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检查
治疗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是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测定其水平可用于评估甲状旁腺功能、评估钙磷代谢情况包括甲状旁腺激素、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两项指标指标异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异常时建议就诊内分泌科、肾内科等科室
甲状旁腺癌超声检查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较少见,仅仅占甲状旁腺肿瘤的1%--2%,其病理改变仍然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系列症状。如果患者年纪轻,症状重,肿瘤生长快,应该考虑甲状旁腺癌。术前诊断甲状旁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术中冰冻切片几乎不能诊断甲状旁腺癌,而将病灶完整切除、避免包膜破裂是最有效的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方法。但由于甲状旁腺癌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与甲状旁腺良性疾病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要注意鉴别。甲状旁腺癌的实验室检查提示:甲状旁腺激素增高,血钙高,血磷低,肾脏结石及多发性骨折等,症状发展快是其特点。除了行影像学检查外,必要时,穿刺活检是最后的确诊。
甲皱微循环检查
微循环是完成循环系统基本职能的最小功能单位。其形态和机能状态的变化与整个机体、尤其是循环系统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临床上人体外周微循环检查的部位较多,甲皱、球结膜、舌、口唇、齿龈、口腔黏膜、皮肤等处均可采用,但其中以手指甲皱部位微循环检查最为常用。检查设备和条件观察甲皱微循环只要有显微镜和光源即可。甲皱具有许多有利条件:①甲皱部位的表皮比较薄,透光性能好;②甲皱下面有白色平滑的甲板,即微血管基底结构均一,有利于对比;③甲皱毛细血管的走行和表皮略为平行,越近末稍边缘,越趋向平行;④手指是机体的暴露部位,检查方法比较符合生理条件;⑤甲皱微血管较为丰富,对各种剌激的反应比较敏感。一般选择无名指、小手指甲皱为宜。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epatitis A virus antigen,HAVAg),是甲型肝炎病毒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HAVAg可分为粪便HAVAg和血清HAVAg。检测HAVAg,对甲型病毒性肝炎有辅助诊断意义。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也逐渐消失。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生抗体。血清中抗体(抗-HAV)分为两种,即抗-HAVIgM和抗-HAVIgG。抗-HAVIgM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抗-HAVIgG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较长,在感染初期常为阴性,抗-HAVIgG阳性提示曾受过HAV感染,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对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以甲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为主。应用的方法包括免疫电镜、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链反应、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等。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epatitis A virus antibody,抗HAV),是甲型肝炎病毒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可分为IgM(免疫球蛋白M)和IgG(免疫球蛋白G)两种类型。在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人体都可产生抗甲型肝炎病毒的IgM和IgG抗体。
甲型肝炎病毒RNA测定
甲型肝炎病毒RNA(Hepatitis A virus RNA, HAV-RNA)测定,是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分子生物技术检测患者粪便等标本中的甲型肝炎病毒RNA。HAV-RNA阳性对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特别对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
甲胎蛋白异质体
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种血清糖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 variant,AFP-L3) 是指氨基酸相同而糖链结构不同的甲胎蛋白。血清中AFP与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后,电泳可分成条带,依次命名为AFP-L1、AFP-L2和AFP-L3,现通常把与LCA结合的AFP-L3称为AFP异质体,AFP-L3为肝癌细胞所特有,被确认为新一代的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区别是什么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的区别是氨基酸结构相同,但是糖链的结构不相同。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但是一些良性肝病、转移性肝癌、其他恶性肿瘤如睾丸癌、畸胎癌、胃癌、胰腺癌等也促使AFP升高,因此单纯通过AFP难以鉴别肝病是否良性或者恶性。血清中甲胎蛋白与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后,经过电泳分析以后,可分成3条带,分别为AFP-L1(甲胎蛋白异质体1)、AFP-L2(甲胎蛋白异质体2)和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为肝癌细胞所特有,特异性比较强。AFP-L1主要出现在良性的肝脏疾病中如慢性肝炎和肝硬化。AFP-L2多数由卵黄囊肿瘤产生,在孕妇的血清中也能被检测到。AFP-L3只能由肝肿瘤细胞产生。AFP-L3阳性先于B超、CT等影像学手段提示肝癌的存在和发生,并且AFP-L3与AFP值无相关性,因此AFP-L3的测定对于AFP阳性时的良、恶性肝病的鉴别及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AFP-L3的特异性比较高,所以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特异性高于甲胎蛋白,AFP-L3升高的时候,需要完善其他的检查,比如肝脏B超、CT、肝功能等等,甚至要做肝脏核磁检查,能够进一步明确诊断。
甲胎蛋白检查
适合良性肝病、疑似肝癌人群,妊娠期女性及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人群可通过静脉血、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进行检测被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检查前无须准备
甲胎蛋白
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一般作为良性肝病、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辅助诊断、肝癌治疗疗效、预后的监测指标升高主要见于良性肝病或肝癌。其他恶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胃癌、胰腺癌和结肠癌以及直肠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医生,此时应注意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排除是否存在肿瘤的可能性
«
1
2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
249
250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