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

全部名称:
Plavix,柏域斯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
适应人群:
用于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规格:
75mg/28片
剂型:
片剂
厂家: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 Myers Squibb)
有效期:
24个月
海外直邮
药师指导
隐私服务
签订合同

温馨提示: 药品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遇新包装上市可能存在上新滞后,请以实物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的说明

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主要适用于近期发生过中风、心肌梗死或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它能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风险。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医学顾问真人在线,一对一免费为您答疑
已服务超323万人
18位医学顾问在线
1分钟内回复
服务时间:8点至23点
马上提问
栏目导航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说明书概述

  【功能与主治】

  柏域斯片Plavix适应症为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用法与用量】

  成人和老年人

  波立维推荐剂量为每天75 mg每日一次。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 ,应以单次负荷量氯吡格雷300mg开始,然后以75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合用阿司匹林75-325 mg/日)。由于服用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有较高的出血危险性,故推荐阿司匹林的剂量不应超过100 mg。最佳疗程尚未正式确定。临床试验资料支持用药12个月,用药3个月后表现出最大效果。(参见【临床试验】)

  -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 :应以负荷量氯吡格雷开始,然后以75 mg每日1次,合用阿司匹林,可合用或不合用溶栓剂。对于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不使用氯吡格雷负荷剂量。在症状出现后应尽早开始联合治疗,并至少用药4周。目前还没有研究对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超过4周后的获益进行证实(参见【临床试验】)。

  ·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

  ·如果漏服:

  - 在常规服药时间的12小时内漏服:患者应立即补服一次标准剂量,并按照常规服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

  - 超过常规服药时间的12小时后漏服:患者应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标准剂量,无需剂量加倍。

  ·儿童和未成年人 :

  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有效性尚未建立。

  ·肾功能损伤:

  对于肾损伤的患者的治疗经验有限。(参见【注意事项】)

  ·肝功能损伤: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中度肝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有限。(参见【注意事项】)

  ·服用方法:口服,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临床研究】

  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在总共包括超80,000名患者,4项两项双盲临床研究中得到评价 :CAPRIE研究即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比较 ;CURE,CLARITY以及COMMIT研究是在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比较氯吡格雷与安慰剂。

  近期心肌梗死(MI),近期中风或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

  CAPRIE研究共入选19185例表现为近期心肌梗死([35天)、近期的缺血性卒中(7天至6个月)或已确诊的外周动脉性疾病(PAD)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患者。患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75 mg/日或阿司匹林325 mg/日,然后随访1至3年。在心肌梗死的亚组中,大多数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开始几天就接受了阿司匹林治疗。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比能显著减少新缺血性事件(联合终点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和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经过意向治疗分析发现 :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分别发生939次事件和1020次事件(相关危险减少(RRR)8.7%,[95%CI :0.2-16.4] ;P=0.045),即相当于每1000例接受氯吡格雷治疗2年的患者中,较阿司匹林组多预防10例[CI :0-20]患者发生新的缺血事件。在将总死亡率作为次要终点的分析中,没有显示出氯吡格雷组(5.8%)和阿司匹林组(6.0%)之间存在任何显著差异。

  在对符合条件(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性疾病)的亚组分析显示,由于外周动脉性疾病(尤其是那些同时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RRR=23.7% ;CI :8.9-36.2)而入选的患者似乎收益最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卒中的患者(RRR=7.3% ;CI :-5.7-18.7)收益较弱(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那些仅有近期心肌梗死而入选的患者中,氯吡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在数值上稍差,但无统计学差异(RRR=-4.0% ;CI :-22.5-11.7)。另外,根据年龄的亚组分析显示 :氯吡格雷的治疗收益在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差于年龄≤75岁患者。

