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检查
治疗
心房利钠肽
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s,ANP)又称心钠素、心钠肽,主要在心房细胞中合成。当心内血容积增加和左心室压力超负荷时,ANP可大量分泌。具有排钠利尿、舒张血管等作用。心房利钠肽是用于判断心力衰竭的指标。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亦有称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通过一定量的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变化,对已知或怀疑患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的方法。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虽然该试验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由于其简便实用、费用低廉、无创伤、符合生理情况、相对安全,因而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运动试验引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几率为0%~0.005%,是比较安全的。近来几个大规模病例报道,运动中或运动后需要住院、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分别为≤0.2%,0.04%和0.01%。尽管如此,仍需要正确的临床评估以确定哪些患者能进行运动试验。此外,运动试验应在训练有素的内科医生监护下进行,试验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预防和阻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终止试验。
心电图
通过心电图仪从人体体表记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变化曲线图形主要反映心脏电激动过程,是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各种心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帮助筛查或诊断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导管检查
介入性导管检查技术是将一根特制的不透x线的管送至心脏需要检查的部位,借以了解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利于心脏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右心导管检查是什么右心导管检查是选取部位、入导管、测压力等。1.选取部位:主要是通过静脉血管穿刺进行,一般选择股静脉。2.入导管:植入静脉鞘管,通过鞘管将造影导管逐渐送至下腔静脉、右心房,然后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3.测压力:将导管植入的过程中,分别测量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和肺动脉内的压力情况,判断患者的血容量是否充足,是否有房间隔、室间隔部位缺损等疾病。如果需要做右心导管检查,建议去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心包摩擦音
心包摩擦音(pericardial friction rub)通常是一种短暂的、搔抓的、摩擦的或嘎吱嘎吱的声音,由发炎的心包层相互摩擦所致。这种声音在胸骨左缘和深吸气时最明显。心包摩擦音提示心包炎,可能由急性感染、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导致。治疗可酌情进行心包穿刺,预防心源性休克。使用抗炎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或抗生素治疗潜在病因。如有必要,行心包切开术。
心包积液一般性状检查
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在人体的正常心包腔内有10~50ml液体,具有润滑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如细菌、病毒、肿瘤、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使心包腔内出现大量积液。心包积液般性状检查,包括对心包积液的量及颜色进行检查,通过心包积液检验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及治疗。
心包积液细胞学检查
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在人体的正常心包腔内有10~50ml液体,具有润滑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如细菌、病毒、肿瘤、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使心包腔内出现大量积液。心包积液细胞学检查,主要是检查心包积液中的红细胞及白细胞等相关指标,当怀疑是恶性积液时,还需通过HE染色检查肿瘤细胞。通过心包积液检验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及治疗。
心包积液微生物检查
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在人体的正常心包腔内有10~50ml液体,具有润滑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如细菌、病毒、肿瘤、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使心包腔内出现大量积液。心包积液微生物检查,是检测心包积液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细菌培养及抗酸染色等。通过心包积液检验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及治疗。
心包积液免疫学检查
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在人体的正常心包腔内有10~50ml液体,具有润滑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如细菌、病毒、肿瘤、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使心包腔内出现大量积液。心包积液免疫学检查,是检测心包积液癌胚抗原、补体等免疫学指标。通过心包积液检验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及治疗。
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或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真菌感染。目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诊断手段是脑脊液墨汁染色与真菌培养。但墨汁染色在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真菌培养法,需要时间较长,容易延误诊断,且阳性率受不同实验室培养条件影响。采用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是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实验诊断方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
1
2
...
57
58
59
60
61
62
63
...
249
250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