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筛查有望显著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与发病率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症之一,早期筛查对于降低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发表在《JAMA Onc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提前将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筛查年龄从50岁推至40~49岁,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全球公共卫生政策优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早期筛查显现显著优势: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
研究背景
为了探索早期FIT筛查是否能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研究团队在中国台湾省的两个城市开展了一项针对40~49岁居民的筛查队列研究。这一创新性举措为验证早期筛查的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核心数据
发病率对比:
每10万人年中,早期筛查组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6.1,远低于常规筛查组的42.6。
死亡率对比:
每10万人年中,早期筛查组死亡率为3.2,而常规筛查组为7.4。
研究结果显示,提前进行筛查能有效降低CRC发病率(下降25%)和死亡率(下降34%)。这些优势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以及非依从性调整模型中均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早期与常规筛查的比较:全面分析支持效果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对2001—2009年间的社区FIT筛查队列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并分析两种筛查方式的效果。全队列共计包括263,125名参与者,其中55.8%为女性。
根据筛查情况,将参与者分为四个亚组:
同时接受早期和常规筛查的参与者(39,315人);
仅接受早期筛查的参与者;
仅接受常规筛查的参与者(223,810人);
拒绝接受常规筛查的人群。
对比结果
研究发现,同时接受早期和常规筛查的人群,其CRC发病率和死亡率指标显著优于仅接受常规筛查的人群。在随访期间的三个关键年龄组(50~54岁、55~59岁和60~64岁)中,早期筛查显示了最大获益。
此外,分析还表明,40~49岁时开展早期FIT筛查在预防一例CRC病例时所需的检测次数更少,具备更高的成本效益。
为早期筛查政策适用性提供谨慎参考
尽管该研究揭示了早期筛查的明显优势,但作者指出,应谨慎评估早期筛查政策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以下因素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CRC风险因素信息的不足:
研究未完全涵盖筛查人群中已确定的结直肠癌风险因素,例如家族史或生活方式。
后续结肠镜检查比例未披露:
各组中FIT检测呈阳性后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比例尚未明确,而这可能进一步影响筛查效果评估。
此外,关于早期筛查带来的公共卫生获益,目前已有观察性研究、模型研究等文献支持这一观点,而随机临床试验的未来结果将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早期筛查的公共健康意义:推动政策优化与实践调整
支持筛查起始年龄调整
通过本项分析研究,提前筛查结直肠癌的潜在获益被进一步证实,这为全球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FIT检测方法简单且有效,符合结直肠癌筛查的特点;
提前筛查不仅降低了病例发病率,还显著减少了死亡。
随机试验的未来方向
尽管观察性研究已有显著证据,但开展随机临床试验以评估早期筛查的全面效果至关重要。这不仅能进一步验证提前筛查的适用性,还能为全球筛查标准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结语:筛查年龄调整助力防控结直肠癌
这项针对40~49岁年龄段居民开展的FIT筛查研究为全球结直肠癌防控提供了新的启示。提前筛查显著降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支持将筛查起始年龄由50岁提前至40岁。这种调整或将成为优化公共卫生策略的重要实践方向,为高危人群带来更有效、更及时的防控措施,同时推动全球肿瘤筛查体系的不断完善。
2025-07-14
2025-07-14
2025-07-14
2025-07-14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