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适用于胃肠道侧向发育型息肉及早癌、间质瘤、类癌等剥离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治疗消化道早癌或其他病变绝大多数手术时间为40分钟到2小时不等多数情况下较安全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病变黏膜组织的技术息肉、早期胃肠肿瘤或癌前病变手术通常需要15分钟至1小时安全性较高
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
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APC)是借助氩离子束的电传导将高频电能量传递至目标组织的一种止血方法,是高频电凝固技术的改良。对目标组织进行非电极接触式治疗,可避免导管头粘连及凝固治疗后结痂,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制止大面积出血,呈连续性凝固,可避免过度电凝。氩气为保护性惰性气体,对机体无毒无害;无炭化现象,利于伤口愈合;无汽化现象,降低消化道穿孔风险;烟雾较少,可保持较清晰治疗视野。
内镜下止血术
内镜下止血术是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方法的统称,临床上广泛应用。内镜下止血常用方法包括局部喷洒止血剂、局部注射(无水乙醇、硬化剂/组织粘合剂等)、高频电凝止血、微波、激光、止血夹、氩离子凝固、血管套扎等。
内镜下止血夹止血
内镜下止血夹止血是指通过内镜孔道送入金属夹(钛夹),对肉眼可见的出血性血管和病灶直接夹闭的止血方法。其主要通过钳夹血管及周围组织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原理与外科血管缝合或结扎相似,属机械方法,不引起黏膜组织的凝固、变性、坏死。金属夹止血治疗后,局部组织经炎症过程形成肉芽肿,自行脱落并经消化道排出体外。该手术具有损伤小、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是利用内镜在梗阻或狭窄的消化道内放置支架以重建消化道畅通功能的技术。适用于食管癌性梗阻、食管癌性狭窄、幽门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大肠癌性梗阻、良性胆胰管狭窄、胆胰内引流、吻合口瘘等。对于晚期癌性梗阻或狭窄的患者,此术属姑息性手术。
内镜下硬化术
内镜下硬化术(EIS或EVS)是通过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预防再出血的方法。硬化剂注入静脉内损伤血管内皮,局部形成无菌性炎症,白细胞浸润,形成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机化导致曲张静脉闭塞。常用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0.5%~1.0%乙氧硬化醇、5%油酸氨基乙醇等。内镜下硬化术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线疗法。
内镜下药物喷洒止血术
内镜下药物喷洒止血术是通过内镜对局部进行喷洒药物的止血方法。消化道出血除了补充血容量等一般急救措施以外,关键是尽快止血,当消化道溃疡渗血或者出血面积大时,可采用内镜下药物喷洒止血术,可以快速、有效、安全地止血,与药物注射止血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止血效果,降低远期复发概率。
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
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利用内镜将消化道内的异物取出的治疗方法。该手术为消化道系统的根治性手术,包括急诊内镜取异物和择期内镜取异物。前者是将较大或不规则、长条形、尖锐的及毒性异物取出,后者主要是将小的光滑的异物取出。
内镜下细胞刷取术
内镜下细胞刷取术是在内镜直视下用细胞刷在病灶表面反复刷动获取病变细胞的检查方法,此处主要指消化道内镜(不包括其他内镜)下细胞刷取术。其可在较大范围内刷取病灶黏膜细胞,尤其是溃疡面、出血灶及活检后创面的细胞,与活检病理学检查互为补充,可降低漏诊率,对疾病诊断特别是肿瘤初筛亦有较大价值。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