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自我反噬”:麻省理工研究团队打造全新抗癌免疫策略
搜医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搜医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癌症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导致近千万人离世。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超过2000万,其中肺癌、乳腺癌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尽管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部分患者带来了曙光,但其响应率低、副作用大的局限仍困扰临床应用。
近日,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最新成果,提出了一种“让癌细胞自我背叛”的抗癌新思路。他们通过让癌细胞“自产”免疫激活分子cGAMP,从内部激活免疫反应,实现“以癌攻癌”的全新疗法。
让癌细胞从“旁观者”变为“主角”
在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虽然数量众多,却常因信号通路缺陷无法参与免疫反应,成为免疫治疗的“观众”。而研究团队的核心创新在于:重启癌细胞内的cGAS-STING通路。
STING通路是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产生干扰素和促炎因子召唤免疫细胞攻击病灶。然而,传统的STING激动剂在临床上常因需要高剂量注射、诱发系统性炎症反应而受限。
研究者们采用mRNA技术,将编码cGAS酶的mRNA封装进脂质纳米颗粒并精准递送至肿瘤内部。进入细胞后,cGAS利用癌细胞内丰富的DNA碎片合成cGAMP,这种分子会向周围免疫细胞“发出求援信号”,从而局部激活STING通路,实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精准打击。
双管齐下:联合疗法显著提升疗效
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中,研究者发现:
单独使用cGAS mRNA或PD-1抑制剂,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当两者联合使用时,约30%的实验小鼠实现了完全肿瘤消退。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一策略不仅激活了CD8⁺T细胞与NK细胞等“免疫杀手”,还提升了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免疫防御网络。

局部激活,低毒高效的新模式
相比传统直接注射STING激动剂的方法,该方案毒性更低、效果更强。脂质纳米颗粒可将mRNA“锁定”在肿瘤区域内,使免疫激活仅发生在局部,从而避免引起系统性炎症反应或自身免疫损伤。
研究作者形象地比喻道:“我们等于在肿瘤内部建起了一座‘免疫工厂’,既安全又高效,让癌细胞在不知不觉中制造出摧毁自己的武器。”
从“外攻”到“内生”的癌症治疗新理念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疗效突破,更在于思维的转变。研究团队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让癌细胞自我生产免疫分子,从免疫逃逸者变为免疫反应的助推者。
此外,这种平台型策略具有极强的拓展性。研究人员表示,只需更换mRNA编码内容,便可让癌细胞合成其他免疫调节分子,未来可与放疗、化疗等DNA损伤疗法联合使用,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目前团队正计划开发静脉注射剂型,以加速临床转化。
让癌症“自食其果”的未来
正如研究者所言,这项创新疗法的核心哲学在于“借力打力”。它不再依赖外部强攻,而是借助癌细胞自身的生物特性,让其在内部制造出免疫武器,实现“以毒攻毒”。
随着mRNA技术的持续进化与免疫学研究的深入,这一策略有望成为未来抗癌领域的突破方向。或许有一天,我们不必再以猛烈的方式摧毁肿瘤,而是学会引导它们在自身混乱中走向自我毁灭。
2025-11-11
2025-11-11
2025-11-11
2025-11-11
202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