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利德尔综合征
概述利德尔综合征又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以严重高血压、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肾素血症但无醛固酮增多为特征的肾小管疾病,属全身性遗传性钠转运异常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和碱中毒。该病无自愈可能,需要积极正确治疗高血压和慢性低钾血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李斯特菌脑膜炎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利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患者。本菌除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引起妊娠感染、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败血症及病灶性感染,如皮肤脓疮、化脓性结膜炎、淋巴结炎、心内膜炎(左心损害较多)、骨髓炎等。根据菌体及鞭毛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血清型,1型、3型和4型分为若干亚型,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1型主要感染啮齿动物,4型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各型对人类均可致病,但以1a和1b最为多见。能在普通冰箱冷藏室生长,是一种典型的耐冷性细菌,同时还具有耐盐性,热耐受性较强,50℃经40分钟不能杀死,63℃加热15~20分钟死亡,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利斯特菌可产生溶血性外毒素,侵犯宿主,并被宿主细胞吞噬后能在细胞内繁殖,随血流扩散至全身,在内脏器官发生细小化脓性病灶。本菌可引起婴儿及新生儿的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病死率可达70%。在成年人中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也可发生于以前健康的青年人。
李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或译为产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发病,主要见于新生儿,老人、孕妇及免疫缺陷患者。李斯特菌有3个菌种,仅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可引起人类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缺陷儿童。
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
冷球蛋白是免疫球蛋白,其遇冷沉淀遇温再溶解。已知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冷球蛋白:Ⅰ型,是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通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如多发性骨髓瘤和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Ⅱ型,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既包括多克隆IgG也包括单克隆类风湿因子;Ⅲ型,混合的多克隆冷球蛋白,IgG和类风湿因子都是多克隆的。在过去Ⅱ型或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被认为是继发于EB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然而,现在清楚认识到大多病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Ⅲ型或混合多克隆冷球蛋白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中,80%至95%的患者有丙型肝炎病毒的循环抗体,在血浆中也有病毒的RNA表现。本病是一种伴有股臀部皮损的冷球蛋白血症或冷纤维蛋白原血症(CFE)的疾病,其临床和免疫学的表现与一般的冷球蛋白症性血管炎不同,病程长,可反复发作。
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
概述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指血液中有增高的冷球蛋白,肾脏有受损的表现,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衰竭等。血液中存在低补体血症,可伴有肾外表现如发热、紫癜、关节痛、雷诺现象等。
类脂性肺炎
类脂性肺炎是肺对一些脂类物质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早产、弱小或有腭裂的婴儿因咽部反射不健全,当喂牛奶、鱼肝油或从鼻孔滴入石蜡油时,误吸入肺内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类固醇肌病
类固醇肌病是指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也称为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肌病。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类型。慢性类固醇肌病较急性常见,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盆带肌无力,并逐渐进展,波及肩胛带肌和四肢近端肌群。主观的肌无力症状往往较客观的肌力检查重。常见肌痛,类固醇减量后,肌痛消失,表明肌痛是类固醇肌病的症状之一。临床上类固醇激素被广泛使用,本病并不少见。
类风湿性血管炎
概述类风湿性血管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存的一种表现,表现多种多样,有紫癜、溃疡和肢端坏死等,多数患者也有类风湿性小结节,同时血清学类风湿因子多阳性,抗环胍氨酸抗体阳性。
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结节是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如肘关节)旁出现的圆形无痛性结节。其中心有胶原纤维坏死(或称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栅状排列的吞噬细胞及纤维细胞。结节可持续存在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少数患者的结节可软化、缩小甚至消失。出现于心、肺、脑膜等处的类风湿结节,常引起相应系统的症状。类风湿活动期过后,结节可以消退。类风湿结节是什么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较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类风湿关节炎比较典型的症状。类风湿结节的患者往往类风湿因子阳性且病情活动,男性多见,多有长期大量吸烟史。类风湿结节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跟腱等处。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结节,结节大小不一,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还可能累及所有脏器如心、肺、胸膜、眼等。类风湿结节的存在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需要积极治疗。当出现类风湿结节时,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一步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或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
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的早期阶段以对称性疼痛、肿胀、晨僵等关节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感染、性激素、吸烟等因素有关以非甾体抗炎药、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为主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