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快餐、饮料和加工食品中的大量添加糖,糖的摄入量已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过量的糖分摄入不仅会导致肥胖和代谢异常,还可能对大脑功能产生深远影响。最新的研究表明,幼年时期摄入过多蔗糖,可能会重塑成年后的大脑皮层功能和改变适应性行为,甚至增加成人焦虑症的风险。
糖分摄入对儿童大脑的影响
研究显示,过量的添加糖摄入与肥胖、代谢疾病以及神经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尽管已有部分研究证实,运动能力、学习记忆、动机等方面与高糖饮食有关,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仍然不完全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早期糖分暴露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对儿童时期大脑发育的潜在影响。
新研究揭示蔗糖过量摄入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2025年7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周景峰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Current Biology》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探讨了幼年期过量摄入蔗糖对成年小鼠大脑皮层功能的影响。研究团队使用了宽视野钙成像技术,监测了成年小鼠在完成气味-蔗糖关联学习任务时的大脑皮层活动。
实验方法与研究发现
研究中,实验小鼠从断奶开始即饮用高糖饮料(HSB),而对照组小鼠则只饮用清水。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这些小鼠的体重和糖耐量没有明显异常,但其大脑皮层的动态活动和行为反应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
高糖饮料组小鼠在后部皮层的反应减弱;
前部皮层与学习相关的神经活动出现延迟,且活动持续时间更长;
前后皮层功能连接性减弱,对奖赏相关的行为变化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
幼年期蔗糖摄入的长期影响
这些发现表明,幼年期蔗糖摄入会改变成年后大脑皮层的功能,并导致行为上的适应性改变。研究团队指出,长期的蔗糖摄入不仅会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还可能改变对奖赏的反应和学习过程。具体来说,这些小鼠在学习过程中,前后皮层功能的连接减弱,使得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
蔗糖摄入与焦虑症风险的潜在关联
此外,研究还揭示,过量摄入蔗糖可能对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产生负面影响。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的免疫细胞,负责大脑的清除工作。过多的糖分摄入会损害小胶质细胞的功能,从而干扰神经发育,最终可能导致成年后焦虑症的风险增加。这一发现为流行病学中观察到的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高果糖摄入与青少年焦虑症的发病率增加相关。
研究意义与未来展望
该研究为早期糖分摄入对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表明过量的糖摄入不仅仅是短期健康问题,长期的神经生物学影响可能在成年后持续存在。研究人员强调,虽然本研究的发现基于小鼠模型,但这一机制的启示对人类也有重要意义。未来,减少糖分摄入,尤其是在发育早期,可能成为降低成年人群中焦虑症等神经性疾病风险的重要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