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肝硬化患者护理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对肝硬化患者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等现存及潜在问题的发现和处理,为其提供相应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照顾,对于肝硬化的治疗辅助以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肝硬化腹水
主要由门静脉高压所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晚期以腹胀为主,可伴有脐疝、呼吸困难等症状与病毒感染、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寄生虫感染、饮酒、药物、遗传代谢等有关个体化治疗,晚期可限钠限水、利尿、放腹水、甚至肝移植
肝硬化电解质紊乱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调节器官,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肝硬化可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导致内环境紊乱,包括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钙血症等,是肝硬化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肝功能失代偿期,电解质紊乱程度与肝硬化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关系密切。
肝硬化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轻度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腹部B超是诊断肝硬化代偿期的简便方法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对因治疗、保肝治疗等中位生存期超过12年
肝硬化
肝脏出现弥漫性纤维化,组织遭严重破坏形成假小叶,肝脏逐渐变形、变硬早期可出现乏力、食欲下降等,随病程进展可出现腹水及肝性脑病等病因为慢性肝炎病毒感染、酗酒、毒物和药物、脂代谢紊乱、自身免疫等治疗包括对因治疗、保肝治疗、并发症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人工肝和肝移植
肝移植患者护理
肝移植是肝脏疾病发展到晚期危及生命时,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已经失去功能的病肝,然后把一个健康肝脏植入人体内,从而获得肝功能的恢复。目前,肝移植手术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肝移植手术复杂、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因此正确、完善、周到的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又称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为儿童和青年的肝炎致死性并发症,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征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临床有面色苍白、头晕、心悸、乏力等明显缺血缺氧和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贫血呈进行性加重,输血频度高,且常出现即使大量输血仍难以纠正的重度贫血。本征可用骨髓移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雄激素等方法治疗。
肝炎双重感染
肝炎双重或多重感染系指同一个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知肝炎病毒有5型,彼此间无交叉免疫。即感染一种肝炎病毒后仍可感染其他型肝炎病毒。按感染时间可分为同时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后继感染)。
肝炎后综合征
肝炎后综合征系由病毒性肝炎愈合后所出现的以植物神经紊乱为特点的综合病症,也称恢复期肝炎综合征。
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
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肝炎后再障,是一种发生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后期,以外周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细胞增生下降,临床以贫血、出血及感染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好发于年轻人,与肝炎发病率高有关系,以男性为多。
«
1
2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
265
266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