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产生毒素引发的致命感染,尤其在低收入国家或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地区仍然是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因破伤风死亡人数约为34684人。尽管破伤风疫苗能提供有效预防,但免疫力完全激活通常需要数周时间,而破伤风的潜伏期中位数仅为7天。因此,对于免疫力不足且有易患伤口的人群,需要通过被动免疫提供即时保护。
在这一背景下,珠海泰诺麦博制药公司研发的全球首个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斯泰度塔单抗(Siltartoxatug)成功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以其在破伤风被动免疫中的显著优势引发关注。这一新药不仅提供了更优的短期和长期保护,还为破伤风全球治疗标准化打开新道路。
破伤风治疗的困局:传统疗法局限性显现
目前破伤风的被动免疫主要依赖以下两种疗法:
马破伤风抗毒素(TAT)
使用历史悠久,但常与不良反应相关联: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30%,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致命性过敏性休克。
半衰期较短,仅能提供约两周保护。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
在发达国家已取代马抗毒素,但存在以下不足:供应短缺、价格昂贵、感染风险以及批次质量差异。
这些问题使更标准化、更安全且更易获取的疗法成为破伤风治疗的迫切需求。
斯泰度塔单抗:革命性单克隆抗体应运而生
斯泰度塔单抗(Siltartoxatug,又名TNM002或TT069)是一种靶向破伤风毒素AB片段的重组全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拥有显著的安全性和长效保护作用。
1. 独特作用机制
靶向毒素:斯泰度塔单抗通过阻止毒素转运并抑制其酶切VAMP-2蛋白的活性,有效降低破伤风毒素的影响。
CH0细胞生产:采用工业化生产工艺,实现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2. 临床优势
速效保护:注射后12小时内即可提供高水平中和抗体,保护性抗体持续数月之久。
标准化生产:相比血浆来源免疫球蛋白和马抗毒素,单克隆抗体药物可实现批次统一,减少感染及质量差异风险。
临床试验亮点:对比HTIG的显著优势
斯泰度塔单抗以随机、双盲、活性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全面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招募了来自中国14省28家医院的661名急诊患者,分别接受斯泰度塔单抗或HTIG治疗。
实验数据概览
短期保护(12小时中和抗体滴度)
斯泰度塔单抗组:95.4%患者中和抗体滴度≥0.01 IU/ml。
HTIG组:仅53.2%。
长期保护(90天抗体滴度)
斯泰度塔单抗组:91.5%患者仍达到保护性中和抗体水平。
HTIG组:仅10.1%。
安全性分析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
斯泰度塔单抗组:38.2%(168/440)。
HTIG组:33.9%(75/221)。
过敏反应率低:斯泰度塔单抗组为0.2%,而HTIG组则为0.9%。
研究结果证实斯泰度塔单抗不仅提供更强的保护,同时显著减少过敏反应率,进一步体现其安全性。
全球意义:填补长期未满足需求的治疗空白
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破伤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药物,斯泰度塔单抗满足了多项临床未满足需求:
快速且持续保护:实现短期与长期免疫效果的平衡,适用于破伤风易感伤口患者。
解决传统疗法局限:提供比HTIG和马抗毒素更高效、更安全且更经济的替代方案。
标准化替代品:降低供应短缺和病原感染风险,推进全球破伤风治疗的可及性。
未来展望:国产创新药物的国际化契机
斯泰度塔单抗的突破性研发和上市标志着中国在国产创新药物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该药已于2025年2月获得中国NMPA批准上市,用于成人破伤风紧急预防。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扩展至全球市场,改善全球破伤风治疗格局。
结语:划时代破伤风治疗新篇章
斯泰度塔单抗作为全球首创破伤风单克隆抗体药物,不仅提供了兼具短期和长期保护的治疗方案,还改变了传统破伤风疗法的局限性,在全球公共健康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成果不仅彰显了国产创新药物的技术实力,也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更加安全、高效和标准化的选择,为全球破伤风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