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团队揭示肝细胞癌耐药机制,靶向AKR1B1或成治疗新突破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肝癌的主要亚型,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多数HCC患者在晚期才被确诊,全身系统性治疗成为主要疗法。然而,HCC对治疗药物的耐药性是临床上的一大挑战,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近日,清华大学董家鸿院士团队与王韫芳研究员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了代谢重编程对HCC耐药性的关键作用,并确定了醛酮还原酶家族成员AKR1B1作为潜在治疗靶点。
耐药性研究的突破:代谢重编程与AKR1B1调控机制
代谢重编程与耐药性
研究显示,肝细胞癌耐药性与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增强密切相关。通过综合多组学分析,研究团队发现葡萄糖-脂质及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在耐药细胞中高度活跃,这些通路为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提供了能量和保护。
葡萄糖-脂质代谢:加速肿瘤细胞的能量合成;
谷胱甘肽代谢:增强细胞应对氧化压力的能力,提高耐受性。
构建耐药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图谱
通过单细胞多组学研究,团队构建了HCC耐药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图谱,并确认醛酮还原酶家族成员AKR1B1是这一重编程的关键调控因子。
AKR1B1的功能:
调节能量代谢:支持肿瘤细胞的高代谢需求;
增强应激耐受性:帮助肿瘤细胞抵抗药物治疗的压力。
AKR1B1的其他特性:研究发现,AKR1B1具有分泌特性,不仅能够预测HCC耐药性,还促进耐药性的细胞间传递。
AKR1B1与HCC治疗:依帕司他联合疗法显成效
依帕司他作为AKR1B1抑制剂
依帕司他(Epalrestat)是一种临床获批的AKR1B1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本研究中,依帕司他被发现能够显著缓解HCC耐药性。研究团队将依帕司他与标准疗法仑伐替尼联合使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
联合疗法结果:
显著减轻HCC耐药性;
提高患者对全身系统性治疗的响应率;
为靶向AKR1B1治疗HCC提供新的方向。
临床意义:从机制解析到治疗策略
新视角解析耐药机制
通过揭示AKR1B1在代谢重编程中的核心作用,该研究深入阐明了肝细胞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预测生物标志物与靶向治疗
AKR1B1不仅可以作为肝细胞癌耐药的预测生物标志物,还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辅助改善患者的治疗方案。
联合疗法的潜力
依帕司他与仑伐替尼的联合使用展现了极大的临床潜力,为克服HCC的耐药性提供了可操作的治疗策略。
未来展望
深入研究AKR1B1分泌特性
研究强调AKR1B1通过分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这为理解耐药性的细胞间调控机制提供了研究方向,也为开发针对分泌机制的药物奠定基础。
优化联合治疗方案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依帕司他的最佳剂量及联合不同疗法的潜在疗效,提高治疗稳定性与长期效果。
推动临床转化
基于AKR1B1的研究成果可用于开发针对肝细胞癌耐药性的精准治疗方案,同时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为患者带来更优治疗选择。
结语
清华大学团队在肝细胞癌耐药性研究中的最新突破,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揭示AKR1B1对代谢重编程的核心调控作用,结合依帕司他与仑伐替尼的显著联合疗效,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对肝细胞癌耐药机制的理解,还为改善治疗效果提供了明确思路。未来,随着更多转化医学研究的推进,AKR1B1或将成为肝细胞癌领域中抗耐药治疗的新标杆,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