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NEJM最新研究:CABG术后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并未带来额外获益,且出血风险升高

NEJM最新研究:CABG术后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并未带来额外获益,且出血风险升高

搜医药
1055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如何优化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关注的焦点。近期发表于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的一项北欧多中心临床试验,为这一争议问题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在CABG术后1年内,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并未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反而显著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研究背景:双抗治疗在CABG术后是否仍具优势?

  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CABG术后血栓形成与心血管事件复发的关键措施。阿司匹林长期被视为标准药物,而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广泛。然而,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双抗治疗)是否优于单药治疗,在CABG术后人群中一直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

  为此,研究团队在北欧22家心脏外科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基于注册登记的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明确双抗方案能否在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研究设计:双抗 vs 单抗,随机对照持续一年

  研究共纳入2201例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CABG术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两组:

  联合治疗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1104例)

  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97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66岁,其中女性占14.4%。治疗持续时间为1年。

  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

  关键次要终点为: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即主要终点事件或大出血事件的总和。

1.png

  研究结果:联合用药未显著降低主要事件风险

  在1年的随访期内,主要结局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4.8%(53例)

  阿司匹林单药组:4.6%(50例)

  风险比(HR)为 1.06(95% CI: 0.72–1.56;P=0.77)。

  这表明,双抗治疗并未在降低死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主要不良事件方面展现出优势。

  安全性警示:出血风险明显升高

  然而,在安全性方面,结果呈现出显著差异。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大出血发生率为4.9%

  阿司匹林单药组:仅为2.0%

  风险比(HR)为 2.50(95% CI: 1.52–4.11)。

  此外,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发生率在双抗组亦高于单药组(9.1% vs 6.4%,HR 1.45;95% CI: 1.07–1.97),显示出出血风险抵消了潜在的抗栓获益。

  研究结论:单药阿司匹林仍是CABG术后首选方案

  研究团队总结道:

  在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中,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并未带来额外的心血管获益,反而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术后单用阿司匹林仍是目前更安全、更合理的标准抗血小板策略。

  专家点评:个体化抗血小板策略仍需进一步探索

  尽管该研究为CABG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循证支持,但专家指出,不同风险层级患者可能需要差异化策略。对于高血栓风险、低出血风险的特定人群,短期双抗治疗仍可能具有价值。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个体化抗血小板方案,以平衡抗栓与出血风险。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保护措施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保护措施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影响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的炎症、疼痛和功能障碍。该病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适当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保护措施。 1. 了解疾病 首先,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和症状是保护关节的重要一步。患者应通过正规医疗渠道了解相关知识,识别炎症复发的早期迹象,如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基础。常用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疾病修改抗风湿药物(DMARDs)和生物制剂等。遵医嘱定期服药,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减缓病情进展,从而达到保护关节的目的。 3. 适度运动 虽然关节可能会因病情而感到疼痛,但适度的运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至关重要。柔和的运动,如游泳、散步或瑜伽,可以帮助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力量。运动应因人而异,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4. 关节保护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关节保护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关节的负担,减轻疼痛。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关节保护技巧: 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手套、支撑带等,可以减轻关节压力,帮助患者更加轻松地完成日常活动。 避免过度用力:在搬运重物或进行重复性动作时,应以正确的姿势进行,避免使关节承受过大的压力。 分散活动:将长时间的劳动分成多个短时间进行,适时休息,以减少关节的疲劳感。 选择合适的鞋子:穿着舒适且支持性强的鞋子,有助于减轻下肢关节的负担,降低行走时的疼痛。 5. 良好的饮食习惯 均衡的饮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管理同样重要。摄入富含抗氧化物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和鱼类,可以帮助减轻炎症。保持适当的体重也有助于减轻关节负担,因此,应注意控制热量摄入。 6. 心理支持 类风湿关节炎不仅影响生理健康,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支持小组、心理咨询或与他人分享经历,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7. 定期随访 定期就医复查,使医生能及时评估疾病的进展,调整治疗方案。这对于维持关节功能、减少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有效的关节保护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通过了解疾病、合理用药、适度运动和合理饮食等方式,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症状,减少关节损伤,实现更为健康的生活。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实用的建议与指导。

#护理

2025-11-18

骨髓瘤与维生素D的关系
骨髓瘤与维生素D的关系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主要影响骨髓的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括骨骼病变、贫血、免疫功能下降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包括骨髓瘤。本文将探讨骨髓瘤与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分析维生素D在骨髓瘤治疗和预防中的潜在作用。 骨髓瘤的特征 骨髓瘤患者体内异常浆细胞大量增生,产生过量的单克隆抗体,导致正常浆细胞功能受抑制,从而影响免疫系统。此外,骨髓瘤常常引起骨质疏松和骨折,患者还可能出现高钙血症、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辅助治疗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 维生素D主要通过阳光照射皮肤合成,并通过食物摄入。它不仅是促进钙吸收和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还参与调节免疫系统、细胞生长和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维生素D的缺乏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骨质疏松、自身免疫疾病及某些癌症。 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在骨髓瘤患者中常常处于较低水平。一些初步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不足可能与骨髓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具体机制可能包括: 1. 免疫调节作用:维生素D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能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对于骨髓瘤患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抑制异常浆细胞的增殖。 2. 骨骼健康:维生素D有助于保护骨骼健康,减少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骨髓瘤患者常常面临骨骼健康的问题,通过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骨密度和骨质量。 3. 促进细胞凋亡: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在骨髓瘤细胞中,维生素D可能通过特定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增强治疗效果。 维生素D补充在骨髓瘤治疗中的潜力 尽管目前尚需更多研究来证实维生素D在骨髓瘤中的具体作用,但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维生素D的补充可能成为骨髓瘤患者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临床医生在治疗骨髓瘤患者时,建议监测其维生素D水平,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补充。同时,患者可以通过适度日晒和饮食来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 结论 骨髓瘤与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维生素D可能在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尚不完全确定,但维生素D的补充有望成为改善骨髓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策略。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维生素D在骨髓瘤治疗中的具体机制及最佳应用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护理

