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健康罗格尔癌症中心的科学家最新发现,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于一种称为增强子的遗传调控“开关”,这一开关能够激活与癌症密切相关的基因。团队确认,组蛋白H2B的N端乙酰化(简称H2BNTac)是这些增强子上的核心化学标记。具体负责添加这一标记的蛋白质是p300和CBP,它们与雄激素受体(AR)协同作用,驱动增强子活化,推动癌细胞增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知名期刊《自然·遗传学》。

关键蛋白p300与CBP在前列腺癌中的异常表达
由病理学名誉教授S.P. Hicks及泌尿学教授、密歇根转化病理学中心主任Arul Chinnaiyan博士带领的团队发现,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癌变组织中H2BNTac、p300和CB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的细胞实验表明,p300和CBP是雄激素受体调控的一类活性增强子的主要成分,直接参与癌基因的激活过程。
新药CBPD-409:选择性降解p300/CBP蛋白的新利器
基于上述机制,Chinnaiyan团队与药理学及药物化学专家Shaomeng Wang博士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化合物CBPD-409。这种药物能选择性降解p300和CBP蛋白,导致H2BNTac标记迅速耗竭,从而有效抑制致癌的AR活性。CBPD-409具备口服生物利用度且作用强效,展现出极大治疗潜力。
CBPD-409的独特优势及药效机制
Chinnaiyan解释道:“这项研究初衷是深入解析前列腺癌中染色质的变化。我们发现,通过降解p300和CBP,AR增强子上的H2BNTac水平迅速下降。”与传统的溴结构域抑制剂不同,CBPD-409能完全清除H2BNTac,避免了传统药物无法彻底抑制p300/CBP功能的局限性。
探索精准治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前表现
研究同时揭示,H2BNTac水平较高的癌细胞对CBPD-409更加敏感,提示该药可能针对特定患者群体展现更佳疗效。体内实验中,该药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模型中成功诱导肿瘤缩小,并且在小鼠体内表现出良好耐受性。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尽管以往靶向p300/CBP的小分子抑制剂表现出一定潜力,但因无法完全破坏相关蛋白活性,临床效果有限。Chinnaiyan指出,这突显了深入理解p300/CBP与AR驱动前列腺癌机制的重要性。他强调:“本研究展示了利用蛋白降解技术对抗癌症的独特优势。”鉴于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中最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癌症,这一研究为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带来了新的希望。Wang教授认为,这些有前景的临床前成果支持将CBPD-409这类选择性p300/CBP降解剂推进临床应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