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脑膜炎
脑膜发生的炎性病变常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症状主要因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部分具有传染性
脑结核瘤
脑结核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杆菌后形成的一种肉芽肿样病变。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目前我国结核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脑结核瘤的发病率为1.4%,占颅内占位病变4%左右。脑结核瘤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位于幕下较幕上者多,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临床上脑结核瘤分二型:全身型:伴有其他器官活动性结核,如肺、淋巴结甚至全身粟粒样结核,常伴有结核性脑膜炎,全身情况差,一般预后差。局限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颅内高压症状,此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脑结核
概述脑结核一般指颅内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经血行播散引起。包括结核性脑膜炎和脑结核瘤,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典型症状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以及有或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等。
脑棘球蚴病
脑棘球蚴病,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肝、肺、心肾等部位的寄生虫病,脑包虫占棘球蚴病病人的1%左右。脑棘球蚴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在包虫流行区对颅压增高的病例应警惕脑棘球蚴病。单发多见,极少多发,但原发囊破裂种植形成的子囊可为多发。
脑弓形体病
概述脑弓形体病是由弓形属原虫感染所致脑部寄生虫病。弓形虫在人生殖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因进食未煮熟含弓形体包裹的肉类而致病,因此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弓形虫进入人体,寄生在任何组织的活细胞内繁殖,引起细胞死亡,病理特征为组织的坏死灶和粟粒性肉芽肿,并能产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症状。
脑供血不足
供应脑前后循环区域的血液减少状态常见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表现发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病变、小动脉病变、低血压、血液黏稠度高、血管炎症、遗传因素等有关以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为主
脑梗死
因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常表现为偏瘫、偏盲、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轻者可恢复良好,严重者危及生命高龄、有心血管、代谢问题及脑卒中家族史者
脑干脑炎
概述脑干脑炎是指发生在脑干的炎症,是散发性脑炎的一种表现类型。临床上常有前驱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锥体束征、意识障碍。脑干脑炎多为良性单相病程,但因病变部位特殊,有时预后凶险。
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累及全身大、中型弹性和肌性动脉的慢性疾病,发生在脑动脉时即为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目前缺乏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资料,因为缺乏标准统一的评估方法。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导致多种类型的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是造成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西方国家约比我国提早10岁,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一般说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女性患病多在绝经期后,此时雌激素减少,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也减少,导致女性70岁以后甚至比男性发病率高。欧洲人常在颈内动脉的起始段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而非洲或亚洲人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颅内动脉,尤其是大脑中动脉。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概述脑动脉盗血综合征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弓及其附近大动脉血管严重狭窄和闭塞情况下,狭窄的远端脑动脉内压力明显下降,因虹吸作用使邻近的其他脑动脉血液逆流供应压力较低的动脉以代偿其供血。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