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中国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更新了关于荣昌生物创新药物——泰它西普的新进展。该药物的新适应症申报已获得优先审评批准,针对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成人患者,显著降低患者的蛋白尿水平。
泰它西普为IgA肾病带来新希望
原发性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全球IgA肾病患者数量将在2030年达到1016万人,其中中国的患者人数约为237万。这一疾病的主要特点是蛋白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30%-4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负担。
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泰它西普作为全球首个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针对IgA肾病的临床需求,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泰它西普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有效减少免疫球蛋白的异常生成,从源头控制病程发展,减少肾脏免疫炎症反应。
临床数据支持:泰它西普显著降低蛋白尿
今年8月,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的III期临床试验顺利完成,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试验包括318名成人IgA肾病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分为A、B两个阶段。A阶段的目标是评估泰它西普治疗前后患者24小时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泰它西普组患者在39周治疗后,24小时UPCR减少了55%(P<0.0001),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这一结果证实了泰它西普在减少蛋白尿方面的显著疗效,为IgA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治疗挑战与泰它西普的创新之处
IgA肾病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其特征是免疫复合物(主要为免疫球蛋白A)在肾脏沉积,导致肾小管和肾小球损伤。尽管传统治疗手段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由于疗效有限,且存在较高的副作用,临床上急需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泰它西普作为首个双靶点药物,通过同时抑制BLyS和APRIL两种重要免疫因子,有效减少了异常免疫反应,减轻了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泰它西普的多项适应症:加速创新药物的发展
目前,泰它西普已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重症肌无力等三项适应症。今年9月,泰它西普还获得了第四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上市申请,成为全球首个在该领域申请上市的生物制药。
泰它西普的不断适应症扩展,标志着荣昌生物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持续突破,也为国内外患者带来了更为多元的治疗选择。
小结:未来前景广阔,泰它西普助力IgA肾病治疗
泰它西普作为全球首个BLyS/APRIL双靶点药物,为治疗IgA肾病等免疫介导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武器。其在临床试验中展现的优异疗效和良好安全性,为IgA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随着该药物新适应症的获批,荣昌生物正加速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上市,进一步提升治疗方案的多样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