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Circulation》刊发研究:伊伐布雷定未降低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风险

《Circulation》刊发研究:伊伐布雷定未降低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风险

搜医药
994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是非心脏手术患者的重要预后风险。传统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虽能有效控制心率、减少心肌耗氧,但其副作用也较显著,包括低血压、卒中及死亡率上升等。因此,寻找一种能在不干扰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前提下控制心率的新型药物成为研究热点。

  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作为一种选择性If通道抑制剂,能够降低心率而不影响心肌收缩力或血压,被认为可能成为围术期心脏保护的替代选择。

  多中心随机试验:设计与方法

  2025年8月,《Circulation》发表了一项关于伊伐布雷定用于非心脏手术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为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年龄≥45岁、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其危险因素、计划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

  入组患者随机分配至伊伐布雷定组或安慰剂组。试验组在手术前1小时开始服用伊伐布雷定5mg,每日两次,最多持续7天。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术后30天内非心脏手术相关心肌损伤(MINS)的发生率。

1.png

  主要结果:心率下降但MINS无显著改善

  最终共有2101名患者完成随机化并纳入意向治疗分析,其中伊伐布雷定组1050例,安慰剂组1051例。结果显示:

  伊伐布雷定组中178例(17.0%)出现MINS;

  安慰剂组中159例(15.1%)出现MINS;

  相对风险(RR)为1.12(95%CI:0.92~1.37,p=0.25)。

  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继续进行研究的条件概率仅为6%,远低于预设的20%阈值,因此试验提前终止。

  尽管伊伐布雷定使术中平均心率较安慰剂组降低约3.2次/分钟(95%CI:-4.07~-2.36),但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意义:心率控制不等于心肌保护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在接受非心脏手术的中高危患者中,伊伐布雷定并未显著降低术后心肌损伤的风险。虽然该药物能有效减缓心率,但未能转化为可见的临床获益。

  该结果提示:围术期心率控制并非决定心肌保护的唯一因素,未来研究可能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心肌供需平衡、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功能等多维机制。

  小结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较大的评估伊伐布雷定围术期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之一。尽管结果为阴性,但为围术期药物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强调了精准患者分层和个体化治疗在未来研究中的必要性。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阳痿是否与高血糖有关
阳痿是否与高血糖有关
阳痿(勃起功能障碍)是指男性在性活动中无法持续或达到足够的勃起能力,影响到性生活的质量和男性心理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阳痿与多种健康因素相关,其中高血糖(糖尿病)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将探讨阳痿与高血糖之间的关系,解析其潜在的生理机制,以及如何有效管理这类问题。 高血糖与阳痿的关联 1. 糖尿病与阳痿的相关性: 糖尿病患者经常面临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勃起功能障碍。根据研究,糖尿病男性阳痿的发生率比正常男性高出约3至4倍。这种状况可能与长期高血糖造成的血管和神经损伤有关。 2. 生理机制: 血流问题: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这直接影响阴茎内的血流量,从而引发阳痿。 神经病变: 糖尿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这可能影响到与勃起相关的神经信号,使得男性在性刺激下无法正常勃起。 激素变化: 高血糖和糖尿病可能导致男性体内睾酮水平下降,而睾酮是维持性欲和勃起功能的重要激素。 其他相关因素 除了血糖水平,导致阳痿的因素还包括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肥胖、激素失衡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这些因素可能与高血糖相互影响,进一步复杂化阳痿的成因。 管理与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管理血糖水平对于改善勃起功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管理和治疗建议: 1. 控制血糖: 通过饮食管理、定期锻炼和适当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减少阳痿的风险。 2. 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和行为疗法可以帮助那些因阳痿而受到心理影响的男性,提高自信心和性满足感。 3. 药物治疗: 针对阳痿,也可考虑使用PDE5抑制剂(如伟哥等)等专业药物,但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4. 生活方式的改善: 戒烟、限酒、增加锻炼和维持健康体重,都可以显著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从而可能改善勃起功能。 结论 阳痿与高血糖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联系,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阳痿风险显著高于普通男性。了解这种关系能够帮助患者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性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对任何出现阳痿症状的男性而言,及时就医非常重要,以便找到潜在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护理

