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消灭天花的武器”对抗艾滋病:国产复制型疫苗I期试验成功完成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与多家研究机构联合宣布,我国首个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艾滋病疫苗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这一成果引发广泛关注。该疫苗采用曾用以消灭天花的“天坛株”痘苗病毒为载体,不仅验证了其良好的安全性,还展现了有效的免疫反应能力。这一突破为艾滋病疫苗开发提供了新的希望与研究方向。
艾滋病疫苗:全球攻克难题的艰难历程
全球HIV感染现状
艾滋病是全球范围内传播性极强的重大传染病,目前全世界约有4100万人感染HIV,且每年新增病例超130万。虽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暴露前预防(PrEP)在遏制HIV传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无法完全阻止新发感染病例,因此研发有效疫苗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目标之一。
疫苗研发的重大挑战
HIV的高变异性和对免疫系统的攻击特性极大增加了疫苗研发的难度。全球已开展了超过300项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但其中大多数未能证实疫苗的保护性免疫效果。到目前为止,仅2009年进行的泰国RV144试验展现了一定成果,保护效力仅为31%。这表明亟需探索新的疫苗设计路径。
天坛痘苗病毒:疫苗设计的新方向
选择“天坛株”的科学依据
中国团队在疫苗设计中锁定“天坛株”痘苗病毒作为载体,这一选择并非偶然:
优秀的安全性:天坛株痘苗已在人类接种超1亿剂,耐受性和安全性已得到验证;
复制型病毒载体优势:相比复制缺陷载体,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载体可实现短期自我扩增,延长抗原暴露时间,从而大幅强化免疫应答效果。
构建重组艾滋病疫苗
研究团队基于“天坛株”设计出重组疫苗,用于传播HIV抗原。这种创新的设计路径为提高疫苗的T细胞和抗体反应提供可能性,从而有望解决艾滋病疫苗对HIV高变异性的适应问题。
I期临床试验:安全性与免疫反应均获验证
研究设计与受试者情况
I期临床试验在48名健康受试者中分两阶段开展,旨在验证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学基础。
结果亮点
安全性良好:疫苗显示出较高的耐受性,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如接种部位红疹、轻微淋巴结肿大等,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免疫反应显著:加强免疫后,能够诱导稳定、持续的HIV特异性T细胞与抗体反应,为下一阶段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前景展望:未来仍面临多重挑战
后续临床试验要求
尽管取得了初步成功,但II期及III期临床试验将在更大规模的受试者中进一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反应强度以及最关键的实际保护率,这是疫苗能否最终通过监管审批和推向临床的关键环节。
长期阻断HIV传播的潜力
成功研发艾滋病疫苗将极大改变全球艾滋病防控格局。作为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群体免疫和阻断传播的解决方案,持续推进后续试验至关重要。
科研意义与中国团队的贡献
此次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艾滋病疫苗,是中国科学家在艾滋病疫苗研发领域的前瞻性探索,展现出以下三大亮点:
技术创新:将消灭天花的武器“天坛株”引入艾滋病疫苗研发,这一思路独具创新;
全球协作:该研究不仅展现了中国团队的科研实力,也提升了全球艾滋病防控的科研布局;
战略意义:复合型疫苗载体的研发路径,可能为其他高变异性病毒(如流感、RSV等)疫苗开发提供借鉴。
结语
我国首个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艾滋病疫苗I期临床试验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艾滋病疫苗研发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未来,通过持续完善疫苗设计及开展更大规模的试验,有望进一步推进疫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实现彻底终结艾滋病的全球公共卫生目标提供中国方案。虽然前方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这一成果无疑带来了全新的希望与可能性。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