  由于CAPRIE研究的单个亚组疗效评价没有足够的把握度,在符合条件的各组之间相对危险减少的差异是否真实或由于偶然性的缘故还不清楚。

  急性冠脉综合征

  CURE研究共入选了12562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的患者,表现为24小时内发作的胸痛或符合缺血性疾病的症状。患者需要有符合新的缺血性改变的心电图变化或心肌酶、肌钙蛋白I或T升高至少达正常值上限的两倍。患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然后75 mg/日,N=6259)或安慰剂(N=6303),两组均联合阿司匹林(75-325 mg,每日一次)和其它标准治疗。患者接受治疗达一年。在CURE研究中,823(6.6%)例患者接受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超过90%的患者使用了肝素,氯吡格雷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相对出血发生率没有受到联合肝素治疗的显著影响。

  氯吡格雷组和安慰剂治疗组中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CV)、心肌梗死(MI)或卒中]的患者数分别为582例(9.3%)和719例(11.4%),氯吡格雷治疗组(保守治疗患者的相对危险减少为17%,接受PTCA加或不加支架治疗患者的相对危险减少为29%,接受CABG术患者的相对危险减少为10%)相对危险减少为20%(95%CI :10-28% ;P=0.00009)。新的心血管事件(主要终点)得到了预防,在0-1、1-3、3-6、6-9和9-12个月的研究期间,其相对危险减少分别为22%(CI :8.6,33.4)、32%(CI :12.8,46.4)、4%(CI :-26.9,26.7)、6%(CI :-33.5,34.3)和14%(CI :-31.6,44.2)。因此,治疗超过3个月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中观察到的收益不再进一步增加,而出血风险持续存在(注意事项)。

  在CURE研究中,使用氯吡格雷,使得溶栓治疗(RRR=43.3% ;CI :24.3%,57.5%)和GP IIb/IIIa抑制剂(RRR=18.2% ;CI :6.5%,28.3%)的使用需求减少了。

  在氯吡格雷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中,发生联合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中风或顽固性缺血)的患者数分别为1035例(16.5%)和1187例(18.8%)。氯吡格雷治疗组相对危险减少14%。该收益主要是心肌梗死发生率的显著减少[氯吡格雷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287例(4.6%)和363例(5.8%)]。没有观察到其对因不稳定心绞痛而再次住院率的作用。

  来自不同特征人群(例如不稳定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低至高风险人群,糖尿病,需要血管重建,年龄,性别等)的结果和主要分析结果相一致。尤其是经过对CURE试验中2172名接受支架置入的患者(占全部参加CURE临床试验的患者总数的17%)采用析因分析法进行分析后,得出的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氯吡格雷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卒中)的相对风险下降为23.9%。此外,CURE研究中支架置入亚组未提示氯吡格雷有安全性问题。据此,该结果与CURE研究总体结果一致。

  使用氯吡格雷所观察到的益处独立于其它急性的和长期心血管方面的治疗(例如肝素/低分子肝素、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降脂药物、β-阻滞剂和ACEI)。所观察到的氯吡格雷疗效也独立于阿司匹林的剂量(75-325 mg/日)。

  CALRITY和COMMIT这二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CALRITY试验入选了3,491例12小时内发生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准备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患者分别接受氯吡格雷(300 mg的负荷剂量,之后75 mg/日,n=1752)或安慰剂(n=1739),均联合阿司匹林(先使用负荷剂量150-325 mg,之后75-162 mg/日),纤溶剂,以及肝素(适当时)。患者随访30天。主要终点包括在出院前的血管造影中发现有梗死相关动脉闭塞、或在冠状动脉造影前死亡或再发心肌梗死。对于没有进行血管造影的患者,主要终点为在第8天内或出院前死亡或再发心肌梗死。患者人群中包括19.7%的女性和29.2%的≥65岁的患者。其中,使用了纤溶剂(纤维蛋白特异性 :68.7%,非纤维蛋白特异性 :31.1%)的患者 :99.7%,肝素的患者 :89.5%,β-阻滞剂 :78.7%,ACE抑制剂 :54.7%,以及他汀类药物 :63%。

  在氯吡格雷治疗组中15.0%的患者,以及在安慰剂组中21.7%的患者达到了主要终点,说明氯吡格雷使绝对危险降低了6.7%,相对危险降低了36%(95% CI :24,47% ;p[0.001),主要与梗死相关动脉闭塞的显著减少有关。这一获益在所有预先设定的亚组分析结果中都一致,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以及使用的纤溶剂或肝素类型。

