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摄入咖啡因或增加冲动行为,尤其女性更为显著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咖啡因,作为一种全球广泛使用的神经兴奋剂,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提高警觉性、缓解疲劳,还是帮助保持清醒,咖啡因在许多需要夜间工作的群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夜间摄入咖啡因可能会对人类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其影响尤为显著。
夜间咖啡因影响果蝇运动控制
最近,国际期刊《i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夜间咖啡因摄入对果蝇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果蝇在摄入不同浓度的咖啡因后,表现出运动冲动性增加的现象。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Go/No-Go”测试,通过强气流和捕食者声音等不利刺激,观察果蝇是否能抑制运动冲动。结果显示,夜间摄入咖啡因的果蝇,尤其是摄入较高剂量的果蝇,在面对压力时表现得更加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运动,导致更多的鲁莽行为。
性别差异显现:雌性果蝇更易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雌性果蝇在夜间摄入咖啡因后,对冲动行为的敏感性远高于雄性果蝇。这一发现提示,性别差异可能在咖啡因的影响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研究进一步表明,这一影响并非由于果蝇的活动量或睡眠缺失引起的,因为即使在人为剥夺睡眠的情况下,果蝇的冲动行为也未表现出相同的变化。
咖啡因的昼夜节律效应
研究还表明,咖啡因的负面效应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与夜间摄入咖啡因相比,白天摄入咖啡因并不会对果蝇的行为产生同样的影响。这一发现表明,咖啡因对行为的影响可能会受到生物钟的调节,这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多巴胺通路在咖啡因影响中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理解咖啡因引发冲动行为的机制,研究人员还通过遗传学方法操控果蝇的多巴胺信号通路。结果发现,减少多巴胺合成或改变多巴胺转运体的活性,都会加剧或减轻果蝇的冲动行为。特别是,研究发现多巴胺D1受体(dDA1/Dop1R1)在蘑菇体的α/β和γ叶神经元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γ叶神经元对咖啡因的敏感性更高。
研究启示与未来方向
通过本研究,科学家揭示了夜间咖啡因摄入如何通过多巴胺通路影响果蝇的运动冲动性。研究者特别强调了昼夜节律对咖啡因效应的调节作用,这不仅为我们理解咖啡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咖啡因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者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探讨昼夜节律与神经递质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咖啡因,减少其不良影响。
2025-08-09
2025-08-09
2025-08-09
2025-08-09
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