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发布公告,正式批准乐普生物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维贝柯妥塔单抗(MRG003)上市,用于治疗既往经至少二线系统化疗及PD-1/PD-L1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成人患者。

这一里程碑式的批准不仅意味着我国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使维贝柯妥塔单抗成为国内首个EGFR靶向ADC药物。该药物在全球同类研发中同样处于领先阶段,彰显了我国在生物创新药研发上的国际竞争力。
精准设计:三大核心结构协同发挥作用
维贝柯妥塔单抗是一款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抗体偶联药物,其分子结构精巧,由三部分构成:
抗EGFR人源化单抗JMT101:负责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靶点;
细胞毒药物MMAE(甲基澳瑞他汀E):发挥强效的抗肿瘤作用;
可裂解连接子VC:在特定条件下释放MMAE,使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精准生效。
这种结构设计使药物能够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对肿瘤细胞进行“定点清除”。
独特机制:精准打击EGFR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
研究表明,EGFR在多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存在过度表达,尤其是在鼻咽癌中,高达90%的复发或转移性病例检测出EGFR高表达。
维贝柯妥塔单抗利用其抗体部分与EGFR受体结合后,被肿瘤细胞内吞。当药物进入细胞内的溶酶体环境时,连接子被酶切断,释放出MMAE。MMAE会阻断微管蛋白的聚合过程,干扰细胞分裂,从而引发肿瘤细胞的凋亡。
这种机制不仅增强了杀伤力,还显著减少了传统化疗常见的系统性副作用。
临床数据支持:疗效与安全性兼具
在临床研究中,维贝柯妥塔单抗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与良好的安全性。
与传统化疗不同,ADC药物通过“靶向递送”机制,使细胞毒成分集中作用于癌细胞,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专家认为,这种治疗方式为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也为我国ADC药物的研发树立了标杆。
展望未来:为中国创新药注入新动力
维贝柯妥塔单抗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在ADC领域的研究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为患者带来切实的治疗希望。未来,随着更多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这一创新药物有望进一步拓展适应症,惠及更多癌症患者。
结语:
维贝柯妥塔单抗的获批,不仅代表我国在抗体偶联药物创新上的重大突破,也象征着中国在全球创新药物赛道上迈入了新的阶段。随着这一创新疗法的应用落地,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格局或将被重新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