2025-11-19

硬性纤维瘤的疾病管理
硬性纤维瘤的疾病管理
硬性纤维瘤(Fibrillar Fibrom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其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通常发生在皮肤或软组织中。虽然该肿瘤通常不具备恶性特征,但其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观及生活质量,尤其是当其位于显眼部位时。因此,针对硬性纤维瘤的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对于硬性纤维瘤的管理至关重要。患者在发现皮肤或软组织出现肿块时,应尽早就医进行评估。临床医生通常通过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MRI)和组织活检进行诊断,以排除其他类型的肿瘤或病变。 2. 治疗策略 硬性纤维瘤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观察管理:对于小而无症状的硬性纤维瘤,医生可能选择观察而不立即干预。这种方法常用于生长缓慢、无明显不适的病例。 外科切除:对于生长较大、引起不适或美观问题的硬性纤维瘤,通常建议进行外科切除。手术切除需要确保完整切除肿瘤,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局部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局部注射药物(如类固醇)可以用来缩小肿瘤或缓解症状。这种方式常用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3. 术后管理 术后监测是管理硬性纤维瘤的重要环节。患者应定期随访,观察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复发迹象。适当的术后护理,如保持伤口清洁和避免过度摩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4. 患者教育 患者教育在硬性纤维瘤的管理中同样不可或缺。医生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硬性纤维瘤的性质及其良恶性特征。 可能的症状及伴随的并发症。 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 术后护理及随访的重要性。 通过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够帮助其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5. 心理支持 硬性纤维瘤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外观受到影响时。因此,心理支持也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心理咨询或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 硬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但潜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肿瘤。通过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术后管理和患者教育等综合策略,可以有效地管理该疾病。与此同时,加强心理支持也对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硬性纤维瘤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好的管理方案和治疗选择。

#护理

2025-11-19

食道癌的生活方式调整
食道癌的生活方式调整
食道癌是一种相对少见但致命性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年有所上升。虽然遗传因素和环境暴露是其主要诱因,但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食道癌患者以及高危人群可以采取的生活方式调整措施。 1. 健康饮食 1.1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水果和蔬菜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具有减少癌症风险的潜力。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多样化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蓝莓、胡萝卜等,搭配全谷物(如燕麦、全麦面包)一同食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1.2 控制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研究发现,高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与食道癌的发生有关。尽量减少培根、香肠、腊肉等食品的摄入,转而选择鱼肉、鸡肉等相对健康的蛋白来源。 1.3 减少辛辣和热食的摄入 辛辣和热点的食品可能对食道造成刺激,尤其是在食道癌的高危人群中。因此,可以尝试减少辣椒、热汤等食物的摄入,选择温和的饮食。 2. 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是引发食道癌的重要风险因素。戒烟不仅能降低食道癌的风险,还能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与此同时,限制酒精的摄入量,尤其是醉酒饮品,有助于维护食道健康。 3. 维持健康体重 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食道癌。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和规律的锻炼来实现。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4. 定期体检 尤其对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及有食道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内窥镜检查或其他相关筛查,能早期发现食道癌,及时进行干预与治疗。 5. 心理支持 确诊食道癌后,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参加癌症支持团体,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与抑郁,增强对抗病魔的信心。 6. 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能增强免疫系统,还能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建议每晚保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并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总结 食道癌的生活方式调整不仅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变,还需要关注心理健康与定期检查。虽然这些调整不能完全避免食道癌的发生,但可以降低风险,并帮助患者在治疗期间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患者和高危人群都可以为自己的健康加分,为更美好的生活奋斗。