2025-11-18

吸入性肺炎与环境污染有关系吗
吸入性肺炎与环境污染有关系吗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由外部物质(如食物、液体、呕吐物或吸入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并引发的肺部感染。这种病症往往会导致肺部发炎,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发热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科学家们开始关注环境污染是否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 环境污染的组成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空气污染尤其引人注目,常见的污染物包括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这些污染物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影响到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吸入性肺炎与环境污染的潜在联系 1. 免疫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物可以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呼吸道更加容易受到感染。当免疫防御机制受到损害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会相应增加。 2. 呼吸道的损伤: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中,可能导致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和结构改变。例如,细颗粒物能够穿透呼吸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增加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从而提升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3. 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高度污染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也可能受到影响。比如,居住在污染重的区域,人民出行的频率和方式或许会受到限制,导致运动量减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困难。这也可能间接影响到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 4. 特定人群的易感性: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老年人因为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较低,且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关注空气质量,这部分人群更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预防措施 针对吸入性肺炎与环境污染之间的潜在关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改善空气质量: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对工业排放、汽车排放等的监管,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2. 增强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影响健康的认识,鼓励人们关注空气质量,必要时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在空气质量差的日子外出。 3.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均衡饮食、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4. 及时就医:对于症状明显或有潜在疾病的人群,应保持定期体检,并在感冒、咳嗽等症状出现时及时就医。 结论 吸入性肺炎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多方面,尽管现有研究尚未完全确定所有机制,但可以肯定的是,提升环境质量和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健康。

#护理

2025-11-18

尖锐湿疣的日常护理小常识
尖锐湿疣的日常护理小常识
尖锐湿疣(Genital Warts)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感染,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区域的赘生物。虽然尖锐湿疣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它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尖锐湿疣的日常护理小常识,对于预防复发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1. 按时就医,遵循医嘱 首先,确诊后应及时就医,并接受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冷冻治疗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患者都应定期复查,听从医生的建议,了解最新的治疗进展和护理要点。 2.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重要措施。患者应每日清洗生殖器区域,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香皂或化学清洁剂。同时,保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有助于减轻症状和防止继发感染。 3. 避免性行为传播 在尖锐湿疣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性行为,以免将病毒传染给伴侣。此外,患者在痊愈后仍需注意使用安全套,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教育伴侣了解尖锐湿疣,以帮助共同维护健康。 4. 增强免疫力 良好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抑制HPV病毒的活性。患者可以通过均衡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来增强身体免疫力。摄取富含维生素C和E、锌、硒等的食物,可以促进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 5. 定期筛查 女性患者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Pap涂片检查),以早期发现可能的发展变化。由于某些类型的HPV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定期监测能够及时识别潜在风险。 6. 心理支持与咨询 尖锐湿疣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导致焦虑和抑郁。建议患者寻找心理支持,与家人或朋友沟通自己的感受,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心理健康日常护理同样重要。 7. 学习防护知识 了解尖锐湿疣及其传播途径是做好预防和护理的基础。定期关注相关健康知识,为自己和伴侣提供正确的信息,减少对尖锐湿疣的误解,降低心理负担。 结语 尖锐湿疣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日常护理,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传播的风险。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一挑战,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快乐。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务必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护理

2025-11-18

中风后的心理疏导
中风后的心理疏导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导致运动、语言、认知等多方面的障碍。除了身体上的损伤,中风患者在心理上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中风后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风的心理影响 中风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往往会感到震惊和恐慌。病痛的突袭不仅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剧变,还可能造成自我认同上的危机。以下是中风后常见的心理反应: 1. 焦虑和恐惧:患者可能对未来的康复充满不确定感,担心恢复的艰难和随之而来的生活变化。 2. 抑郁:失去健康和独立性可能使患者感到失落和沮丧,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3. 孤独和隔离感:由于身体的限制,患者可能减少社交活动,与外界的联系变少,感到孤立无援。 4. 自责和羞愧: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而感到内疚或羞愧。 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心理疏导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应对中风带来的情绪困扰,促进心理健康。有效的心理疏导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康复积极性。具体来说,心理疏导能帮助患者: 1. 认知重建:通过引导患者调整对病情的看法,树立积极的康复心态,使其更好地接受现状。 2. 情绪支持: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患者表达内心的痛苦与焦虑,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3. 提升应对能力:教授患者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情绪和压力。 4. 增强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心理疏导的方法 针对中风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有效方式: 1. 倾听和理解:心理疏导的第一步是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理解。 2.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负面思维模式,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 3. 支持小组:组织中风患者支持小组,让患者能够分享经历,互相鼓励,感受到团体的温暖。 4. 放松训练:教授患者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帮助他们减缓焦虑情绪。 5. 家庭介入:鼓励家属参与心理疏导过程,增强家庭的支持与理解,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 四、结语 中风后的心理疏导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的心理干预和有效的情感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战胜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信心。对于患者自身以及其家属而言,理解心理疏导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其中,将为中风康复铺平道路。希望每位中风患者都能在心理疏导的支持下,迎接新的生活,重拾信心。

#遗传

2025-11-18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