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有心梗史和既往心绞痛症状者较ST段抬高的心梗多见。
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
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是指光镜下病理学改变以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或)系膜基质增宽的一组疾病。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常见病,1988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国内首先对该病做了临床病理分析。
非01霍乱弧菌肠炎
非01霍乱弧菌肠炎为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胃肠炎型和痢疾型。近年来,随着霍乱发病率的下降,非01群霍乱弧菌感染流行的范围、强度和致病力有上升趋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报道,在南亚发生的霍乱流行,不被霍乱弧菌01群和非0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所凝集,此流行株至今为未记载过的新血清型霍乱弧菌,故定名为0139霍乱弧菌。又由于该菌株首次从孟加拉湾沿岸地方分离,建议其同义词为“Bengal”型。有人认为本菌可产生一种志贺毒素样细胞毒素,它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已证实有的菌株能产生霍乱肠毒素或耐热肠毒素。
放线菌病
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腹部,以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为特征。大剂量、长疗程的青霉素治疗对大多数病例有效,亦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时还需外科引流脓液及手术切除瘘管。此病无传染性,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
放射性心脏损害
放射性心脏损害是指受到放射性物质辐射后产生的心肌病变。受到放射线照射的人和动物的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受损部位包括心包、心外膜、心内膜、甚至含有心脏瓣膜,还有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的损伤都容易造成放射性心脏损害。
放射性心包炎
放射性心包炎是由心肌和心包的放射损伤所致,常为胸部、纵隔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少数表现为急性心包炎症状,发热、心前区痛、厌食、全身不适。迟发性心包炎常在放射治疗后4个月至20年,最常见在12个月内,出现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或无症状性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必要时需做心包穿刺术或心包切除术。
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广泛地应用于胸腔纵隔恶性肿瘤的处理,但由于放射线对生物体产生的电离作用,亦可使正常组织和细胞遭受损伤和破坏。食管的鳞状上皮对放射性物质比较敏感,因此,在放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放射性食管损伤,尤其当放疗与化疗同时进行时,这种食管损伤会更加严重。这种因放射线所引起的食管损伤,称之为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性肾炎
放射性肾炎是大量接受放射性照射之后发生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发病的照射量常在 2500rad(25Gy)以上,属于非炎症性缓慢进行的肾脏疾病,在1952年由Kunkler等发现。青年、单肾切除等病因引起的肾肥大个体、异位肾个体是放射性损伤的易感者。本病最常发生在对睾丸、卵巢、Wilm氏肿瘤、腹膜后淋巴瘤、成骨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或腹腔内转移瘤的照射之后。
放射性神经病
放射性神经病具有迟发性、缓慢进展、疗效差等特点。其临床表现为缓慢的、进行性加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剧烈疼痛,神经支配区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放射性脊髓病
放射性脊髓病是由电离辐射(х、γ中子及电子束辐射等)引起超过脊髓承受范围而造成的损伤,通常由于工业事故和医疗上放射治疗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相应部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的运动、感觉及二便障碍),其损伤程度与辐射强度、持续时间、照射部位以及个体耐受有关。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