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携手NCI打造全球最大癌症免疫数据库,发现关键分泌蛋白AOAH为免疫治疗新突破口
搜医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搜医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我国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联合研发的创新大数据平台——癌症免疫学数据引擎(Cancer Immunology Data Engine, CIDE),近日正式发布,并在顶级学术期刊《Cell(细胞)》上发表成果。

该平台整合了来自全球5,957名接受免疫疗法患者的临床信息,覆盖17种主要癌症类型与8,575个肿瘤样本,构成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的免疫治疗数据库。
目前,CIDE已在NCI官网向全球科研人员开放,用于挖掘免疫治疗相关基因、免疫信号及潜在靶点,加速癌症精准医疗研究。
解密人类分泌蛋白:未被充分探索的“免疫宝库”
研究负责人——香港大学临床肿瘤学系主任、夏碧川·沈月明癌症研究教授关新源(Guan Xinyuan)与NCI的姜鹏(Jiang Peng)博士指出,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1,903个编码分泌蛋白的基因,但其中超过六成在癌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借助CIDE的整合分析功能,研究团队筛选出了与免疫疗效显著相关的一系列基因,其中一种此前鲜少被关注的脂肪酶——酰基酰氧基水解酶(AOAH),被鉴定为潜在的关键调控因子,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展现出强大的免疫治疗增敏作用。
AOAH激活免疫系统的独特机制
研究进一步揭示,AOAH通过清除肿瘤微环境中抑制免疫应答的特定磷脂酰胆碱分子,帮助恢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与攻击能力。
这一机制显著增强了CD8+ T细胞的活性与杀伤力,同时促进树突状细胞(DC)恢复抗原呈递功能,从而形成更高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多数晚期癌症通常通过降低抗原表达逃避免疫系统监视,而AOAH的作用恰恰打破了这一“隐身术”,为攻克免疫耐药性提供了全新方向。
AOAH与多种免疫疗法协同增效
在黑色素瘤、肝癌与肾癌等动物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AOAH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CTLA-4)或TCR-T细胞疗法联用,均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生存期。
局部注射AOAH蛋白本身就能引发强烈的免疫激活反应,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当与抗PD-1治疗结合时,产生了协同增强作用,使治疗反应更加持久稳定。
机制研究显示,AOAH促进了CD8+ T细胞与CD11+树突状细胞在肿瘤中的富集与活化,为免疫疗法建立了更有利的微环境。
打造联合疗法新模式:AOAH × PD-L1抗体
分泌蛋白在肿瘤与免疫系统之间扮演着“信使”的角色。基于AOAH的免疫调节特性,研究团队正开发AOAH与PD-L1抗体的双功能抗体偶联药物(ADC)。
这种新型治疗策略旨在同时靶向肿瘤细胞与免疫微环境,从分子层面重塑肿瘤免疫反应。团队目前已在小鼠模型中展开临床前实验,评估其安全性与疗效。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迈向更高治愈率
关新源教授表示:“我们正积极推动早期临床试验,目标是将晚期难治性癌症的免疫治疗有效率从当前的5–20%提升至40%以上。”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与转化优势,港大团队计划将AOAH相关疗法推向国际,为全球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结语:大数据与免疫科学的融合
CIDE的建立不仅是一个数据平台,更是连接基因组学、免疫学与临床研究的重要枢纽。通过深度挖掘大规模多组学数据,科学家们正逐步揭开肿瘤免疫反应的复杂网络。
AOAH的发现则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利用分泌蛋白重新定义免疫治疗策略,让个体化癌症治疗真正从“精准”走向“智能”。
2025-11-25
2025-11-25
2025-11-25
2025-11-25
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