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页 > 医疗资讯 > 资讯详情

血液系统中的“定时炸弹”:克隆性造血与遗传风险的联动揭示

发布时间:2025-07-23 09:40:45 相关企业:搜医药

  我们每个人生来携带一份独特的“遗传书籍”,其中的基因负责记录我们的生命蓝图。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被称为生殖系变异(germline variation),它不仅决定了我们的身高、肤色,还在健康中埋下了潜在的伏笔。然而,在生命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身体细胞的不断分裂更新,也可能因为内外因素引发错误,从而生成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

  癌症一直是遗传因素与体细胞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们之间的具体互动关系却长期未被完全揭示。7月15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项新研究以超过73万人为样本,对血液系统的遗传与后天突变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剖析,为理解癌症风险和精准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1.png

  基因与血液:“天生注定”与“后天演化”的轨迹

  我们的血液系统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主导,这些干细胞如同“种子”,肩负着持续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重要责任。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干细胞有时会因体细胞突变的影响形成带有特定特性的单一细胞群——这种现象被称为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CH)。

  克隆性造血拥有强大的扩张能力,类似“杂草”占据了血液的“花园”,但它本身并不是癌症,却可能是癌症到来的“前兆”。在老年人中,CH非常普遍,但只有极少数携带CH的人会发展为血液肿瘤,如白血病。研究者们推测,遗传背景可能是触发CH进一步恶化乃至演变为癌症的重要节点。

  研究规模与发现:遗传背景如何影响克隆性造血

  研究利用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庞大数据库,对超过42万人的遗传变异和血液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的参与者携带显性致病性生殖系变异(PGVs),如CHEK2、ATM和BRCA2等癌症易感基因更为常见。这些基因不仅增加癌症风险,还与后天的体细胞突变密切相关。

  遗传变异与CH的关联

  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没有生殖系变异的个体,携带这些显性遗传变异的个体更可能出现CH-heme(与血液肿瘤相关的克隆性造血突变),其发生概率高出约12%。此外,这群人也更容易出现染色体片段嵌合性异常(如CNLOH)等体细胞突变,风险增加了34%。

  这一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遗传背景不仅增加特定体细胞突变的出现概率,还可能对血液肿瘤的发生有重要启示作用。

  选择性“剧本”:哪些遗传基因促发哪些突变?

  研究进一步显示,不同的遗传变异会对特定体细胞突变起到偏向性作用,例如:

  CHEK2基因携带者,更容易发生DNMT3A突变;

  ATM基因携带者,其11q染色体臂更常发生杂合性丢失。

  这种“定向选择”的模式被称为“生殖系选择的克隆性造血(germline-selected CH)”。研究确认了影响克隆性造血的14种关键基因,例如TP53、CHEK2 和ATM,它们会与产生后天“叛变细胞”的体细胞突变紧密合作,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癌症风险预测:从“种子”到“森林大火”的转化

  克隆性造血不仅预示着血液系统的异变,更是遗传风险向血液肿瘤转化的“桥梁”。研究显示,携带特定遗传变异并存在CH的个体,未来发生癌症的风险显著增高。例如,在TP53基因携带者中,有CH个体的髓系肿瘤风险几乎呈指数级上升,而没有CH迹象的个体相关风险则较低。

  通过追踪长达15年的随访数据,研究还发现:

  在CHEK2携带者中,发展为髓系肿瘤的概率是常人的3.3倍,淋巴系肿瘤的风险同时增加。

  将遗传信息与CH检测相结合,可显著提升高风险个体的筛查效率。例如,在普通人群中筛查癌症高风险个体需要检测454人,但如果聚焦于CHEK2携带者,仅需筛查48人即可找到高风险对象。

  医学启示:联合分析精准锁定干预方案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遗传+后天突变”合作的模式,更为癌症精准预防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通过联合分析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和CH状态,可以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出癌症高风险人群,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这种“双重检测框架”或许会成为未来临床癌症防控的基本工具,使得癌症早筛和预防更加高效、精准,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与治愈机会。

  总结:破译基因与突变的“双重奏”

  这项研究清晰地展示了遗传背景如何通过影响特定的体细胞突变选择,推动克隆性造血的发生,而克隆性造血则进一步将遗传风险转化为癌症的发生风险。这一突破不仅为癌症背后的遗传-突变关系构建了完整路径,也打开了精准医疗未来的新篇章。

  通过科学探寻与技术进步,我们将更接近于与癌症“命运”的平等对话,并将有可能彻底重写这场“宿命之战”的结局。

最新问答

康奈非尼(Encorafenib)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康奈非尼(Encorafenib)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康奈非尼(Encorafenib)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康奈非尼(Encorafenib)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与皮肤相关的反应,如皮疹、干燥、瘙痒和脱皮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皮肤反应,如剥脱性皮炎或斑疹性荨麻疹。还可能引发肠胃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胃部不适等症状。康奈非尼(Encorafenib)是一种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含有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随着靶向治疗的进步,康奈非尼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但与任何药物一样,康奈非尼的使用也伴随一定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及其生活质量。本文将对康奈非尼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探讨,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这种药物的安全性。 1. 常见不良反应 康奈非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疲劳、皮疹、食欲减退和恶心。这些症状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早期阶段可能较为明显。疲劳通常表现为身体乏力,皮疹则可能表现为红斑或丘疹,对患者的皮肤健康造成影响。 2. 消化系统反应 在使用康奈非尼的患者中,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包括腹泻、呕吐和消化不良等。这些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3. 肝功能损害 康奈非尼可能引起肝功能的异常,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这种影响可能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或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4. 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 一些患者在使用康奈非尼时可能会出现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这些问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生应对此保持警惕,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管理和干预。 5. 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 虽然罕见,但康奈非尼在某些患者中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肺炎或血栓形成。这些情况可能需要立即医疗干预,以防止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健康风险。 尽管康奈非尼在治疗BRAF突变引起的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仍需引起重视。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应与医生密切沟通,定期进行必要的监测,从而更好地管理潜在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克唑替尼(KESODX)凯佐尼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塞替派(Thiotepa)会出现副作用吗

曲格列汀(Wedica)TEGLIDX可以用医保吗

Ngenla(somatrogon-ghla)治疗效果怎么样

奥贝胆酸(Ocaliva)Obetix的禁忌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印度蓝钻双效片疗效有哪些

伊沙佐米(Lesadx)恩莱瑞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