  在2 × 2的析因设计的COMMIT试验中,入选了45,852例在24小时以内发生疑似心肌梗死的症状,并有相应的心电图异常(如ST抬高,ST压低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患者分别接受氯吡格雷(75 mg/日,n=22,961)或安慰剂(n=22,891),同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162 mg/日)。治疗28天或直到患者出院。主要复合终点包括由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和出现再梗塞、卒中或死亡的复合终点。患者人群包括27.8%的女性,有58.4%的患者≥60岁(26%≥70岁),其中有54.5%的患者使用纤溶剂。

  氯吡格雷降低由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相对危险性7%(p=0.029),再梗塞、卒中和死亡的减少复合终点相对危险9%(p=0.022),其绝对危险降低值分别为0.5%和0.7%。这一获益在年龄,性别,以及使用与不使用纤溶剂间一致,最早在24小时即可观测到。

  【注意事项】

  出血及血液学异常

  由于出血和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出血的临床症状,就应立即考虑进行血细胞计数和/或其它适当的检查。与其它抗血小板药物一样,因创伤、外科手术或其它病理状态使出血危险性增加的病人和接受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肝素、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GP IIb/IIIa)拮抗剂或溶栓药物治疗病人应慎用氯吡格雷,病人应密切随访,注意出血包括隐性出血的任何体征,特别是在治疗的最初几周和或心脏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之后。因可能使出血加重,不推荐氯吡格雷与华法林合用。

  在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抗血小板治疗并非必须,则应在术前停用氯吡格雷7天以上。氯吡格雷延长出血时间,患有出血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眼内疾病)的患者慎用。

  应告诉患者,当他们服用氯吡格雷(单用或与阿司匹林合用)时止血时间可能比往常长,同时病人应向医生报告异常出血情况(部位和出血时间)。

  停药

  应避免中断治疗,如果必须停用氯吡格雷,需尽早恢复用药。过早停用氯吡格雷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应用氯吡格雷后极少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有时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其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有神经学表现、肾功能损害或发热。TTP是一种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包括进行血浆置换。

  近期缺血性卒中

  由于缺乏数据,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作后7天内不推荐使用氯吡格雷。

  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

  遗传药理学:CYP2C19慢代谢者中,服用推荐剂量的氯吡格雷其活性代谢物的血药浓度降低,抗血小板作用降低。现有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型的方法。

  由于氯吡格雷部分地通过CYP2C19代谢为其活性代谢物,服用抑制此酶活性的药物可能降低氯吡格雷转化为活性代谢物的水平。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相关意义尚不能确定。不推荐使用强效或中度CYP2C19抑制剂。

  再次发生缺血性事件的风险较高的近期短暂性缺血事件的发作或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没有显示出比单用氯吡格雷更有效,然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的经验有限,所以,这些患者应慎用氯吡格雷。

  肝功能损害

  对于可能有出血倾向的中度肝脏疾病患者,由于对这类病人使用氯吡格雷的经验有限,因此在这类患者中应慎用氯吡格雷。

  辅料

  波立维含有乳糖,患有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一半乳糖不耐症、Lapp乳糖酶缺乏症或葡萄糖一半乳糖吸收不良的患者不应使用此药。

  服用氯吡格雷后,未见对驾驶或机械操作产生影响。

  此药物含有氢化蓖麻油,其可能导致胃部不适和腹泻。

  【不良反应及禁忌】

  临床研究经验:

  已在42,000多例患者中对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其中9000例患者治疗不少于1年。在CAPRIE,CURE,CLARITY和COMMIT中观察到的临床相关不良反应将在以下进行讨论。在CAPRIE研究中,与阿司匹林325 mg/日相比,氯吡格雷75 mg/日的耐受性较好。在该研究中,氯吡格雷的总体耐受性与阿司匹林相似,与年龄、性别及种族无关。除临床研究经验外,还有不良反应的自发报告。

