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儿童肿瘤学会(SIOP)年会近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圆满落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儿科肿瘤学术盛会,本届大会再次成为全球专家聚焦的焦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主任张翼鷟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国际舞台,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泛TRK抑制剂——佐来曲替尼(zurletrectinib, ICP-723)在儿童及青少年晚期实体瘤治疗中的I/II期临床研究数据,获得全球专家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NTRK融合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新突破
报告显示,佐来曲替尼在儿童及青少年NTRK基因融合阳性实体瘤中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与显著的抗肿瘤活性。NTRK基因融合是驱动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分子事件,尤其在儿童患者中比例更高,如婴儿纤维肉瘤、分泌性乳腺癌和神经胶质瘤等。传统的化疗或放疗往往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显著,而TRK抑制剂的出现,标志着癌症治疗从“按癌种分型”向“按基因精准治疗”的转变。
“不论肿瘤发生在何处,只要发现NTRK基因融合,就可采用同一种靶向药物治疗。”张翼鷟教授指出,这种跨癌种治疗理念正在改变传统的治疗逻辑。佐来曲替尼作为国产原研药,不仅适用于初次治疗患者,也在克服第一代TRK抑制剂耐药性方面展现出卓越效果。
疗效显著:耐药患者迎来新希望
研究数据显示,在入组的NTRK融合阳性患儿中,客观缓解率(ORR)高达90%。特别是在第一代TRK抑制剂出现耐药的患者中,佐来曲替尼依然显示出明显疗效,部分患者实现肿瘤缩小或稳定。
在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1-2级),说明其安全可控,适合长期治疗。这一结果为耐药后无有效药物的患儿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国际儿童精准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
检测先行:基因检测是治疗关键一步
针对如何判断患儿是否为NTRK融合阳性,张翼鷟教授强调,基因检测是治疗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大型肿瘤中心普遍可进行NTRK融合检测,但基层医院在技术与费用方面仍面临挑战。
她建议患儿家长应尽早前往具备分子病理检测条件的专科机构,通过二代测序(NGS)进行筛查,从而为后续靶向治疗提供依据。随着更多靶向药物纳入医保体系,检测普及率与可及性有望持续提升。
“星光计划”助力国产创新药加速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佐来曲替尼已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抗肿瘤药物研发鼓励试点计划(星光计划)”。
这一政策支持意味着该药将加速获批进程,更快惠及患儿。张翼鷟教授指出,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儿童肿瘤患者的高度重视,也代表着中国原创靶向药物正走向国际前沿。
未来展望:精准联合治疗开启新篇章
目前,佐来曲替尼在单药治疗中已展现优异疗效,但未来其与化疗、免疫疗法或其他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仍值得深入探索。张翼鷟教授表示,未来的儿童肿瘤治疗将更加精准、个体化,甚至有望逐步实现“去化疗化”的目标。
给家长的建议:早检测、勤沟通、科学应对
张翼鷟教授提醒患儿家庭,面对疾病时要保持信心,选择经验丰富的专业治疗中心,并积极了解最新科研进展和临床试验机会。通过与医生密切沟通、关注公益与科研信息,家长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及时、更科学的治疗。
“精准医疗的时代已经来临,”张翼鷟教授总结道,“我们希望国产创新药能让更多患儿看到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科学的守护下迎来新的生命篇章。”
结语
佐来曲替尼的亮相,不仅代表中国在儿童精准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也让全球看到了中国创新药物的研发实力。未来,随着基因检测普及与新药加速落地,越来越多的儿童肿瘤患者将从中受益,迎来更长久、更健康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