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认知障碍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数量庞大。根据最新数据,60岁以上群体中约有3877万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占总人口的15.5%。不加干预的情况下,38%的患者在5年内可能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轻度认知障碍成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机会窗口”。
在此背景下,腾讯近日宣布,其首款数字疗法产品“腾讯脑力锻炼”认知功能训练软件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款软件通过游戏化设计,旨在帮助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提升其认知功能。经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产品显示了改善认知能力的潜力。
数字疗法:用游戏化训练延缓认知退化
“腾讯脑力锻炼”由腾讯SSV时光实验室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联合研发,并由腾讯游戏社会价值探索中心、腾讯音乐提供支持。该软件包括多个认知训练模块,涵盖了知觉运动、执行功能、复杂注意力、语言、学习与记忆、社会认知等多个认知领域,旨在帮助患者通过游戏互动进行认知功能的训练。
该软件的研发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保科学性和有效性。腾讯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很多数字疗法产品存在依从性低、患者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因此在“腾讯脑力锻炼”的设计中,特别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以提高患者的长期使用意愿。
临床试验显成效:游戏化干预有助认知改善
在临床探索性试验中,“腾讯脑力锻炼”软件的效果得到了显著验证。参与试验的患者经过12周的训练后,使用标准的认知评估工具(如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者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一成果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疗法并非药物治疗的替代方案,而是作为一种无创、辅助的干预手段,通过训练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早期阶段的患者,能够有效延缓症状的恶化。
认知障碍的全球挑战与中国现状
认知障碍,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挑战。根据《2023年认知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认知障碍的数字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诊疗效率,并增加患者的治疗可及性。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一科的医生表示,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近年来一些新药获得批准并投入临床,但它们只能延缓病情的进展,无法逆转病程。对于大部分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传统药物干预尚未成为首选,因此数字疗法作为一种低风险的辅助治疗方式,具有极大的潜力。
结语:数字疗法或为认知障碍患者带来新希望
随着社会认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开始意识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在早期阶段的患者中,游戏化的认知训练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延缓认知衰退。虽然目前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数字疗法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潜力不容小觑,未来可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