  在临床研究和上市报告中出血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在治疗的第一个月报告。

  在CAPRIE研究,接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均为9.3%。氯吡格雷严重事件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相似。

  在CURE研究中,在外科手术前停药5天以上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7天内发生大出血的不多。在搭桥术的5天内,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安慰剂+阿司匹林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6%、6.3%。

  在CLARITY中,与安慰剂+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导致总体出血增加。大出血发生率两组相似。在按基线特征、纤溶剂类型或有无肝素治疗划分的各亚组中情况一致。

  在COMMIT中,非颅内大出血和颅内出血的总体比率较低,在两组中较为相似。

  临床研究及自发的不良反应报告见下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定义为:常见(≥1/100,<1/10);不常见(≥1/1000,<1/100);罕见(≥1/10000至<1/1000);非常罕见(<1/10000)。在每个器官分组中,药物不良反应按严重程度递减排序。

  【禁忌】

  1. 对活性物质或本品任一成份过敏。

  2. 严重的肝脏损害。

  3. 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或颅内出血。

  【孕妇用药】

  怀孕期

  因尚无临床上提供的有关用于妊娠的资料,谨慎起见,应避免给怀孕期妇女使用。动物实验无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表明本药对怀孕,胚胎/胎儿的发育,分娩或出生后成长存在有害作用。(参见【药理毒理】)

  ·哺乳期

  对大鼠的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和/或其代谢物从乳汁中排泄,但不清楚本药是否从人的乳汁中排出。谨慎起见,服用波立维治疗时应停止哺乳。

  ·生育

  在动物试验中尚未发现氯吡格雷改变生殖功能。

  【儿童用药】

  尚无在儿童中使用的经验。

  【药品相互作用】

  口服抗凝药:因能增加出血强度,不提倡波立维与口服抗凝药合用(见注意事项)。尽管每天服用75mg氯吡格雷不会改变长期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的S-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或国际标准化比值,由于各自独立抑制止血过程,华法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

  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 :应谨慎联用氯吡格雷和糖蛋白Ib/IIIa拮抗剂。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不改变氯吡格雷对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但氯吡格雷增强阿司匹林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然而,合用阿司匹林500 mg,一天服用两次,使用一天,并不显著增长氯吡格雷引起的出血时间延长。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之间可能存在药效学相互作用,使出血危险性增加,所以,两药合用时应注意观察(见注意事项)。然而,已有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1年以上者(见药理特性)。

  肝素:在健康志愿者进行的研究显示,氯吡格雷不改变肝素对凝血的作用,不必改变肝素的剂量。合用肝素不影响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氯吡格雷与肝素之间可能存在药效学相互作用,使出血危险性增加,所以,两药合用时应注意观察(见注意事项)。

  溶栓药物 :在近期心肌梗死的病人中,对氯吡格雷,rt-PA和肝素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临床出血的发生率与rt-PA、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者相似。(见【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健康志愿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氯吡格雷与萘普生合用使胃肠道隐性出血增加。由于缺少氯吡格雷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相互作用的研究,所以,是否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均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危险性事件尚不清楚。因此,非甾体抗炎药包括Cox-2抑制剂和氯吡格雷合用时应小心(见注意事项)。

  其它联合治疗:由于氯吡格雷部分地由CYP2C19代谢为活性代谢物,使用抑制此酶活性的药物将导致氮毗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的降低并降低临床有效性。不推荐与抑制CYP2C19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联用。(参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抑制CYP2C19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氟伏沙明,氟西汀,吗氯贝胺,伏立康唑,氟康唑,氯苄匹啶,环丙沙星,西咪替丁,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氯霉素。

  质子泵抑制剂(PPI):

  奥美拉唑80mg每日一次,与氯吡格雷同服或间隔12小时服用,均使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血药浓度下降45%(负荷剂量)和40%(维持剂量)。这种血药浓度下可导致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降低39%(负荷剂量)和21%(维持剂量)。埃索美拉唑与氯吡格雷可能会产生类似的相互作用。

