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后循环缺血
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脑干、小脑、丘脑等部位缺血以眩晕、视物成双、饮水呛咳、肢体无力为主要症状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栓塞、小动脉病变、外力等有关以药物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
后颅窝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发生于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儿童组发病较成人高。好发于后颅窝,室管膜瘤和室管膜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在儿童后颅凹肿瘤中仅次于髓母细胞瘤和小脑星形细胞瘤而居第3位,每年的发病率为2.19~3.5/100万儿童,占小儿颅内肿瘤的6.3%~12%,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5%~10%。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18.8%。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12岁(75.1%),约60% 5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学者报道男性多于女性。瘤体多位于四脑室内,少数在脑室旁组织内,呈缓慢、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亦可脱落于蛛网膜下腔产生播散性种植。
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和/或血细胞比容超过正常水平高限主要表现为面部四肢红紫、皮肤瘙痒以及原发疾病症状因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自主生成增加或EPO增加导致PV采取一般治疗、血栓预防、放血治疗及降细胞治疗;其他主要以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为主
红斑性肢痛症
一种少见的肢体远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常表现为阵发性肢体远端皮肤发红、温度升高、肿胀和剧烈烧灼样疼痛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以药物治疗为主,辅助以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红斑狼疮
免疫系统误伤正常组织器官所导致的疾病病因不明,与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蝶形红斑、关节疼痛、气短、心悸等症状经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情可控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一种肌肉组织损伤及溶解的疾病常因剧烈运动、高热、药物、毒物等引起表现为肌肉痛、无力、尿色加深去除病因后行补充液体、血液透析或滤过治疗
亨廷顿病性痴呆
亨廷顿病性痴呆由Huntington于1872年首先报道,故而得名。属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脑变性部位广泛,尤以尾状核的萎缩明显,系一种罕见的特发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痴呆和舞蹈样动作。本病较为少见。估计为4/10万~10/10万人。年轻发病者症状一般较重,以肌强直为主,中年发病者以舞蹈症状为主,60岁以上发病者以意向性震颤为主。少年型患者少见。
黑热病
一种寄生虫病,利什曼原虫感染人体所致可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及淋巴结增大,贫血、消瘦等以抗寄生虫治疗为主,首选5价锑剂若治疗不及时,常于1~2年内死于并发症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是由辛诺柏病毒(SNV)及其相关的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毛细血管渗漏和心血管受累为特征的综合征,也称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HCPS)。在美国至少有30个州发生过本病,近年欧洲德国、瑞典等也有病例报道,全年均有发病,但春、夏最多,降雨量大和气候凉爽年份发病率高。本病潜伏期数天至6周或更长。我国目前尚无HPS发现,但我国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随着HPS在美洲以外欧洲大陆的出现,而进年在我国出现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HPS的鉴别也显得特别重要,需要高度警惕。
汉德-许勒尔-克思斯琴病
汉德-许勒尔-克思斯琴病(Hand-Schüller-Christian disease)又称亚急性或慢性分化型组织细胞增多病,过去也叫做韩-薛-柯病,它与勒-雪病(Letterer-Siwe disease)和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均为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的不同表现,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只不过发病年龄不同,临床表现有差异,有急性和亚急性之分,预后也不同。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