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 MS)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脱髓鞘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伴随炎症反复及神经退行性改变。虽然现有的疾病修正治疗(DMTs)能减少复发并延缓病情发展,但对持续性神经退化和局部脑部炎症的控制依然有限。因此,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阻止疾病进展的新靶点。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施福东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 “Targeting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 reduces brain inflamm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研究揭示了甲酰肽受体1(FPR1)在多发性硬化症进展中的关键作用,并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阻断其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拮抗剂 T0080,为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带来了全新方向。

FPR1:连接炎症与神经退化的“桥梁”
在多发性硬化症中,脑部病灶往往伴随着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生。这些细胞与外周来源的巨噬细胞协同,引发持续的先天免疫反应,从而推动神经退行性变。研究发现,受损的神经细胞会释放危险信号分子(DAMPs),其中线粒体来源的甲酰肽(mtFP)尤为关键。
这些内源性甲酰肽能与主要存在于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 FPR1 结合,激活其下游信号通路,导致炎症反应持续放大。研究者指出,FPR1 的过度激活不仅诱导活性氧(ROS)和炎性细胞因子(如 TNF-α)的释放,还破坏了神经轴突结构,加速了髓鞘损伤与神经功能丧失。
临床样本与动物模型揭示:FPR1 高表达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团队通过分析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脑组织样本发现,在脱髓鞘活动性病变区,FPR1 在小胶质细胞及中枢浸润的巨噬细胞中均显著上调。同时,血液中内源性 N-甲酰化肽水平与患者病情进展呈动态正相关,提示 FPR1 信号可能参与了疾病的持续恶化过程。
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中,FPR1 激活可通过 PKC 依赖的信号通路促使小胶质细胞持续释放炎性分子与活性氧,加重神经损伤。与此同时,这些细胞分泌趋化因子 CCL5,吸引髓鞘反应性 CD4+ T 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促进其释放干扰素 γ(IFN-γ),形成恶性正反馈回路,使炎症持续活跃。
T0080: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的 FPR1 抑制剂
为寻找能够阻断该通路的有效药物,研究团队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从数百万种化合物中优化出一款可穿越血脑屏障的 FPR1 小分子拮抗剂——T0080。
在三种不同的多发性硬化症动物模型中,T0080 均显示出显著疗效。实验结果表明,T0080 不仅能够抑制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反应,还能有效阻止小胶质细胞介导的轴突退变,从而延缓疾病的整体进程。
研究意义:为多发性硬化症治疗开辟新路径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 FPR1 信号通路在维持慢性神经炎症和推动神经退行性变化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药物性阻断 FPR1,可以同时减少脑部炎症反应与神经元损伤,为未来开发多发性硬化症的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天津医科大学施福东教授表示,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多发性硬化症病理机制的理解,也为临床开发 FPR1 靶向药物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T0080 及类似化合物有望成为减缓多发性硬化症进展、保护神经功能的新型治疗武器。
总结
该研究通过从机制到药物的全链条探索,揭示了 FPR1 在神经炎症持续化与退行性病变中的核心作用,并成功验证了 FPR1 抑制剂 T0080 的疗效。这一成果为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神经炎症性疾病的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