  关于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相互作用在主要心血管事件等临床结局方面的影响,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不推荐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联合使用(参见【注意事项】)。

  泮托拉唑、兰索拉唑与氯吡格雷联用后,未观察到氯吡格雷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大幅下降。

  联合使用泮托拉唑8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血浆浓度分别下降了20%(负荷剂量)和14%(维持剂量),并分别伴有15%和11%的平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下降。这些结果提示氯吡格雷可以与泮托拉唑联合给药。

  没有证据显示其他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如H2阻滞剂(不包括CYP2C19抑制剂西咪替丁)或抗酸剂干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

  其他药物:

  通过其它大量的临床研究,对氯吡格雷与其它合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氯吡格雷与阿替洛尔、硝苯地平单药或同时合用时,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此外,氯毗格雷与苯巴比妥、西咪替丁、雌二醇合用对氯吡格雷的药效学活性无显著影响。

  氯吡格雷不改变地高辛或茶碱的药代动力学。制酸剂不改变氯吡格雷的吸收程度。

  CAPRIE研究资料表明,苯妥英、甲苯磺丁脲可安全地与氯吡格雷合用。

  除上述明确的药物相互作用信息外,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患者常用药物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然而,在临床试验中,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同时接受多种伴随药物,包括利尿药、β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降脂药、冠状血管扩张剂、抗糖尿病药物(包括胰岛素)、抗癫痫药、激素替代治疗和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良相互作用。

