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休眠肿瘤细胞:乳腺癌复发预防的新突破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大多数患者在早期能够接受有效治疗,但20%-30%的患者会因微小残留病变而复发。这些残留病变中的休眠性弥散肿瘤细胞(DTCs)被认为是乳腺癌复发的根源。近日,《自然·医学》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揭示,通过靶向DTCs或许能够有效阻止乳腺癌再次复发,其中一些老药如羟氯喹与依维莫司展现了潜在的治疗价值。
休眠肿瘤细胞:乳腺癌复发的“隐形杀手”
DTCs是肿瘤细胞中的特殊群体,这些细胞在初始治疗后会进入休眠状态,潜伏多年,直到条件成熟时重新激活,进而引发复发。休眠肿瘤细胞的存在让乳腺癌患者的长期治愈变得困难,因此科学界一直在寻找靶向这些细胞的新方法。
基因编辑与药物研究揭示治疗靶点
在乳腺癌动物模型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休眠的DTCs伴随着自噬活性显著增强,这是维持其生存的重要机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删除关键自噬基因(如Atg5、Atg7和Becn1),或使用自噬抑制剂氯喹(CQ),能够显著抑制这些细胞的生存。此外,研究还发现阻断mTOR信号通路也对DTCs产生了致命打击。mTOR通路在细胞的生长、代谢和自噬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药理学抑制mTOR活性可以显著减少DTCs数量。雷帕霉素作为一种mTOR抑制剂,在动物实验中展现了出色的抑制效果。
羟氯喹与依维莫司:老药的新生机
研究者进一步使用联合药物治疗方式,通过羟氯喹(HCQ)抑制自噬和依维莫司(EVE)阻断mTOR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单独使用HCQ或EVE均显著延缓肿瘤复发,而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DTC负担持续减少,复发时间显著延迟。
基于这些前临床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启动了CLEVER临床试验,招募了197位乳腺癌幸存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达到100%,而单独使用HCQ和EVE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则分别为91.7%和92.9%。同时,联合治疗组的DTC清除率达到87%,显著高于其他治疗组。
靶向休眠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证明,无论是羟氯喹还是依维莫司,均能显著减少DTC负担,同时提高复发生存率。这为靶向DTCs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临床证据,为乳腺癌复发的预防带来了希望。
然而,也需注意到联合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尽管联合使用HCQ与EVE清除了更多DTC,但部分患者出现了毒性反应,这提示未来研究需要优化治疗方案,减少副作用。此外,扩大患者样本和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将是验证这些治疗策略有效性的重要方向。
结语
这项研究为乳腺癌复发预防开辟了新的思路,老药羟氯喹与依维莫司展现了针对休眠肿瘤细胞的显著疗效。未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深入,靶向DTC的治疗策略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补充,为患者带来更长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2025-09-09
2025-09-09
2025-09-09
2025-09-09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