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站转换行为或能改善绝经后女性血压及心血管健康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久坐行为已成为现代人,尤其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风险之一。对绝经后女性而言,久坐几乎是生活的一种常态,加之身体条件限制,其运动量提升难度较大。因此,针对减少久坐行为进行干预,可能是更可行的健康改善方向。
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循环》(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针对超重或肥胖的绝经后女性,比较了两种久坐行为改善策略——减少坐着的时间与增加坐-站转换行为(STST)次数对血压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起坐行为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血压水平,这或许为降低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两种久坐改善策略:少坐与坐-站转换
研究设计与分组
该项研究从超过2000人中筛选出407名绝经后女性入组试验,根据干预方法分为以下三组:
少坐组(136人):干预目标是减少每日久坐时间;
STST组(136人):重点增加每日坐-站转换次数;
对照组(135人):久坐行为维持不变。
全部受试者通过佩戴可穿戴设备,记录久坐行为变化,并接受包括健康课程在内的辅导干预。试验持续3个月,分析血压及葡萄糖稳态相关指标的变化。
干预效果与研究结果
基线数据
参与者平均年龄68岁,BMI中位数为32,其中49%有高血压,9%患糖尿病。基线期间,受试者每日久坐时间长达661.77分钟(约11小时),每日站立时间平均为199.10分钟(约3.3小时),坐-站转换次数平均为44.16次。
行为变化
少坐组:每日久坐时间减少58分钟,坐-站转换次数减少1.5次(统计学不显著);
STST组:平均每日坐-站转换次数增加26次,久坐时间减少10分钟(统计学已不显著);
对照组:每日久坐时间减少17分钟,相比基线未显著变化。
血压变化
经过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
STST组显著改善舒张压(减少2.24 mmHg),收缩压降低了3.33 mmHg,但统计学未显著;
少坐组未观察到血压相关显著变化。
葡萄糖稳态指标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糖化血红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等糖代谢相关指标,但无论是对照组还是两组干预组之间,均未观察到明显改善。
坐-站转换改善血压的潜在机制
久坐行为对人体的影响复杂且广泛,例如内皮功能障碍、肌肉活动减少以及慢性低度炎症,均可能与血压异常相关。而坐-站转换行为具有改善机制:
增加肌肉激活:起身行动时,肌肉活动显著增加,从而改善血流循环;
缩短连续坐姿时间:频繁站立可减少长时间固定姿势对血管及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影响;
增加身体活动:与站立相结合的行为能为身体整体代谢提供支持,降低心血管障碍风险。
这些机制提供了短期内改善舒张压的潜力,进一步研究可探索长期效果。
临床意义与未来方向
逐步改善久坐行为
对老年女性而言,运动量提升可能较为困难,而坐-站转换行为既简单便捷,又有显著的血压改善效益。将类似策略纳入健康课程,可有效提升干预可行性。
优化干预策略
虽然本研究表明STST行为对舒张压有显著改善作用,但对收缩压和葡萄糖稳态未显示明显效果。未来研究可结合更多变量,如干预强度、行为频率及长期随访,优化策略以实现更全面健康改善。
适应不同人群需求
本研究适用于绝经后超重或肥胖女性群体,未来可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和健康状态群体中扩展,以评估推广普适性。
结语
这项发表于《循环》的研究首次从干预维度,评估了减少久坐与增加坐-站转换行为对血压的影响,并证实后者更为显著的改善效果。对于行动受限的老年女性群体而言,STST行为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且长期可能性较强的健康干预方法。未来研究应加深对该行为与心血管健康及代谢效率的机制理解,同时探索更广泛人群中的适用性与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久坐行为的改善对公共健康的积极影响。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