  【贮藏】

  常温下避光贮藏。

  【生产厂家】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药品文章
氯吡格雷的作用及治疗效果,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主要疗效在于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它常用于动脉硬化类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脑血栓等。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植入支架后,波立维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预防血栓形成。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氯吡格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中的血栓形成。该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尤其适用于冠心病和卒中患者。本文将探讨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1. 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 氯吡格雷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膜上ADP受体的活性,从而阻止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具体来说,氯吡格雷是一种不可逆的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以共价方式结合于受体,抑制ADP介导的信号传导,不仅降低了血小板的聚集性,还减少了血栓的形成。这一作用对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至关重要。 2.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该疾病进程中,动脉内膜受到损伤,形成脂质沉积和纤维帽,最终可能引发血栓形成。血栓的形成会导致血流受阻,极大增加心肌缺血和脑卒中的风险。因此,采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来阻止血栓形成,成为了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策略。 3. 临床治疗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减少心肌梗死、卒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例如,在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且在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患者的抗血栓效果更为明显。这使得氯吡格雷成为许多心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4. 适应症与使用注意事项 氯吡格雷适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以及脑卒中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的出血风险,定期监测血小板功能,以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此外,对于部分对氯吡格雷代谢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考虑其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总体来看,氯吡格雷作为一线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通过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随着对其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的进一步研究,氯吡格雷在未来的心血管疾病管理中仍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已帮助人数1314人
2025-04-25 11:04:24
氯吡格雷的注意事项、功效作用、不良反应,氯吡格雷(Clopidogrel)的副作用包括出血反应、血液学指标异常、消化道不适、过敏反应以及肝肾损害等。使用期间需密切关注出血症状,监测血液学指标,注意消化道不适和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如有疑虑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务必遵循医嘱,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作用,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本文将探讨氯吡格雷的注意事项、功效作用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帮助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其应用。 1. 注意事项 在使用氯吡格雷时,患者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药物的服用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切勿自行增减剂量;其次,历史上有严重出血、脑出血或胃肠道溃疡等疾病的患者要特别小心,使用前详情咨询医生。此外,氯吡格雷在与某些药物(如某些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等)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 2. 功效作用 氯吡格雷主要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及周围动脉疾病。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氯吡格雷也常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血小板效果。 3. 不良反应 虽然氯吡格雷的使用通常是安全的,但仍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表现,如皮下出血、鼻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此外,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皮疹或过敏反应等。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持续性出血或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寻求医疗帮助。 4. 结论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通过合理的用药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已帮助人数973人
2025-04-23 13:16:31
氯吡格雷国内的价格是多少,氯吡格雷(Clopidogrel)的参考价为108元。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在国内,氯吡格雷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医保政策等。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探讨氯吡格雷在国内的价格情况。 1. 当前氯吡格雷的市场价格 根据最新的数据,氯吡格雷的价格在国内药店和医院销售的价格范围通常在每盒60元到150元之间,具体价格因品牌、剂型及采购渠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品牌包括原研药和多种仿制药,仿制药相对而言价格更为亲民。 2. 影响价格的因素 氯吡格雷的价格不仅与制造商有关,还受到国家药品政策、医保报销标准和医院定价策略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部分药品实施了降价政策,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医院的集中采购也会使得价格有所浮动,部分医院可能提供比药店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3. 医保政策对价格的影响 氯吡格雷已经纳入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这意味着患者在购买该药时能够享受到一定的报销比例。这使得许多患者在实际支付时,可以用较低的自付费用获得药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4. 市场竞争的作用 由于氯吡格雷在市场上有多个品牌及仿制药品竞争,价格形成了相对的透明性和多样性。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牌,促使制药公司之间形成竞争,从而推动价格的合理化。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在国内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求、医保政策以及市场竞争等。虽然价格会有所波动,但通过医保报销和市场竞争机制,患者依然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这一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希望未来氯吡格雷的价格可以保持稳定,并继续为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
