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康复期的“无力与厌食”:身体在自我保护

康复期的“无力与厌食”:身体在自我保护

搜医药
828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许多人在从流感、肺炎等急性疾病中恢复后,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状态:虽然症状已消失,但依然感到疲惫、胃口差、甚至对食物提不起兴趣。德国汉堡转化免疫学中心的 Nikolai Jaschke 博士表示,这种“康复期不适”在临床上极为普遍,却长期缺乏生理层面的量化研究。

  Jaschke 在观察患者时注意到,这种“恢复期食欲低落”似乎并非偶然。为了解其机制,他与耶鲁大学医学院 Andrew Wang 团队合作,在顶级期刊《Cell(细胞)》发表了最新成果——他们揭示了一条肠道与大脑之间的信号通路,能在康复阶段主动压制蛋白质的摄入欲望,其目的竟是为了防止氨中毒。

1.png

  从“分解代谢”到“拒绝蛋白”:康复期的奇特偏好

  研究从疾病后的“分解代谢状态”入手。人在生病时,食欲下降,身体通过分解肌肉等组织来获得能量。团队给处于这种状态的小鼠提供了三种营养比例不同的食物:高蛋白、高碳水和高脂肪。

  结果令人意外——小鼠对碳水和脂肪饮食仍然感兴趣,却几乎拒绝高蛋白食物。即便在寒冷环境中急需能量保暖,它们也宁愿少吃,甚至饿死,也不摄入过多蛋白质。这说明,康复期的“厌蛋白”不是短暂反应,而是一种主动的、适应性的生理行为。

  三种氨基酸“触发”食欲抑制:谷氨酰胺、赖氨酸、苏氨酸

  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20 种蛋白质来源氨基酸中,有三种——谷氨酰胺、赖氨酸和苏氨酸——是导致小鼠厌食的关键因子。只要去掉这三种氨基酸,小鼠就能重新进食;反之,单独注射其中任意一种,小鼠就会出现嗜睡、抽搐、腹泻等中毒表现。

  原因在于,这三种氨基酸在分解时会产生大量氨(NH₃)。氨是剧毒物质,需要肝脏通过尿素循环进行解毒,随后由肾脏排出。这一过程消耗大量水分,也解释了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小鼠排尿量暴增,垫料变得湿透。

  氨解毒系统“过载”,身体主动“避险”

  在康复期,机体因肌肉分解而积累了大量氨,本就接近解毒极限。此时再大量摄入蛋白质,就可能引发氨中毒。研究团队发现,当人为增强小鼠的尿素循环功能后,它们的食欲恢复正常,也能耐受含三种氨基酸的饮食。这一结果表明——康复期的蛋白质回避其实是身体自我保护的表现。

  肠-脑信号通路:身体的“氨预警系统”

  研究人员通过同位素追踪发现,氨主要在小肠上段(十二指肠)产生。这里的肠嗜铬细胞上存在一种名为 TRPA1 的受体,被称为“芥末受体”,能感知有害化学物。

  当氨浓度升高时,TRPA1 被激活,促使这些细胞释放血清素(5-HT)。血清素随后通过迷走神经传递信号到脑干的孤束核与最后区,这两个区域正是控制食欲与恶心感的核心中枢。于是,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指令。

  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路径:

  敲除 TRPA1 基因的小鼠不再对蛋白质产生排斥;

  阻断血清素合成或其受体信号,同样会削弱这一机制;

  相反,激活 TRPA1(如喂食含芥末成分的食物)可重现厌食效果。

  这表明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监测毒素、预防中毒的第一防线。

  改变临床观念:康复期未必需要高蛋白补充

  传统观念认为,病后应多补蛋白以修复组织,但近年多项临床试验发现,高蛋白干预反而可能延缓康复。该研究为这一现象提供了生物学解释——康复阶段过量摄入蛋白质,会使体内氨负担过重,从而损伤神经和代谢功能。

  对人类健康与饮食的启示

  研究者指出,这一发现或可用于优化康复期饮食策略。对于尿素循环功能较弱的人群,无需完全拒绝蛋白质,只需减少谷氨酰胺、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高的蛋白来源(如酪蛋白),可选择大麻蛋白(hemp protein)等氨生成较少的替代品,以减轻肝肾负担。

  此外,耶鲁大学的 Joseph Luchsinger 博士提出,这条肠-脑信号通路可能也与精神疾病相关,例如厌食症或抑郁症中的异常进食行为,或许与 TRPA1 或血清素信号的失衡有关。未来可望通过药物调节这些分子靶点,为心理与代谢疾病提供全新治疗思路。

