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尿含铁血黄素检测
含铁血黄素是含有铁质的棕色色素颗粒,在尿中使尿呈暗黄色。当尿液中出现含铁血黄素则为含铁血黄素尿。当血管内红细胞发生破裂时,大部分血红蛋白逸出,自尿中排出,还有部分血红蛋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在细胞内分解成含铁血黄素,然后随细胞脱落由尿中排出。当尿液中细胞分解时含铁血黄素也可被释放到尿中。尿含铁血黄素(Rous)实验是用于诊断血管内溶血的定性实验。当出现阳性结果时可以认为血管内出现了溶血问题。
尿含铁血黄素
含铁血黄素是含铁的棕色色素颗粒,是一种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含铁血黄素尿是尿中出现含铁血黄素。Rous试验阳性对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有一定价值。
尿汞
汞为液态银白色金属,是存在于地球的唯一液态金属,很容易蒸发到空气中,过量吸入其粉尘及皮肤涂抹等情况下均可引起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汞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尿汞的排出量与接触汞的浓度和时间有关,是反映近期汞接触水平和观察驱汞疗效的最好指标。
尿干化学分析
尿液受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通过排泄尿液,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异物、毒物等,同时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达到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的状态,对其组成和性状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人体的代谢状况。尿干化学分析是尿常规检查中的一项初筛试验,具有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以泌尿系统为主的多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
尿钙测定
尿钙(Ca)是指测定24小时尿液中钙的浓度。钙是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人体中99%以上的钙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余下的约1%存在于软组织和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几乎不含钙。钙主要是通过饮食摄入的,血液中的钙可从肾滤出,大多重吸收入血,过多的钙则从尿液中排出,因此,尿钙排出量受血钙浓度的直接影响,尿钙的变化可反映血钙的变化。
尿钙/肌酐
钙是人体的重要元素,血液循环中的钙经过肾小球滤过后经近端小管重吸收,最后经过尿液排出体外,近端小管重吸收钙受肾小管钠浓度的影响,甲状旁腺激素促进远端肾小管钙的吸收。临床上常用24小时尿钙排出量或尿Ca/Cr比值反映尿钙排泄水平。空腹尿钙主要来源于骨钙,骨钙约占人体总钙量的99%,尿钙高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和骨质疏松,是否存在高尿钙涉及到是否需要干预处理,在临床上具有实际意义。多年来24小时尿钙(Ca)和24小时尿羟脯氨酸(OHP),已被用于临床作为反映骨的吸收、体内钙代谢和骨胶原代谢的指标。但由于这两项指标均要收集24小时尿,在门诊收集24小时尿很不方便,且受饮食影响大,因此常用空腹晨尿钙/肌酐比值(Ca/Cr)作为初筛指标。
尿钙
尿钙是尿液中的钙含量,用于评估草酸钙、磷酸钙肾结石风险,辅助诊断骨代谢疾病主要包括随机尿钙、24小时尿钙两项指标指标异常见于肾结石、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异常等疾病异常时建议就诊于泌尿外科、内分泌科、骨科等科室
尿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是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多巴胺(dopamine,DA),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收缩血管。尿儿茶酚胺测定是鉴别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重要指标。
尿淀粉酶升高
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称胰淀粉酶。其次是由涎腺分泌,称唾液淀粉酶。如胰腺有炎性病变或胰液排出受阻时,胰腺的淀粉酶可从胰管管壁及胰泡逸出,吸收入血而随尿排出,故血和尿淀粉酶含量均增高,因此尿淀粉酶常与血淀粉酶一起测定。在急性胰腺炎发作期间,患者血清及尿中的淀粉酶活性都明显增高。但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并维持时间稍长,常于发病12~24小时才开始升高,但下降缓慢,能维持5~7天。正常尿淀粉酶的参考值为碘-淀粉比色法100~1200U。故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淀粉酶比血清淀粉酶更有价值。
尿碘
尿碘是尿液中的碘含量,是反映碘摄入量的最佳指标主要包括随机尿碘,24小时尿碘两项指标指标异常常见于碘摄入不足异常时建议就诊于内分泌科等科室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