已帮助人数1487人
2025-04-22 12:15:27
氯吡格雷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氯吡格雷(Clopidogrel)的副作用包括出血反应、血液学指标异常、消化道不适、过敏反应以及肝肾损害等。使用期间需密切关注出血症状,监测血液学指标,注意消化道不适和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如有疑虑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务必遵循医嘱,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氯吡格雷是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中风。尽管其在增强血液流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氯吡格雷也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必须引起患者的重视。本文将详细讨论氯吡格雷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1. 常见副作用 氯吡格雷的副作用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包括出血、胃肠不适及过敏反应。出血是最为严重的副作用,可能表现为皮肤出血、流鼻血或消化道出血等;而胃肠不适则包括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让一些患者感到不适。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 2. 出血的处理措施 对于氯吡格雷引起的出血,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及时就医。医生将通过临床评估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如果出血较轻,可以采取保守措施,如压迫止血或通过补充液体等进行处理;而对于严重出血,可能需要输血或采取外科手术等措施来控制出血。 3. 胃肠不适的应对 对于因氯吡格雷引起的胃肠不适,患者可以考虑在餐后服用药物,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来缓解相关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咨询医生以调整用药。 4. 过敏反应的处理 若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后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寻求医疗帮助。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此外,对于曾经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需在未来的用药过程中谨慎选择。 氯吡格雷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在使用该药物期间,患者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对不适症状保持警惕。如果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以确保安全使用。合理的用药和及时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副作用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
已帮助人数1208人
2025-04-15 09:20:21
药品问答
最新问答
    厄达替尼的作用靶点是什么,厄达替尼(Erdafitinib)主要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它特别有效于那些对一线铂类化疗产生抵抗的患者。厄达替尼是一种针对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口服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厄达替尼(Erdafitinib)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包括膀胱癌和尿路上皮癌。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GFR)等关键靶点,具有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潜力。本篇文章将探讨厄达替尼的作用靶点以及其在不同癌症中的应用。 1. 厄达替尼的靶点概述 厄达替尼的主要作用靶点为FGFR,尤其是FGFR1、FGFR2、FGFR3和FGFR4。这些受体在多种肿瘤,特别是尿路上皮癌中,经常出现异常表达或突变。厄达替尼通过抑制F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此外,厄达替尼也可以影响EGFR,尤其是在肿瘤细胞中同时存在多种异常信号通路时,通过这两个靶点的联合作用进一步增强抗肿瘤效果。 2. 在膀胱癌中的应用 膀胱癌尤其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患者,常常对传统化疗耐药。厄达替尼作为一种新的选择,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临床试验显示,厄达替尼在FGFR突变或融合的膀胱癌患者中的有效率显著,且其副作用相对可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质量。 3. 对尿路上皮癌的影响 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类型,厄达替尼的应用在该领域同样得到广泛关注。研究显示,FGFR的异常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的进展密切相关。厄达替尼通过靶向FGFR,使肿瘤细胞停止增殖,抑制转移,展示了其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尤其是在那些接受过多次治疗仍然进展的病例中。 4. 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尽管厄达替尼主要集中于膀胱癌和尿路上皮癌,但其在其他类型肿瘤中的应用也值得关注。近年来,研究开始探索厄达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效果。部分肺癌患者可能存在FGFR的异常,因此,通过靶向这些受体,厄达替尼也展现出一定的潜力。相关研究正在推进,以明确其在不同肺癌亚型中的具体作用。 综上所述,厄达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不仅展现了对膀胱癌和尿路上皮癌的显著疗效,还为肺癌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帮助更多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详情 ]
    已帮助915人
    2025-05-01 09:11:23
    卡维地洛有哪些禁忌,卡维地洛(Carvedilol)的禁忌主要包括对药物成分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同时,NYHA分级Ⅳ级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需要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以及患有哮喘或COPD伴支气管痉挛的患者也禁用。此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源性休克等患者禁用。用药期间应避免自行合用其他药物,如有不适或疑似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请遵循医生指导,确保用药安全。卡维地洛是一种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疾病的药物。作为一种多效性β-肾上腺素能拮抗剂,它通过降低心脏负担和改善心脏功能来发挥作用。卡维地洛也存在一些禁忌症,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管理药物使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怀孕及哺乳期 卡维地洛对于怀孕女性的安全性尚未充分评估,因此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该药物。此外,卡维地洛也可能影响母乳喂养,建议哺乳期的女性在使用之前咨询医生,以评估风险和收益。 2. 过敏反应 对于对卡维地洛或其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使用该药物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和呼吸困难等。因此,患者在使用前应告知医生自身的过敏历史,确保用药安全。 3. 重度肝功能不全 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体内代谢药物的能力受到显著影响,卡维地洛的清除率可能降低,因此不建议此类患者使用该药物。对于肝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则需要谨慎使用,并进行适当的监测。 4. 严重心脏传导阻滞 患有严重心脏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或三度)的患者使用卡维地洛可能会导致心脏的进一步问题,包括心力衰竭或心脏骤停。因此,这一类患者应避免使用卡维地洛,需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卡维地洛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了解其禁忌症对于患者的安全用药至关重要。在服用此药物前,患者应与医生仔细沟通,确保制定出最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详情 ]
