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胃癌负担激增,幽门螺杆菌是关键因素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近日,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WHO)发表了关于胃癌发病的最新预测研究。根据研究,2008年至2017年出生的人群预计将迎来高达1560万例新发胃癌病例,其中76%的病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且三分之二的病例集中在亚洲。
胃癌发病预测:全球范围内亚洲占主导地位
研究团队利用GLOBAN 2022的国家特定年龄发病率以及联合国人口预测队列数据,假设未来胃癌的发病率不发生显著变化,进行了全球胃癌负担的预测。在这个预测中,全球范围内的1560万例新发胃癌病例中,超过一半的病例(1060万例,约68%)将在亚洲地区发生。其他地区如美洲、非洲、欧洲及大洋洲也会发生一定数量的胃癌,但数量较少,分别为200万、170万、120万和0.7万。
此外,研究还发现,全球超过70%的胃癌病例集中在人类发展指数(HDI)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医疗资源对胃癌负担有着重要影响。
幽门螺杆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根据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占所有胃癌病例的76%。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约有800万例胃癌病例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胃癌,特别是非贲门胃癌(NCGC),通过早期抗生素治疗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
中国和印度被预测为两大胃癌高发国,预计将在未来承受650万例胃癌的负担,占全球总数的42%。此外,日本、伊朗、俄罗斯、巴西、越南等国的胃癌病例负担也较为突出,预计每个国家的病例数将在10万到100万之间。
人口结构变化可能影响胃癌负担的未来趋势
未来,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胃癌负担的进一步变化。根据研究者的观察,部分目前胃癌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可能在未来面临胃癌负担的大幅增长,预计增长幅度将达到6倍。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负担增加幅度则在2到6倍之间。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预计会保持相对稳定,得益于国家广泛普及的胃癌筛查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管理项目。未来,中国的胃癌增长率将在1%至2%之间。
幽门螺杆菌管理对减少胃癌负担至关重要
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和治疗措施是预防胃癌的关键。假设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策略能够实现100%的干预效果,全球胃癌病例可减少高达75%;若干预效果为90%和80%,则胃癌的减少幅度分别为67.5%和60%。这表明,尽管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通过有效的幽门螺杆菌管理,胃癌的负担仍可以大幅减少。
结语:全球胃癌预防亟待加强
尽管本研究面临数据质量不均、癌症登记覆盖范围不全等问题,但它仍代表了当前最佳的全球估计。研究结果突显了全球范围内加强胃癌预防措施的紧迫性,尤其是在胃癌负担较低但正在快速上升的地区。通过优化资源分配和开展基于人群的干预,未来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胃癌的蔓延,减少其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
2025-07-09
2025-07-09
2025-07-09
2025-07-09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