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精准治疗领域,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如奥希替尼的问世,极大改善了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的预后。然而,耐药问题依然是绕不过的难题。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部分肿瘤细胞会进入药物耐受持久性(DTP)状态,最终导致疾病复发或进展。如何有效克服耐药、延长患者获益时间,成为科研与临床共同关注的焦点。
传统免疫疗法联用受限,寻找新突破口
临床上尝试将PD-1/PD-L1抑制剂与EGFR-TKI联合使用,但多项研究显示此方案疗效有限且毒副反应明显。由此可见,单纯依赖传统免疫检查点通路难以解决耐药问题。那是否存在一个新的免疫调控靶点,可以安全且高效地与TKI联用?
复旦中山团队揭示:CD24是关键免疫逃逸因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詹成、蒋炜团队近日在《Cancer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首次发现CD24分子在EGFR-TKI治疗后显著上调。研究显示,CD24不仅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更能向免疫系统发出“别攻击我”的信号,从而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清除。

通过敲除CD24基因或使用首创抗CD24单抗ATG-031,研究者成功逆转了肿瘤细胞的耐药状态,使奥希替尼疗效显著增强。这一成果为EGFR-TKI耐药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从实验室到临床:CD24的验证与作用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细胞实验和多组学分析,从耐药模型中筛选出多种基因,其中CD24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最高,且在造血细胞中几乎不表达,提示其靶向性安全。进一步的蛋白验证发现,无论是短期用药、长期耐药,还是临床患者样本中,CD24的表达均显著上升。
更为关键的是,高CD24表达患者在术后接受TKI辅助治疗时,复发风险更高。这表明CD24不仅是药物应答的标志物,更可作为预后预测因子。
双重机制:抗药生存与免疫逃逸
机制研究揭示,CD24通过维持AKT与ERK通路的低水平激活,帮助癌细胞在EGFR-TKI抑制下依然存活。同时,CD24还能与巨噬细胞上的受体Siglec-10结合,抑制其吞噬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视。
当研究者使用ATG-031抗体阻断CD24信号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恢复,肿瘤负荷明显下降,联合奥希替尼治疗的小鼠模型显示更强的抗肿瘤效果和生存获益。
深入机制:JNK–YY1–CD24信号轴
研究进一步发现,EGFR-TKI可激活JNK激酶,引发转录因子YY1在特定位点磷酸化。此过程促使YY1二聚化并结合于CD24基因的启动子与增强子区域,形成染色质环,从而增强CD24转录。该信号轴的发现,为未来通过阻断YY1磷酸化抑制耐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望未来:CD24或成抗耐药新希望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性揭示了CD24在EGFR突变型肺癌耐药中的核心作用。ATG-031抗体目前已进入早期临床阶段,为联合奥希替尼等EGFR-TKI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科研人员将进一步评估CD24作为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并探索其在其他靶向药物(如ALK、KRAS抑制剂)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这一突破性成果,有望为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带来更持久、更精准的治疗新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