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Linzess(中文名:令泽舒,通用名:利那洛肽/linaclotide)用于治疗7岁及以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儿。这是首款被FDA批准用于儿科人群IBS-C治疗的药物,为长期受便秘与腹痛困扰的儿童群体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药物机制:激活肠道受体,改善排便功能
Linzess是一种鸟苷酸环化酶C(GC-C)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的GC-C受体,促进肠道分泌液增加,从而软化粪便、增强肠蠕动,有效缓解便秘与腹部不适。
该药早在成人领域被广泛使用,凭借确切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成为全球IBS-C治疗的主流处方药之一。
从成人到儿童:十余年临床经验助力儿科拓展
Linzess于2012年由Ironwood Pharmaceuticals与Allergan(现为AbbVie旗下)联合开发并上市。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应用与安全监测,研究者逐渐积累了大量的长期疗效数据,为其进入儿科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儿童人群中,IBS-C不仅仅表现为顽固便秘,还可能伴随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症状,甚至影响心理发育与生活质量。FDA此次批准,填补了儿童IBS-C治疗领域的长期空白。
临床研究数据支撑:疗效与成人人群一致
此次批准主要基于成人数据外推及一项针对7至17岁患者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采用修改版罗马III诊断标准筛选患儿,并设定了严格的主要终点:
在12周治疗期间,至少有6周达到以下双重标准的患者比例——
腹痛程度下降≥30%;
每周自发排便次数较基线增加≥2次。
研究结果显示,利那洛肽在儿童患者中显著改善便秘与腹痛症状,其效果与成人试验数据高度一致。
安全性良好,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腹泻
FDA指出,利那洛肽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成人基本一致。腹泻是报告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但多为轻至中度,停药后可自行缓解。总体而言,药物耐受性良好,未见新的安全信号。
儿童IBS-C治疗进入精准时代
此次批准不仅拓宽了Linzess的临床应用范围,也标志着儿科功能性胃肠疾病治疗迈向更精准、更科学的新阶段。随着药物安全性数据的不断积累,未来有望进一步探索其在更年轻年龄层及其他功能性便秘疾病中的潜在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