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假性延髓性麻痹
概述假性延髓性麻痹是指病变在桥脑或桥脑以上部位,造成延脑内运动神经核失去上部的神经支配,而出现的延髓性麻痹。主要表现为在肢体瘫痪的基础上,伴有舌、软腭、咽喉、颜面和咀嚼肌的中枢性麻痹。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的失盐综合征,又称Cheek-Perry综合征,系Cheek及Perry(1958)首次报道。多在新生儿期发病,可于生后数小时出现症状,反复呕吐、腹泻,渴感减退或消失,生长发育落后(甚至白痴)为主要症状;有些病例则于限盐或应用醛固酮拮抗剂才显露症状,并随年龄增长而自行缓解。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
概述假性粒细胞减少症为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附壁粒细胞数量增多致使循环粒细胞减少。注射肾上腺素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升高至正常或试验前的1~2倍。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概述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具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症状和特征性体征的遗传性疾病。自腺体至靶组织细胞之间任何环节的缺陷均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疾病,病人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受体对甲状旁腺激素反应不完全或完全没有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为低钙性搐搦,实验室检查可见低血钙伴高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升高。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一种具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症状和特征性体征的遗传性疾病。自腺体至靶组织细胞之间任何环节的缺陷均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疾病,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受体对PTH反应不完全或完全没有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为低钙性搐搦,实验室异常为低血钙伴高血磷,血PTH升高。
假性高血压
假性高血压是指用普通袖带测压法所测血压值高于经动脉穿刺直接测的血压值。201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提出,假性高血压是指由于严重的动脉硬化阻碍了肱动脉的压缩,使得血压测值假性升高的现象,这在老年人中,尤其是在动脉严重钙化的老年人中较常见。迄今为止,对假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尚较少,研究例数也有限,各研究对假性高血压的界定并不统一,因此假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目前仍不明确。
假性肠梗阻
假性肠梗阻(IPO)是由于神经抑制,毒素刺激或肠壁平滑肌本身的病变,导致的肠壁肌肉运动功能紊乱。临床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肠内外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存在,故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是无肠腔阻塞的一种综合征。按病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属于急性假性肠梗阻,慢性假性肠梗阻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有家族史。
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假膜性小肠结肠炎(PMC)是一种主要侵犯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假膜性小肠结肠炎是因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在肠道大量繁殖引起的肠炎。严重者大便排出片状黏膜,曾称假膜性肠炎,本病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而日益增多,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性疾病。
假膜性肠炎
假膜性肠炎是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多发生在50~6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因在小肠或结肠的坏死黏膜表面覆有一层假膜而得名,本病易发生在大手术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故又有人称之为手术后肠炎、抗生素性肠炎。假膜性肠炎的实质是肠道内菌群生态平衡失调,肠道菌群通过以下机制起到非特异性免疫作用:①H2O2作用;②细菌毒素作用;③占位性保护作用;④有机酸的作用;⑤争夺营养作用。可见于休克、心力衰竭、尿毒症、结肠梗阻、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肺慢性疾病等。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又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一种类型,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3500活产男婴。女性多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发病者罕见,且症状较轻。此病是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MD基因)突变所致,患者常以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伴腓肠肌假性肥大为特征,行走呈鸭型步态。目前以康复治疗和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治疗等为主,针对病因的基因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