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机制中最常见的是什么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机制中最常见的有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操作不当,如皮肤消毒不彻底等。跟操作者有关的因素,包括患者皮肤消毒处理不彻底、未经消毒的手与导管或导管处皮肤接触过多,造成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发展环境。跟器材有关因素,包括导管材料不同,可以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由于输液接头容易被细菌污染,是主要的感染源。如果穿刺部位长时间覆盖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也很容易引起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跟药物相关影响因素,如血浆、人体清蛋白、营养液等是细菌具有良好的培养基,如果将带菌的药物带进导管,细菌就会停留于导管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跟患者相关因素包括继发性血栓形成。当外部感染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与导管内部接触后,血栓经常发生在导管周围,这为病原菌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同时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代谢水平低,生理系统功能减退,合并多种疾病等也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大。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浆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所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
蛋白丢失胃肠综合征
概述蛋白丢失胃肠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浆蛋白从胃肠道丢失所引起,以全身水肿和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弹性假黄瘤
弹性假黄瘤是ABCC6基因突变导致结缔组织中弹性纤维断裂、钙化,并累及皮肤、眼和血管等的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中10%呈“假显性遗传”,此病十分罕见,发病率为1/10万~1/2.5万,男女比例为1:2。
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流动或生成障碍导致胆汁淤积而引起的黄疸以皮肤黏膜发黄、尿色深为主,可伴陶土色粪便、皮肤瘙痒、纳差、发热等症状发病与药物、酒精、病毒、胆管结石、胰腺肿瘤等有关根据病情采取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胆汁性肝硬化
因胆道阻塞、胆汁淤积引起的肝硬化主要表现为疲乏、皮肤瘙痒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伴有肝脾肿大可能与自身免疫、胆汁排泄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手术治疗等方案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炎性损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食欲减退、食后饱胀以及反酸等消化道症状病因为幽门功能障碍、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胆囊切除术等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
胆道系统的疾病不仅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而且常引起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反复发作的渐进性炎症改变和纤维化,临床称之为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或胆源性慢性复发性胰腺炎。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是指由胆道结石、炎症等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损害,胰液外溢,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其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溃疡。
胆心综合征
概述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系统疾病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死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心脏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胆道疾病病情正相关,心脏病区器质性病变,心脏症状可随胆道疾病的控制或治愈而缓解甚至完全恢复。
«
1
2
...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
265
266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