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尿本周蛋白
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又称凝溶蛋白,是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滤过BJP增加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可在尿中出现,形成本周蛋白尿。
尿苯丙酮酸定性试验
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苯丙酮酸是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大部分苯丙氨酸可在转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苯丙酮酸,随尿液排出体外。大量的苯丙酮酸在体内积聚,可损及神经系统和影响体内色素代谢。尿苯丙酮酸测定有助于新生儿苯丙酮酸尿症(PKU)的筛查,必要时进行血清苯丙氨酸定量测定可确诊。
尿白细胞(酯酶)
尿白细胞(酯酶)是尿常规中的一项指标,反映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用于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评估疗效指标阳性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结果异常要就诊泌尿外科、肾内科,必要时行尿细菌培养、尿蛋白、肾功能等检查
尿白细胞
尿白细胞是尿常规中的一项指标,是单位体积尿液中白细胞数量用于辅助诊断泌尿系统及邻近器官组织感染、肾移植排斥反应,评估疗效指标阳性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移植排斥反应、狼疮性肾炎等结果异常应就诊肾内科、泌尿外科,必要时行肾功、肾脏超声、尿细菌培养等检查
尿白蛋白
尿白蛋白是指尿液中白蛋白含量,可用于筛查和诊断肾脏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主要包括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随机尿白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三项指标指标异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狼疮性肾炎等异常时建议就诊肾内科
尿β半乳糖苷酶
尿β半乳糖苷酶(urine galactosidase,GAL)为溶酶体水解酶,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酶的活性可反映肾实质,特别是肾小管的早期损伤。尿GAL是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
尿β₂-微球蛋白
β₂-微球蛋白(β₂-microglobulin,β₂-MG)是种低分子血清蛋白质,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除成熟红细胞和胎盘滋养体外,其他细胞均含有β₂-MG。正常人血液β₂-MG浓度很低,可自由通过肾小球,然后在近端小管内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尿β₂-MG检测是判断肾近曲小管受损的敏感指标。
尿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是一种内源性低分子量血清蛋白质,由淋巴细胞和其他大多数的有核细胞分泌,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血清β2-MG极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β2-MG 99.9%被近曲小管细胞重吸收和降解,不再返流入血。正常人β2-MG的合成速度和细胞膜释放的量是非常恒定的,从而使β2-MG含量保持稳定水平。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2-MG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临床上测定β2-MG的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胶乳免疫散射比浊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等。
尿α₁-微球蛋白
α₁-微球蛋白(α₁-microglobulin)是肝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种糖蛋白,广泛分布于淋巴细胞膜和体液中, α₁-MG在体内有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形式。游离α₁-MG可自由透过肾小球,但原尿中99%α₁-MG在近曲小管重新摄取并分解。尿α₁-微球蛋白含量测定是肾损伤、糖尿病肾病并发症预测和观察的重要指标。
尿Ⅰ型胶原N端肽
骨吸收增强时,骨胶原溶解释放出Ⅰ型胶原蛋白,蛋白在肝脏分解为Ⅰ型胶原C端肽和Ⅰ型胶原N端肽(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NTx)。者在体内不被降解,也没有被重新利用,大部分出现于尿液中并从尿中排出。因此尿NTx被视作破骨细胞性胶原降解的指标,是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检测时同时测定尿中肌酐用以校正,计算者比值,从而减少体型和尿量对检测的影响。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