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强生公司向美国FDA递交了口服IL-23受体拮抗剂Icotrokinra(JNJ-2113)的上市申请,这款新药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口服IL-23拮抗剂,标志着强生在自免领域的一次关键布局。Icotrokinra的主要作用是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并有望成为摆脱注射治疗的新选择。此举也为强生重新崛起、挑战老对手艾伯维(AbbVie)的市场领导地位提供了新机遇。
口服药物的技术突破
口服多肽药物在医药领域一直被视为技术难题,而Icotrokinra的成功研发无疑突破了这一瓶颈。作为一种全新的药物,这款口服IL-23受体拮抗剂不仅在治疗效果上表现优异,而且特别针对头皮和生殖器等传统上难治的银屑病部位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每天服用一片药丸,替代注射治疗,这一创新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治疗方式,极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特别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
强生的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
作为“First-in-class”药物,Icotrokinra一旦获批,将对银屑病的治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强生此举不仅旨在填补乌司奴单抗(Stelara)面临专利到期后的市场空缺,更是在自免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更值得一提的是,Icotrokinra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也显示出初步的疗效,强生正积极推动其跨适应症的研发,为未来进一步扩展市场奠定基础。
艾伯维的市场地位与强生的挑战
艾伯维目前稳居自免领域的龙头企业,其IL-23单抗Skyrizi和JAK抑制剂Rinvoq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使得艾伯维的自免业务收入在2024年即将突破130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强生的Stelara面临专利到期的压力,急需新的产品来接替这一“现金牛”。因此,Icotrokinra的成功上市对于强生来说至关重要,既是挑战艾伯维的突破口,也是自免业务未来的希望所在。
中国力量的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Icotrokinra的开发过程离不开中国药明康德的深度参与。药明康德作为共同开发方之一,证明了中国在全球医药研发外包中的竞争力。随着中国企业逐渐从“参与者”转变为更具影响力的研发力量,中国在全球创新生态中的角色也日益重要。然而,如何在中国实现源头创新并为行业带来真正的价值,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总的来说,Icotrokinra的上市申请不仅标志着强生在自免领域的新突破,也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医药生态中的不断崛起。随着未来更多创新药物的问世,银屑病的治疗将迎来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