#护理

2025-11-19

胆管癌的肝脾肿大
胆管癌的肝脾肿大
胆管癌,又称为肝内胆管癌或外科胆管癌,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胆管内壁。该疾病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常常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胆管癌与肝脾肿大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了解其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将有助于提高对胆管癌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效果。 胆管癌的发病机制 胆管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与长期的胆道梗阻、胆石症、慢性胆囊炎、肝炎以及某些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胆管细胞的持续刺激和炎症反应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及增殖异常,最终诱发癌变。 胆管癌与肝脾肿大的关系 胆管癌患者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会出现肝脏和脾脏的肿大。这种现象常见的原因包括: 1. 肝脏的转移:胆管癌能够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肝脏,造成肝脏肿大(肝脏肿大,即肝脏肿块的直接结果),同时伴随肝功能的损害。 2. 胆道梗阻:胆管阻塞会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发肝脏的肿大和损伤。胆道的长期淤积不仅会引发肝细胞的变性,还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形成。 3. 脾脏肿大(脾肿大):随之而来的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症,可能引发脾脏的肿大。脾脏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肿大通常提示存在全身性疾病或肝脏疾病。 临床表现 胆管癌患者在早期常表现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随着肿瘤的发展,常出现以下症状: 黄疸:因胆道阻塞导致,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肝脾肿大:可通过触诊发现肝脏增大,脾脏肿大可伴随腹部疼痛或不适。 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体重减轻:由于长期的消耗性疾病可导致明显的体重下降。 全身虚弱:肝功能异常可能引发患者的全身性乏力和虚弱。 诊断与治疗 对于胆管癌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和血清标志物(如CA19-9)的检测是常用的方法。确诊后,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具体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结论 胆管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与肝脾肿大的关系不容忽视。早期识别胆管癌的相关症状以及对肝脾肿大的关注,能够提高早期诊断的可能性,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未来在胆管癌的研究中,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优化治疗策略,将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

2025-11-19

白内障手术后恢复要多久
白内障手术后恢复要多久
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旨在去除眼内混浊的晶状体,通常是通过植入人工晶体来恢复视力。虽然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能够迅速改善视力,恢复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本文将探讨白内障手术后的恢复时间以及影响恢复速度的因素。 术后立即反应 白内障手术通常是一个小型、微创的手术,手术时间一般在15到30分钟之间。手术后,患者通常会感觉轻微的不适或异物感,但大多数人会在数小时内感到舒适。术后一段时间内,视力可能会出现波动,尤其是在手术后的最初几天。 恢复周期 1. 术后几天:在手术后的24到48小时内,患者的视力通常会有明显改善。由于眼睛需要时间适应新植入的人工晶体,视力在手术后的头几天可能会经历一定的模糊。 2. 1周: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的一周内会感受到视力的进一步改善,活动能力也会逐步恢复。此时,医生通常会安排复查,以评估恢复情况并确保没有并发症。 3. 1个月:在手术后的1个月内,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将趋于稳定,可以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对于某些患者,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尤其是对于有其他眼病(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等)的患者。 4. 3个月到6个月:对于某些患者,尤其是年长者,完全的视力恢复可能需要3到6个月。此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控眼部健康和视力变化。 影响恢复的因素 白内障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 患者年龄:年长患者可能恢复较慢,因为他们的眼部健康状况可能较为复杂。 眼部健康状况:如果患者有其他眼部疾病,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 手术类型:有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手术,如超声乳化术和手动摘除术,恢复时间可能不同。 术后护理:患者术后的护理(如按时使用眼药水、避免剧烈运动等)对恢复的影响也很大。 注意事项 在恢复期间,患者应密切关注眼睛的变化。如果出现疼痛、红肿、视力急剧下降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此外,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复查和用药,以确保最佳的恢复效果。 结论 白内障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虽然大多数患者在术后几天到几周内就会感受到视力的改善,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数月的时间。了解影响恢复的因素并进行良好的术后护理,对于实现最佳视觉效果至关重要。通过与医生的良好沟通,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恢复过程,重获清晰的视野。

#治疗

2025-11-19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