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禁食作为一种有效的减肥和健康促进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研究表明,间断禁食不仅能帮助调节血糖、血脂,还能改善多种器官的功能,特别是对代谢和抗衰老具有积极影响。尽管如此,禁食如何具体影响细胞内的自噬过程,尤其是线粒体自噬,仍是一个未解的谜团。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雷群英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乙酰辅酶A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代谢信使”角色,为这一谜团提供了新线索。

线粒体自噬与乙酰辅酶A的关系
在禁食状态下,细胞内的线粒体质量会下降,而这一现象并非因为线粒体生成的减少,而是由于细胞启动了线粒体自噬机制。传统观念认为,细胞通过AMPK和mTOR等经典的“营养感知”通路来响应饥饿信号,但这次的研究发现,AMPK和mTOR并没有显著变化。这暗示着,存在一条新的、尚未被认知的信号通路在起作用。
通过质谱分析,研究团队发现,乙酰辅酶A在细胞内的水平变化与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密切相关。乙酰辅酶A是细胞代谢的核心物质,它将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连接在一起。研究发现,在饥饿状态下,细胞质中的乙酰辅酶A水平显著下降,而这种变化正是启动线粒体自噬的关键信号。
NLRX1蛋白感知乙酰辅酶A并启动线粒体自噬
那么,细胞如何“读取”乙酰辅酶A水平的变化呢?研究者通过大规模的基因筛选,最终确定了NLRX1蛋白作为乙酰辅酶A信号的受体。NLRX1能够直接感知乙酰辅酶A的浓度变化,并在其下降时启动线粒体自噬过程。
在缺乏NLRX1功能的细胞中,不论是通过禁食还是通过药物抑制乙酰辅酶A生成,线粒体自噬均无法顺利启动。而在NLRX1基因敲除的小鼠中,药物或禁食诱导的线粒体自噬也被显著抑制。这表明,NLRX1蛋白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乙酰辅酶A与NLRX1结合的机制
通过进一步实验,研究人员发现NLRX1的LRR结构域形成了一个“口袋”,乙酰辅酶A能够与该结构域特异性结合。当饥饿导致细胞内乙酰辅酶A水平下降时,乙酰辅酶A从NLRX1上脱落,这一变化促使NLRX1发生寡聚化,并启动线粒体自噬过程。这一机制揭示了乙酰辅酶A在禁食引发的线粒体清理中的重要作用。
癌症治疗的新启示
除了阐明禁食对健康的益处,这一发现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研究发现癌细胞在接触KRAS抑制剂时,能主动降低乙酰辅酶A的水平,进而激活NLRX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这一“自救机制”帮助癌细胞通过清理受损线粒体、减少活性氧的生成,降低氧化应激,从而增强其存活能力。这一发现可能为KRAS突变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总结
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乙酰辅酶A在禁食引发的线粒体自噬过程中的作用,首次揭示了NLRX1蛋白如何感知乙酰辅酶A的变化并调控这一重要的自噬机制。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禁食如何影响细胞健康的理解,还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针对KRAS突变型肿瘤,开启了治疗的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