    已帮助1282人
    2025-05-01 09:07:12
    帕唑帕尼纳入医保了吗,帕唑帕尼(Pazopanib)已纳入医保报销。报销类别:医保乙类。各地区的相关政策不同,报销的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在40%~60%之间。帕唑帕尼(Pazopanib)是一种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肾细胞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随着国内抗肿瘤治疗药物的不断丰富,患者对新药的关注度日益增强。近日,有关帕唑帕尼是否纳入医保的消息成为了广大患者及家属讨论的话题。本篇文章将就帕唑帕尼的医保纳入情况及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1. 帕唑帕尼的适应症 帕唑帕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对化疗无效的软组织肉瘤及某些类型的卵巢癌。其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近来,帕唑帕尼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增多,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2. 帕唑帕尼的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表明,帕唑帕尼在治疗肾癌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在控制肿瘤进展方面表现突出。此外,在临床试验中,帕唑帕尼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等,但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 3. 医保政策动态 关于帕唑帕尼是否纳入医保的消息,近年来一直在肿瘤患者群体中引发关注。截至目前,帕唑帕尼尚未在全国范围内纳入医保目录,而是采用自费方式进行治疗。医保政策的变化通常需要经过临床评审、经济评价等程序,因此未来有可能会对此进行重新评估。 4. 对患者的影响 帕唑帕尼未能纳入医保,意味着患者在费用方面承担的压力较大。对于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患者而言,自费治疗可能影响其治疗的可及性和持续性。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更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关注医保政策的动态变化。 总结来看,帕唑帕尼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尚未纳入医保目录,给患者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未来,期待相关政策的改进能够让更多患者享受到这一治疗的益处。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寻求医疗支持和信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选择。 [ 详情 ]
    已帮助1049人
    2025-05-01 09:00:49
    印度蓝P战士(P-Force)费用多少钱,P-Force(Sildenafil with Dapoxetine)为印度Sunrise日升生产,代购价格是268元左右,请选择正规海外代购渠道,以保证产品质量。印度蓝P战士(P-Force)是一种结合了西地那非(Sildenafil)和达泊西汀(Dapoxetine)的药物,专门用于治疗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碍(ED)和早泄(PE)。这种药物不仅能够帮助男性在勃起方面获得所需的支持,还能有效延迟射精,提高性生活的质量。本文将详细探讨印度蓝P战士的费用以及其在解决相关男性健康问题的有效性。 1. 印度蓝P战士的成分和作用 印度蓝P战士的主要成分包括西地那非和达泊西汀。西地那非通过扩张血管,增加阴茎的血流量,从而帮助男性在性刺激时获得勃起。而达泊西汀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其主要作用是延长射精时间,改善早泄问题。因此,这个药物的组合使其成为面向男性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案。 2. 费用分析 印度蓝P战士的价格因地点和供应商而异。在印度市场上,P-Force的费用通常较为亲民,相比于其他西方国家的同类药物,其价格更具竞争力。根据药店和网上药品销售平台的不同,每盒(通常包含10片)大约在500到1500印度卢比之间,折合人民币大约在40到120元。这种合理的价格使得更多男性能够轻松获取该药物。 3. 购买途径 对于想要购买印度蓝P战士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实现。除了在本地药店寻找外,许多在线药品平台也提供这种药物的销售信息。此外,一些国际药房也可能提供邮寄服务,但在选择在线购买时,需注意选择正规渠道,以确保收到合法且安全的药品。 4. 使用注意事项 尽管印度蓝P战士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方面屡获好评,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建议使用前咨询医生,确定适合自身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同时,药物可能与某些药品发生交互作用,因此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并且,不应随意增大剂量或自行改动用药计划。 印度蓝P战士作为一款有效的男性健康产品,其费用较为合理,适合许多有需求的男性患者。通过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以及购买途径,用户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性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幸福感。在面对阳痿和早泄的困扰时,不妨考虑这种综合性的治疗选择。 [ 详情 ]
    已帮助1447人
    2025-05-01 08:51:46
    伊伐布雷定有副作用吗,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的的副作用:在≥1%患者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是心动过缓,高血压,房颤和发光现象(幻视)。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主要用于治疗特定心血管疾病。它适用于禁用或不耐受β受体阻断剂且窦性心律正常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缓解心绞痛症状。同时,它也用于心室颤动、心房扑动的治疗,预防偏头痛发作或左心耳切除术后的室性心动过速。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人群,伊伐布雷定也能帮助改善病情。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通过降低心率来改善心脏功能。虽然此药在很多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如同其他药物一样,伊伐布雷定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伊伐布雷定的副作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常见副作用 伊伐布雷定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视力变化、心动过缓(心率降低)、头痛和疲劳等。视力变化通常表现为光敏感性增强或视觉模糊。这些副作用在使用药物的初期阶段可能会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身体可能会适应药物,从而减轻这些症状。 2. 罕见副作用 除了常见的副作用外,伊伐布雷定还可能引发一些较为罕见的副作用,例如心律失常、肝功能异常和皮肤反应等。这些副作用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仍需保持警惕。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3. 适应症与禁忌 使用伊伐布雷定的患者通常伴随有正常或降低的左心室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低血压,使用该药物可能并不适宜。因此,在开始治疗之前,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状况,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伊伐布雷定期间,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肝功能,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安全性。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避免自我停药或改变剂量,任何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伊伐布雷定虽然在控制心力衰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确保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的最佳平衡。 [ 详情 ]
    已帮助1048人
    2025-05-01 08:58:07
新上药品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