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示了代谢重编程在增强T细胞功能方面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靶向Elovl1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能成为提升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一种有效策略。随着代谢调控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方法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突破,尤其在改善实体瘤的治疗效果上展现出巨大潜力。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方向,通过代谢通路的重编程,可以显著提升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增强整体疗效。这一发现为未来的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并有望在临床上取得显著成果。
尿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前研究发现长期预后改善

尿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前研究发现长期预后改善

  在近期的临床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尿酸治疗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后啮齿动物的长期预后。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Stroke》杂志,表明尿酸可能成为未来标准卒中治疗的一个有效附加疗法。    研究背景与实验设计  由爱荷华大学的Enrique Leira博士和Anil Chauhan博士领导的团队,采用了一种模拟人类卒中的啮齿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将尿酸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作为治疗组对照生理盐水,并在一个月内密切监测小鼠的恢复情况。实验通过MRI扫描和行为神经评估等多种手段,评估治疗效果。  尿酸治疗的主要发现  研究结果显示,尿酸治疗的小鼠在卒中后的30天内,表现出更好的感觉运动功能,这一结果成为主要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尿酸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明显提高。然而,尽管尿酸对小鼠的整体生存和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但其在减少脑损伤方面并未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各类动物模型中的效果  在不同的实验组中,包括老年、小年轻、肥胖小鼠以及患有高血压的大鼠,尿酸治疗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这表明,尿酸可能在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体中具有广泛的治疗潜力,这为未来在人类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现状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美国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由于动脉中的血栓或其他阻塞物阻止大脑血液流动。当前的卒中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药物或手术去打破血栓,恢复血流。尽管这些方法非常有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完全康复。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在血栓清除前或清除期间保护大脑组织的新治疗方法,成为提升康复效果的关键。  尿酸治疗的临床潜力  该研究成果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卒中临床前评估网络(SPAN)的一部分。SPAN项目旨在通过严谨、透明的临床前研究方法,为可能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的药物提供数据支持。尿酸作为一种潜在的卒中治疗附加疗法,在不同实验模型中的有效性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卒中合并症患者中可能展现出积极的疗效。  总结与展望  虽然尿酸在降低脑损伤方面的效果尚未显著,但其在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和提升生存率方面的潜力,使其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治疗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尿酸或许能作为一种有前景的附加疗法,增强现有卒中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
SGLT-2抑制剂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初期下降的临床意义研究

SGLT-2抑制剂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初期下降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4年5月,发表于《心血管糖尿病学》期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治疗初期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的临床意义,尤其是这种现象是否与体循环血管改变相关。  背景与研究目的  SGLT-2抑制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导致治疗初期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尽管这一变化在许多患者中是常见的,但其具体机制和临床后果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SGLT-2抑制剂治疗后肾功能的初期下降是否与体循环血管的顺应性(主要通过脉搏波速度PWV来测量)相关。  研究方法  研究者选取了65例2型糖尿病(T2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和利格列汀联合治疗组(n = 34),另一组为二甲双胍和胰岛素联合治疗组(n = 31)。治疗前后,研究者分别测量了两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包括真实的mGFR和估算的eGFR),并且采用金标准清除率法,通过菊粉输注测定mGFR。与此同时,脉搏波速度(PWV)作为血管顺应性的指标也被用来评估大动脉的功能状态,因为PWV被认为是反映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研究结果  在治疗开始后,无论是mGFR还是eGFR,均出现了显著下降。然而,SGLT-2抑制剂治疗组和非SGLT-2抑制剂治疗组之间的mGFR变化与eGFR变化并无显著相关性(SGLT-2组:r=-0.148,p=0.404;非SGLT-2组:r=0.138,p=0.460)。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SGLT-2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组中,mGFR的变化与PWV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476,p=0.005)。在调整了收缩压和心率变化后,这一相关性仍然显著(r=0.422,p=0.018)。相反,eGFR的变化与PWV的变化之间在两组中均未显示出相关性。  结论  这项研究的主要发现表明,在接受SGLT-2抑制剂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mGFR)的初期下降与大动脉血管顺应性的改善密切相关,表明SGLT-2抑制剂在肾脏及全身血管系统中均具有显著的药理效应。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eGFR可能并不是评估SGLT-2抑制剂治疗后肾功能变化的最佳指标,尤其是在个体化治疗中。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