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抗线粒体2型抗体检测
抗线粒体抗体(AMA)是一种无器官特异性也无种属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其靶抗原是线粒体膜上的多种蛋白,成分复杂,现知有M1~M99种亚型。M2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抗线粒体抗体反应的主要成分,本质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酸脱氢酶的复合体。
抗胃壁细胞抗体
抗胃壁细胞抗体(anti-parietal cell antibody,A-PCA)是由Taylor等首次于恶性贫血患者血清中发现。其靶抗原定位于胃壁细胞表面,为H⁺/K⁺-ATP 酶,与盐酸产生有关。此外,胃泌素受体也可能是A-PCA的靶抗原。A-PCA的Ig类别主要为IgG(免疫球蛋白G)和IgA(免疫球蛋白A)类,也有少量IgM(免疫球蛋白M)类,血清中以IgG类为主,胃液中则以IgA类多见。
抗唾液腺导管抗体
抗唾液腺导管抗体(anti-salivary duct antibody),是以唾液腺导管上皮细胞蛋白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该抗体在血清的主要形式为IgG亚类,约30%为IgM亚类,未发现IgA亚类。抗唾液腺导管抗体主要见于干燥综合征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抗脱氧核糖核蛋白抗体
抗脱氧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deoxyribose nucleoprotein antibody,抗DNP抗体)是针对IgG类抗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也是形成狼疮细胞过程中主要因素的狼疮因子。抗DNP抗体的乳胶凝集试验,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筛选试验,特别是强阳性(++以上)者应高度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又称抗MCV抗体,是以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相比,抗MCV抗体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抗透明带抗体
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是被覆于卵母细胞及着床前受精卵外的层透明的非细胞明胶样酸性糖蛋白膜物质,主要由糖蛋白组成。在受精过程中及早期孕卵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抗透明带抗体(Zona pellucidaantibodies,ZPAb),是对抗透明带不同抗原物质而产生的自身抗体,可阻止精子穿过透明带与卵子结合,从而干扰受精及着床,造成不孕。此外,上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还可抑制卵巢功能,导致卵巢衰竭。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检测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和清除病变细胞的种重要免疫效应机制。其主要有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介导。这类细胞表面有抗体Fc受体,当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抗体被激活,ADCC细胞得以与抗体的Fc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杀伤与破坏。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髓过氧化物酶是细胞毒过程中产生毒性氧自由基的主要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和卤素反应产生次氯酸,在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或产生超氧阴离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myeloperoxidase antibody),是以细胞质内髓过氧化物酶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抗MPO抗体参与血管炎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主要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坏死性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相关。
抗双链DNA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是抗DNA抗体中的一种,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清学标志物,而且是临床上最常进行的一项实验室检测指标。SL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未明确,目前通常认为,是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紊乱,机体正常的免疫耐受性受损,导致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而出现组织损害。抗dsDNA抗体主要出现于SLE患者的血清中,对SLE患者的组织器官损伤有致病作用。
抗嗜肺军团菌抗体
军团菌可引起肺炎型和非肺炎型感染,肺炎型主要由嗜肺军团菌引起,潜伏期2~10天。抗嗜肺军团菌抗体(anti-legionella pneumophila antibody),是人体感染嗜肺军团菌后产生的抗体,主要包括IgG(免疫球蛋白G)和IgM(免疫球蛋白M)。军团菌肺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且军团菌的分离培养较为困难,因此抗嗜肺军团菌抗体阳性,是诊断军团菌肺炎的重要依据。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