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蛋白降解 TPD 是一种基于细胞自身蛋白质清除机制的前沿疗法,能够选择性降解致病蛋白,为治疗疑难疾病,如难治性癌症等,提供革命性方案。近日,由Arvinas公司与辉瑞联合开发的潜在“first-in-class”PROTAC药物——vepdegestrant,已向美国FDA提交新药申请(NDA),旨在治疗特定乳腺癌患者。这一突破不仅可能改写乳腺癌的治疗进程,还预示着TPD疗法即将开启更多领域的临床应用。
PROTAC技术:突破传统药物局限性
PROTAC(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作为TPD技术的代表之一,凭借其独特机制克服了传统小分子药物对“不可成药”靶点的局限性。这种策略通过利用细胞的蛋白质降解通路,在分子水平选择性作用于致病蛋白,展现出治疗诸多疾病的潜力。
自其问世以来,科学家们不断拓展TPD技术领域,开发出一系列创新结构分子,包括AUTAC(自噬靶向嵌合小分子)、LYTAC(溶酶体靶向嵌合体)以及RIPTAC(调节诱导接近靶向嵌合体)等。这些新型技术为癌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复杂病症提供了多维治疗方案,极大地增强了TPD疗法的适用范围。
TPD开发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技术前景广阔,但TPD分子的开发并不轻松,其复杂结构引发了从分子合成到靶向优化、生物稳定性及利用率的诸多难题。尤其是对于中小型Biotech企业来说,科学家数量、资金和时间等资源有限,开发流程常受资源掣肘。
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杨青博士指出,越来越多新锐企业选择药明康德这样的一体化CRDMO平台,旨在借助平台优势解决研发瓶颈。这种合作模式既使Biotech公司能够集中精力于科学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也帮助他们通过平台的全链条能力加速研发,控制成本,提升效率。
药明康德:助推TPD技术应用的创新领航者
作为全球药物研发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药明康德早期便针对TPD技术建立了前瞻性布局。如今已成为与TPD相关公司密切合作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药明康德已与全球超过150家公司在TPD化合物开发的不同阶段展开合作。据行业数据统计,全球每三家开发TPD候选药物的公司中,就有两家与药明康德合作。
杨青博士透露,药明康德迄今已成功合成超过188,000种复杂的TPD化合物,其中70余种进入临床前候选药物阶段,10余种已进入后期开发。这些亮眼数据不仅彰显了药明康德前瞻能力,更体现其在促进TPD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
药明康德的一体化服务案例
以某Biotech希望合成步骤达24步的复杂TPD分子为例,药明康德凭借其内部无缝衔接的流程快速响应。项目团队通过平行推进流程,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方面优化了合成路线,将步骤缩短三分之一,并减少使用昂贵催化剂;另一方面,通过喷雾干燥(SDD)技术成功改良制剂,显著提升了生物利用度。最终,该项目提前两个月完成所需候选药物的生产,为企业快速实现研发里程碑提供了保障。
推动TPD技术发展的持续动力
不仅仅是PROTAC,从2020年起,AUTAC、LYTAC、DUBTAC、RIBOTAC等新型分子不断涌现,药明康德的一体化平台始终为这些创新疗法的早期发现与应用提供支持。这些新技术为癌症以及其他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杨青博士表示:“新药研发需要科学突破,也需要高效的合作。药明康德的一体化平台正是通过全面助力药物发现、开发与生产,加速创新转化,让科学惠及患者。”
结语
靶向蛋白降解(TPD)技术的崛起正在革新疾病治疗的传统模式,而药明康德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TPD候选药物的问世,从PROTAC到多个创新分子平台,TPD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为癌症等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未来,TPD技术或将成为疾病治疗的主流方向,为全球医药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