  结语:康复期“忌口”的科学依据

  这项研究揭示了人体在康复阶段的自我保护智慧——“不想吃”并非意志薄弱,而是身体的警示信号。当我们在生病后对肉类、蛋、奶等高蛋白食物感到排斥时,或许正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氨解毒系统仍未完全恢复。此时强行“进补”,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未来,基于这条肠-脑氨感知通路的研究,或将推动康复营养学进入精准时代,让“吃什么、吃多少”更科学、更个体化。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休克的治疗费用
休克的治疗费用
休克是一种临床急症,表现为身体器官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休克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由于其复杂性,治疗休克的费用往往因具体情况而异。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休克的治疗费用。 1. 初步评估与急救 一旦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快速的初步评估和急救是至关重要的。这通常包括: 急救车费用:在紧急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急救车送往医院,费用视地区和医院距离而定,通常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急诊科就诊费用:到达医院后,急诊科的挂号费和就诊费用,通常在几百元左右。 2. 诊断费用 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确定休克的类型和原因,比如: 血液检测:包括常规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费用约为几百元。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可能需要数百到上千元。 心电图和监护:这部分费用也需考虑在内。 3. 治疗费用 休克的治疗费用会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药物治疗:常见的治疗药物如液体复苏剂、抗生素、强心药、血管收缩剂等,药品费用可能从几百到几千元。 液体复苏:在许多休克情况下,需要进行液体复苏,如输注生理盐水或胶体溶液,这部分费用通常取决于液体的种类和输注量,可能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监护及其他支持:若患者需要重症监护,费用将显著增加,包括监护室的日常费用、专业医护人员的费用等,通常是数千元至数万元。 4. 术后或后续治疗 如果休克是由某种病因引起的疾病(如外伤、感染、心脏病)所致,可能需要后续的手术或其他治疗,例如: 手术费用:如果休克由外伤引起,患者可能需要手术,费用范围极广,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康复费用:恢复期间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费用也需要考虑在内。 5. 总体费用估算 综合上述因素,休克的治疗费用可以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具体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所需治疗方式以及所在地区的医疗费用水平。 结论 休克的治疗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经济负担较重。及时的救治和科学的评估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降低总体的治疗费用。因此,公众应加强对休克认知,及时就医,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在医疗保障方面,各地也应积极推进政策,以减轻患者和家庭的经济压力。

#费用

2025-11-25

气胸是否可以用中医治疗
气胸是否可以用中医治疗
气胸是指胸腔内出现空气,导致肺部部分或完全塌陷的一种病理状态。它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外伤引起的,常表现为突发的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气胸的处理通常需要结合西医的治疗手段,如胸腔穿刺、引流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在气胸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气胸是否可以用中医治疗以及其可能的疗效。 中医对气胸的理解 在中医理论中,气胸的发生往往与“气滞”、“气虚”、“血瘀”等因素有关。气滞通常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可能由外伤、情志过激等因素引起;而气虚则是指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导致肺部的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气胸;血瘀则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常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 中医认为,治疗气胸的关键在于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复位肺功能。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手段。 中医治疗手段 1. 针灸: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腧穴,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效果。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膻中、心俞等。这些穴位可以帮助增强肺脏的功能,提高呼吸能力。 2. 中药:许多中药具有理气、活血、化瘀的功能。例如,柴胡、香附、桂枝等药物可以促进气的运行,缓解胸痛;而当出现血瘀时,可以考虑使用桃仁、红花等药物进行活血化瘀。 3. 推拿:中医推拿可以通过手法刺激胸部的经络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胸痛和呼吸困难。适合一些轻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4. 饮食疗法: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体质,帮助康复。适合选择一些具有补肺、益气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山药等。 中医治疗的局限性 虽然中医在气胸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但也需要认识到中医治疗的局限性。气胸的病因和类型各异,部分情况下可能需要紧急的西医干预,如胸腔穿刺和引流。在严重的气胸患者中,仅依靠中医可能无法达到及时缓解症状、稳定病情的效果。因此,对于气胸的患者,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论 气胸作为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中医在其治疗中可能会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轻中度气胸、恢复期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面对重症气胸时,西医的干预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病情和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

