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1062次阅读
自2019年底新冠病毒(COVID-19)首次暴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经历了诸多挑战。在这场疫情中,关于新冠的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导致公众在防疫知识上产生了许多误解与误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冠感染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1. 新冠病毒只会影响老年人
很多人认为新冠病毒主要影响老年人,年轻人和儿童不会感染或症状轻微。这是一个误区。虽然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确实面临更高的重症风险,但研究表明,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并且一些年轻人也会出现严重症状。所以无论年龄大小,保持防护意识仍然非常重要。
2. 戴口罩不必要
一些人认为只要保持社交距离,就不需要戴口罩。这一观点忽视了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方式。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特别是在密闭和人多的环境中。因此,在公共场所始终佩戴口罩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手段。
3. 新冠只通过空气传播
虽然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但它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与感染者的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也有可能导致感染。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和消毒,是预防新冠的重要措施。
4. 一次感染后就不会再次感染
尽管感染后人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反应,但研究表明,感染后仍可能有再感染的风险。变异株的出现使得这一风险进一步增加。因此,即便曾经感染过新冠,仍需遵循防疫指导,保持警惕。
5. 疫苗接种后就不需要再防疫
虽然新冠疫苗显著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免疫。疫苗接种后仍然可能感染,而且一些人可能出现 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继续遵循公共卫生建议,包括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
6. 只有症状明显时才需要检测
许多人认为只有在出现明显症状时才需要进行新冠病毒检测。一些感染者可能是无症状的携带者,依然能传播病毒。因此,如果存在与感染者接触的风险,或参与了高风险活动,建议立即进行检测,即使没有症状。
7. 新冠病毒是一种流感
新冠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是不同的,尽管它们都可以引起呼吸道症状。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更强,导致重症的风险更高。因此,将新冠病毒轻描淡写为流感是一种误判,公众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重视。
结语
在疫情期间,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认识至关重要。克服关于新冠感染的这些误区,将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共同抗击疫情。希望大家都能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参与到防疫行动中来,为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