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道结石、炎症等可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受损、胰液外溢、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M5型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发热、出血、牙龈肿胀、淋巴结肿大等遗传、电离辐射、化学品暴露等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治疗以化疗为主,包括诱导缓解及缓解后支持治疗,必要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系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变主要侵犯颞叶、额叶和边缘叶脑组织。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且发病无季节性。
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指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引起的急性广泛性或局限性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症状体征因病因不同而不尽相同,其病因多样,包括急性应激、药物、缺血、胆汁反流和感染等。临床上将急性单纯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以前两种较常见。
急性肠系膜缺血症
急性肠系膜缺血症又称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和静脉栓塞、血栓形成,以及继发于低血流状态的血管收缩。动脉病变主要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静脉病变主要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疾病比静脉疾病多见。随着对急性肠系膜缺血认识的增加和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最常见(40%~50%)。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死亡率低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由Brenneman(1921)首先提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烧、急性腹痛为其临床特点,一般病例药物治疗有效,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炎化脓后形成脓肿,则需外科治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又称感染后脑脊髓炎、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是指继发于麻疹、风疹、水痘、天花等急性出疹性疾病,或预防接种后,因免疫机能障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脱髓鞘疾病。病毒感染或免疫接种通常作为本病直接病因或诱发因素。病理改变以散发于脑或脊髓内的多发性脱髓斑块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痫性发作、烦躁不安、肢体瘫痪及进行性加深的昏迷为特点,来势恶险,病死率高。
急性便秘
急性便秘是指近期突然发生的便秘,包括器质性便秘、暂时性功能性便秘。急性器质性便秘多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肛周疼痛性疾病等急性疾病引起,除便秘外,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在急性肾炎基础上肾功能急剧恶化,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炎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少尿、水肿、高血压病因复杂,如感染、继发于全身性疾病治疗包括强化疗法、基础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
急进型高血压
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大于等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Hg)被定义为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有时也被称为急进性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or accelerated hypertension),这种血压显著升高常导致并发症的风险增高。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y)过去被称为恶性高血压,此时收缩压大于等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20mmHg,可见到一个或多个靶器官直接损害的证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认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曾被称为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ies)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可有血压明显升高造成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和烦躁不安等。多数的患者有服药顺从性不好或治疗不足。血压升高的程度不是区别高血压急症与高血压亚急症的标准,区别两者的惟一标准是有无新近发生的急性进行性的严重靶器官损害。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