2025-11-25

腮腺炎与其他唾液腺疾病的区别
腮腺炎与其他唾液腺疾病的区别
腮腺炎(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腮腺及其他唾液腺,常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尽管腮腺炎是最为人知的唾液腺疾病之一,但唾液腺疾病的种类繁多,各种疾病在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以下将探讨腮腺炎与其他一些常见唾液腺疾病的区别。 1. 病因 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引起,属于腺病毒科,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腮腺炎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接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联合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唾液腺结石:唾液腺结石是一种由唾液成分沉积而形成的矿物质块,通常是钙、磷等矿物质的结晶,最常见于下颌腺,导致腮腺或其他唾液腺的阻塞。 细菌性唾液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常见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等患者中,因为唾液分泌减少使得腺体易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舍格伦综合症,这是一种导致唾液腺(及其他腺体)慢性炎症和功能减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和眼干。 2. 临床表现 腮腺炎:典型症状包括双侧腮腺明显肿胀、疼痛,伴随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唾液分泌可能暂时减少或增加,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有睾丸炎或卵巢炎等并发症。 唾液腺结石: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尤其是在进食时,腺体区的疼痛会加重,可能伴有唾液分泌减少或感染迹象,如发热、红肿。 细菌性唾液腺炎:主要症状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及脓性分泌物,腺体可能有脓肿形成。通常单侧发生,与腮腺炎的双侧性相区分。 自身免疫性唾液腺疾病:主要以口干为主,腺体可能肿胀,但通常不如腮腺炎明显。患者可能还会有关节痛、疲劳和其他系统性症状。 3. 诊断方法 腮腺炎:诊断通常根据临床症状,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腮腺炎病毒抗体检测)来确诊。 唾液腺结石:通过超声检查、CT扫描或MRI可帮助诊断结石的位置及大小。 细菌性唾液腺炎:通过分泌物培养、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来确认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通过血液检查(如抗体检测)、口腔检查以及腺体活检来进行诊断。 4. 治疗方法 腮腺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休息、退烧、镇痛等,严重者可能需要住院观察。 唾液腺结石:小结石可能通过充分的水分摄入和局部热敷自行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细菌性唾液腺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可能需要针对脓肿进行引流。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以及对症处理,如人工唾液替代等。 总结 腮腺炎作为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与其他唾液腺疾病有显著区别。了解其与唾液腺结石、细菌性唾液腺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不同,对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及时的识别和适当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症状

2025-11-25

早泄的常见症状
早泄的常见症状
早泄是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男性在性行为中未能控制射精的时间,通常发生在插入阴道后短时间内。虽然早泄并不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然而它可以对心理健康及伴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了解早泄的常见症状对及时识别和寻求帮助具有重要意义。 1. 射精时间短暂 早泄的最明显症状是射精发生得过快。一般而言,如果男性在阴道插入后不到两分钟就射精,或在伴侣未能完全满足之前就射精,通常会被认为是早泄。射精的时间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对许多男性来说,感觉到控制射精的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2. 对射精缺乏控制 早泄的另一种常见症状是男性在性行为中感到对射精的控制能力极差。这种感觉常常伴随着焦虑和沮丧,导致男性在性行为中倍感压力,更加难以放松和享受过程。 3. 性行为中的焦虑和紧张 许多早泄的男性常表现出对性行为的巨大压力和焦虑。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再次发生早泄而感到紧张,进而导致性欲减退或性行为回避。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对伴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4. 对伴侣的性满足感不满 早泄常常使得伴侣在性行为中感到沮丧和不满。由于射精时间过短,女性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性高潮,而这可能引发伴侣双方的情感问题和沟通障碍。 5. 情绪和心理影响 早泄还可能引起情绪问题,例如自卑、焦虑、抑郁等。男性可能因为早泄的困扰而对自己的性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自信心和自尊心。此外,这种心理负担可能导致男性对未来性行为的回避,形成恶性循环。 总结 早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认知其症状至关重要。如果你或你的伴侣正在经历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尽管早泄可能给生活带来不便,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沟通,许多男性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恢复良好的性生活。

#症状

2025-11-25

合胞病毒感染的乏力症状
合胞病毒感染的乏力症状
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尤其在幼儿和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轻度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感、喉咙痛等,但乏力也是一个常见而被忽视的症状。本文将探讨合胞病毒感染中的乏力症状及其可能的机制。 乏力的表现 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乏力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的疲倦、虚弱和无力感。患者可能会体验到以下几种情况: 1. 疲劳感加重:即使在休息后,仍然感到疲惫,难以恢复体力。 2. 日常活动受限:轻微的活动,例如走路或爬楼梯,都可能感到精疲力竭。 3. 精神状态变化: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低落。 乏力的机制 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乏力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免疫反应:当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释放细胞因子以抵抗病毒。这些细胞因子在推动免疫反应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全身的乏力和不适感。 2. 氧气供应不足:合胞病毒主要影响呼吸道,导致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进而可能导致氧气摄取不足。这种缺氧状态会使患者感到极度疲倦。 3. 炎症反应:病毒感染会促进体内炎症介质的释放,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无力,影响正常的身体功能。 4. 脱水与电解质失衡:部分患者因咳嗽、发烧、出汗等症状而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衡也可能加剧乏力感。 乏力的管理 对于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乏力症状,管理方法主要集中在支持性治疗上,包括: 1. 充足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 2. 适当的水分摄入:保持身体水分,避免脱水,促进身体的正常功能。 3.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4. 温和运动:当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时,可以进行一些轻柔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精力。 5. 遵从医嘱:如有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缓解症状,特别是对症药物。 结语 合胞病毒感染的乏力症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体疾病表现的一部分。了解乏力的原因和管理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感染带来的不适。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建议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广大读者能对此保持关注,通过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症状

2025-11-25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