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重磅发表:STAR-T细胞疗法为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带来新希望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2025年8月27日,《Nature Medicine》期刊正式发布了徐沪济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用于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同种异体CD19靶向T细胞:一项1期试验》。徐沪济教授此次研究成果在国际医学界备受关注,也为其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增添重要学术贡献。
STAR-T细胞: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探索突破性疗法
团队此次研究首次将新型通用型T细胞疗法——STAR-T细胞(代号YTS109)应用于5名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患者,结果显示该疗法不仅能够诱导免疫重置,还能带来临床缓解,甚至实现肾脏组织结构的修复。这一突破性技术为重症SLE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攻克传统CAR-T疗法局限:STAR-T细胞技术亮点解析
近年来,自体CD19靶向的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并被证实在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中具有潜力。然而,由于个性化生产流程复杂、成本高昂以及病毒载体的随机基因组插入可能引发安全风险,其广泛应用仍然存在制约。
基于这些挑战,研究团队开发了STAR-T细胞(YTS109),采用低免疫原性同种异体T细胞技术,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敲除TRAC、PD1、HLA-A、HLA-B和CIITA基因,同时将CD19靶向的合成TCR与抗原受体(STAR)精确插入到TRAC位点,以实现生理性、类似天然TCR的信号转导。这一创新设计显著提高了疗法的安全性及疗效。
I期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为多病种队列试验的一部分,该研究中的所有5名重症SLE合并LN患者均接受了详细治疗评估:在淋巴细胞耗竭后,以每千克体重3×10⁶ STAR⁺ T细胞的剂量进行细胞输注。主要终点设定为治疗后的安全性指标以及第3个月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答指数4(SRI-4)。次要终点包括至第6个月时的临床缓解情况与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显示:
安全性:YTS109的耐受性良好,仅观察到轻度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未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疗效显著:5例患者均在第3个月时达到SRI-4应答,并持续至第6个月。其中4例患者在第6个月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评分迅速降低(平均值从31.30降至5.35),仅1名患者在第6个月出现轻度复发。
肾功能恢复:肾活检证实炎症显著消退,并伴随肾组织结构修复。
生活质量改善: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后6个月内通过4种独立工具评估均有明显提升。
STAR-T疗法:重症SLE治疗的新曙光
根据该研究数据,YTS109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有效诱导免疫系统重置,同时带来临床缓解,与既往治疗方案相比取得显著优势。尤其是患者肾脏相关症状及组织结构的恢复,为后续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未来展望:基因编辑与精准医学的跨越式发展
徐沪济团队的研究不仅为重症、难治性SLE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还展示了基因编辑技术在精准医学中的巨大潜力。随着低免疫原性T细胞产品的不断优化,以及STAR设计理念在其他疾病治疗领域的延展,未来有望涌现更多针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创新疗法。
此次研究成果的正式发布,再次彰显了中国科研团队在细胞疗法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全球领先实力。期待STAR-T疗法在未来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并加快进入国际市场,惠及全球患者。
2025-08-29
2025-08-29
2025-08-29
2025-08-29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