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晚期阶段。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及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流行,此病已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肝硬化的重要原因。本病多见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老年人群,减重和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又称代谢性脂肪性肝炎,是病理变化与酒精性肝炎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中年特别是超重肥胖个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关系密切,其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措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10%~30%,其中10%~20%为NASH,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除可直接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的进展,并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代谢综合征相关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硬化为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为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当代医学领域的新挑战,近期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仍将不断增加。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TM)系指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型和田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由NTM引起的疾病称为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结核杆菌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所有分枝杆菌,也称为环境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是指人类感染NTM所引起相关组织或脏器的病变。NTM属条件致病菌,健康人的呼吸道可有某些类型NTM寄殖,当口腔和呼吸道卫生状况改善后可消失。
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
概述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是指机体在严重疾病、创伤、应激等急慢性非甲状腺疾病对正常甲状腺的功能参数的影响,甲状腺本身无病变。
非霍乱弧菌感染
由非霍乱弧菌引起得感染,这类弧菌在生化和血清学方面均不同于霍乱弧菌,可因致病菌种的不同而引起伤口感染,肠毒症或腹泻。应与霍乱,细菌性痢疾等相鉴别。避免食用受污染或者不新鲜食物,有皮肤伤口的高危患者应避免操作未烧过的海鲜和接触海水,可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typical 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aHUS)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损伤和血小板减少三联征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综合征。与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杆菌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EC)感染所致的典型HUS不同,aHUS患者的主要致病机制为补体旁路途径异常活化。aHUS发病率约为7/1000000,可以通过对症支持、药物、血浆置换、肾移植手术等治疗改善预后。
非典后遗症
非典型肺炎或治疗药物副作用导致的相关后遗症可有胸闷、气短、活动后呼吸困难,髋部疼痛、行走困难,焦虑、抑郁等表现后遗症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症状可逐渐改善,也可持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一种由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所引起的急性肠缺血,病死率高。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和合并其他全身严重疾病。最早定义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从尸检中发现患者小肠坏死,而动脉或静脉未见明显闭塞性改变。肠系膜血液循环研究表明,肠系膜血管收缩、组织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引起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